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2173868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学其术。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节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材料二: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红,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注】①闾阎:民间。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简练以为A揣摩B读书C欲睡D引锥自刺E其股F血流至足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避讳的意思,与成语“讳莫如深”中的“讳”意思相同。
B.然,然而,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訇然中开”的“然”意思不同。
C.少,稍微,与《赤壁赋》中“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的“少”意思相同。
D.子,动词,当儿子,与《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子”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初苏秦用连横说去游说秦惠王,说秦王贤能,秦国军事力量强大,只要运用好谋略定然能统一天下,可秦惠王却认为条件不成熟、婉拒了他。
B.苏秦游说秦王,一连十多次上表,但他的建议始终都没能得到采纳。说秦失败后,形容枯槁,面色憔悴,回到家中、亲人都不搭理他。
C.苏秦从秦国回家后,潜心阅读《太公阴符》,甚至为驱赶睡意,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揣摩成功后,去游说赵王,最终用连横说说服了他。
D.苏秦在前往楚国路过洛阳时,他的父母听说了,到郊外三十里的地方去迎接,妻子对他只敢斜着眼看,侧着耳听、嫂子也谦恭而待,苏秦不禁感慨万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2)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5.太史公司马迁为什么要为苏秦作传?请结合材料一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二)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氓之人               隶:隶属。B.八州而朝同列          序,顺序。
C.专欲               擅:擅长。D.贾生上疏                 数:屡次。
2.下列对选文(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B.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C.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D.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论述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灭亡时,笔墨侧重于前者,欲扬而先抑,先极言陈涉各方面之不足,最后展现出人意料之结局,起义星火燎原,迅速颠覆秦王朝。
B.贾谊分析秦亡原因时,先承认秦朝优势仍在,接着将九国之师与陈涉之众进行对比论证,突出二者之悬殊,却成败异变,功业相反,最后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异势的论点。
C.贾谊忠于朝廷,积极献言改革。他认为汉朝现在天下太平,时机成熟,应进行历法、服饰、官职等法令改革,文帝听了很喜欢他,破格提拔他,一年中就升至太中大夫。
D.贾谊忠言进谏,文帝并未采纳。文帝重新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列侯,贾谊认为此举会招致祸患;有诸侯封地接连数郡,贾谊多次谏言,认为应予逐渐削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3)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2020-05-30更新 | 4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丘,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①量平:帐目清楚,收支平衡。②羖:公羊。③累绁:用绳索捆绑。④粥:卖。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B.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C.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D.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名字:古代的“名”是一个人出生后不久,由父母所命名:“字”一般是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男子成人礼),女好十八岁举行笄礼(女子成人礼)时取字。“名”为同辈间尊称,“字”则由长辈称呼。
B.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来成为一般任官职者之称。
C.鲁定公十四年: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四种,像“鲁定公十四年”即为帝王年号纪年法。
D.摄:指古代官员升官,相同说法的还有“擢”“拔”“迁”“加”等;而降官则有“谪”“贬”“左迁”“罢”“黜”之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的赞誉,孟釐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热情和痴迷也得到齐国人的赞赏。
C.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的小官等等,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D.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没有受到善待。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选自《季氏将伐颛臾》)
2019-08-07更新 | 11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注],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有伯夷、叔齐?使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释】“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意为: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徘徊在旷野上。孔子用以形容他与弟子被围于野的困境。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四处需要断句,请选出正确的选项(     
君子能修A其道B纲而C纪之D统而E理之F而G不能为容H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A.BDFHB.ACEHC.BDGHD.ADFH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伐,指攻打、讨伐,与《老子》“自伐者无功”中的“伐”词义不同。
B.以,指认为,和“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的“以”词义相同。
C.安,指哪里、怎么,和《大学之道》的“静而后能安”的“安”词义不同。
D.知,通“智”,指有智慧的,和“知者不惑”的“知”词义相同。
3.下列文中各句中(加点),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A.楚救陈,军于城父。B.人之不我信也。
C.吾何为于此?D.有是哉颜氏之子!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为人正直,不畏危难。他因批评陈国和蔡国国君的问题,在陈蔡之间遭遇两国的围攻,断绝粮食,但依然坚持教学。
B.子路面对困境,主张反省。他认为孔子的学说得不到当权者的信任,有可能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德行不够,应该加以改进。
C.子贡面对困境,主张妥协。他认为孔子的学说虽然非常伟大,但为了便于让天下人接受,应该适当降低一下要求。
D.颜回面对困境,信念坚定。他认为即使不被接受,孔子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正道,更能显出君子的品格。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2)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6.子贡给孔子提出了怎样的建议?孔子为什么不赞成子贡?
2023-10-31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