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五代十国 > 刘昫等 > 《旧唐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29 题号:2166773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成汭,淮西人。少年任侠,乘醉杀人,为仇家所捕,落发为僧,冒姓郭氏。亡匿久之,及贵,方复本姓。唐僖宗朝,为蔡州军校领本郡兵戍荆南帅以其凶暴欲害之,遂弃本军奔于秭归。一夕,巨蛇绕其身,几至于殒,乃祝曰:“苟有所,死生惟命。”逡巡,蛇亦解去。后据归州,招辑流亡,练士伍,得兵千余人,沿流以袭荆南,遂据其地,朝廷即以旄钺授之。是时荆州经巨盗之后,居民才一十七家,汭抚辑凋残,励精为理,通商训农,勤于惠养,及末年,仅及万户。汭性豪暴,事皆意断,又好自矜伐。骋辩凌人,深为识者所鄙

初,澧、朗二州,本属荆南,乾宁中,为土豪雷满所据。汭奏请割隶,唐宰相徐彦若执而不行,汭由是衔之。及彦若出镇南海,路过江陵,汭虽加延接,而犹快怏。尝因对酒,语及其事,彦若曰:“令公位尊方面,自比桓、文。雷满者,偏州一草贼尔,令公盍不加兵,而反怨朝廷乎!”汭赧然而屈。累官至检校太尉,封上谷郡王。杨行密以兵围鄂州,汭出师以援鄂,淮寇乘之,以火焚其舰,汭投江而死。天祐三年夏,太祖以汭没于王事,上表于唐帝,请为汭立庙于荆门,优诏可之。

——《旧五代史·成汭传》

【注】①太祖:此处指后梁开国皇帝朱温。

材料二:

华州韩建,荆渚成汭,勤王奉国,识有可嘉,于时号为“北韩南郭”,士大夫可以依赖也。古者奉霸主,尊本朝,德义小亏,诸侯不至,葵丘之会是也。成、韩位居王辅,荷宠于唐,朱公有无君之心,露问鼎之意。建等不能效藏洪泣血,纠率同盟,亦可以结约亲邻,共张声势。而乃助桀作孽,画匹成蛇,舍我善邻,陈诚伪室。华阴失守,既无力以枝梧;鄂渚丧师,乃无名而陷没。非忠非义,吾所谓二公始终谬也。向使成令睦汉南诸侯,结淮甸雄援,汴人篡逆,亦恐未暇。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为蔡州A军校B领C本郡D兵戍荆南E帅F以其凶暴G欲害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文中意为“于是”,与贾谊《过秦论》中“蒙故业,因遗策”的“因”意义、用法都相同。
B.负,文中意思是“辜负、对不起”,与《苏武传》中“见犯乃死,重负国”的“负”意思相同。
C.旄钺,指的是白旄和黄钺。白旄是古代的军旗,黄钺是古代的兵器;文中用旄钺来借指军权。
D.比,文中意为“及、等到”,与常用成语“比翼齐飞”和“鳞次栉比”中的“比”意思都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汭年轻时候因为喝醉酒杀了人,后来落发为僧,改换姓氏,是为了逃避仇家追捕。直到后来身份显贵,才恢复了本姓。
B.占据归州后,成汭招募流亡的百姓,得到士兵千余人,后袭击荆南地区并占据那里。乾宁年间,荆南又被土豪雷满占据。
C.杨行密围困鄂州时,成汭带兵援助鄂州,但被淮军放火烧船,最后投江而死。后来太祖上表希望给成汭立庙,得到允许。
D.孙光宪对韩建和成汭持否定态度,认为即使不能够仿效臧洪歃血结盟的勤王行为,也可以约集其他勤王势力,壮大声势。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汭性豪暴,事皆意断,又好自矜伐,骋辩凌人,深为识者所鄙。
(2)成、韩位居王辅,荷宠于唐,朱公有无君之心,露问鼎之意。
5.结合两则材料,试分析成汭被称为“南郭”原因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县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


注释①梠: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B.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C.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 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D.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不第”指科举考试应试未中选,也叫落第、下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B.“布衣”顾名思义是布做的衣服,借指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绯鱼袋”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朝规定五品以上佩鱼符袋。绯衣指紫色衣服。
D.“床”早在神农时期就已出现,当时的床兼有卧具和坐具双重功能。此处的床指的是坐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4.翻译下面句子。
(1)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2)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2021-12-21更新 | 8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山西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之仍孙。父季庚,建中初为彭城令。季庚生居易。

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篇,投著作郎吴人顾况。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往往流闻禁中。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曰:“臣昨缘元稹左降,频已奏闻。元稹左降有不可者三。何者?元稹守官正直,举奏不避权势。今中官有罪,未闻处置;御史无过,却先贬官;远近闻知,实损圣德。计天下方镇,怒元稹守官。今贬为江陵判司,即是送与方镇。臣恐元稹贬官,方镇有过,无人敢言,陛下无由得知不法之事。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
B.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
C.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
D.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人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仍孙,从自身下数到第八世孙称仍孙。比如: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此帖流传至于智永,右军仍孙也。”
B.斯文,文中指有文化。比如:钱锺书《猫》:“经过几番盘算,他想先动手著作,一来表示自己并非假充斯文,再者著作也可以做官。”
C.雠校的意思是校勘。比如:明代归有光《题<星槎胜览>》:“凡书类是者,予皆不惮雠校,卷帙垢坏,必命童子重写。
D.左降,古代指贬官,“船中有病客,左降向江州”的“左降”与文中意思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顾况对白居易的“迎门礼遇”,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文学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与河南元稹交情深厚,又有同年登制举的经历,因而看到元稹被贬后挺身而出为他说情。
C.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疏论其冤屈。执政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
D.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往往流传到宫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2)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白居易认为元稹左降有“不可者三”,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020-12-24更新 | 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薛放,河中宝鼎人。其兄戎少有学术,不求闻达,年余四十,不其操。戎检身处约,不务虚名,俸入之余,散于宗族。兄弟五人,季弟放最知名。放登进士第,性端厚寡言,于是非不甚系意。累佐藩府,莅事干敏。官至兵部郎中。遇宪宗以储皇好书,求端士辅导经义,选充皇太子侍读。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必匡不逮放叩头曰:“臣实庸浅,固不足猥尘大位。辅弼之任,自有贤能。”其言无矫饰,皆此类也。穆宗深嘉其诚,因召对思政殿,赐以金紫之服。转工部侍郎、集贤学士。穆宗常谓侍臣曰:“朕欲习学经史,何先?”放对曰:“经者,先圣之至言,仲尼之所发明,皆天人之极致,诚万代不刊之典也。史记前代成败得失之迹,亦足鉴其兴亡。然得失相参,是非无准的,固不可为经典比也。”帝曰:“《六经》所尚不一,志学之士,白首不能尽通,如何得其要?”对曰:“《论语》者《六经》之菁华,《孝经》者人伦之本。穷理执要,真可谓圣人至言。是以汉朝《论语》首列学官,光武令虎贲之士皆习《孝经》,玄宗亲为《孝经》注解,皆使当时大理,四海安宁。盖人知孝慈,气感和乐之所也。”上曰:“圣人以孝为至德要道,其信然乎!”转兵部侍郎、礼部尚书,判院事。放闺门之内,尤推孝睦,孤孀百口,家贫不给赡,常苦体薄。放因召对,恳求外任。其时偶以节度使无,乃授以廉问。及镇江西,惟用清洁为理,一方之人,至今思之。宝历元年,卒于江西观察使,废朝一日。

(节选《旧唐书·列传一百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以匡不逮/
B.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以匡不逮/
C.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以匡不逮/
D.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以匡不逮/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易其操”与“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易”字含义不同。
B.“气感和乐所致也”与“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两句中的“致”字含义不同。
C.“家贫每不给赡”与“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两句中的“每”字含义相同。
D.“其时偶以节度使无阙”与“阙秦以利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阙”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放的兄长薛戎有学问,却不追求名望显达与虚名。薛放性情也端庄少言,不把别人的是非之言放在心上。
B.薛放认为经书是先圣至理之言,如孔子所阐明的,都是天人的最高造诣,这些经典不是后世万代可以刊印得了的。
C.皇帝认为学《六经》,即使皓首穷经也未必能精通。薛放给皇帝提议,可以选其中的精髓《论语》和《孝经》来学习。
D.薛放家里穷困,常常苦于微薄的俸禄不够供养,便请求出京赴任。他到江西镇守,只用清正廉洁来治理,当地百姓怀念至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穆宗深嘉其诚,因召对思政殿,赐以金紫之服。
(2)然得失相参,是非无准的,固不可为经典比也。
2023-03-17更新 | 3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