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2173868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野五首(其四)

杜甫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潜鳞输骇浪,归翼会高风。

砧响家家发,樵声个个同。

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

【注】①此诗作于大历二年秋,当时诗人寓居于夔州瀼西。②输:同“愉”。③樵声:樵人的歌唱。④青女:传说为司霜雪之神。⑤赐被:《后汉书·钟离意传》卷四十一载“药崧者,河内人。天性朴忠,家贫为郎,常独直台上,无被,枕祉,食糟糠。帝每夜人台,辄见崧,问其故,甚嘉之。自此召太官赐尚书以下朝夕餐,给帷被皂袍,及侍史二人”,后“赐被”遂被用为郎官入直之典。⑥南宫:尚书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远景,选用“远岸”“秋沙”“连山”“晚照”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日晚照图。
B.颈联写所闻,“家家”“个个”两组叠词,展示了家家户户都在捣衣、打柴的繁忙景象。
C.前六句在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自然和生活景象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虽远在他乡,但仍然牵挂朝廷的家国情怀。
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所称赞,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知识点】 杜甫(712-770)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九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此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诗人此时已客寓夔州两年。②竹叶:竹叶青,酒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阳佳节到来,诗人尽管有病在身,还是独酌杯中酒,登台欣赏秋色,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B.颔联诗笔顿转,新颖别致,诗人本想饮酒赏菊,却因病身不能饮酒,于是号令菊花此后不须再开。
C.尾联以思亲作结,诗人客寓夔州,哀叹自身衰老多病,担心有生之年不能再见亲人。
D.此诗写景、叙事与诗人的忧思紧密结合,颇能显示出杜甫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2.请简要赏析诗句“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2024-04-12更新 | 9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常征君

杜甫

儿扶犹杖策,卧病—秋强。

白发少新洗,寒衣宽总长。

故人忧见及,此别泪相望。

各逐萍流转,来书细作行。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时杜甫在云安(今重庆云阳)养病。征君:古代未曾做官的人。见及:前来问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极言自己病体之弱,“儿扶”还须“策杖”;下句极写卧病时间之长,超过“一秋”。
B.颔联叙写自己由于久病无力,近来很少梳洗白发;身体消瘦,寒衣穿在身上也显得又宽又长。
C.颈联点题:故人担忧“我”的病情,特来问候;临别之际,彼此伤心,相对泪下,黯然神伤。
D.此诗前几句自叙病态,凄恻动人;后几句送别常征君,情深意挚。全诗层次分明,章法谨严。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018-12-27更新 | 35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岁暮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释】①本诗作于唐代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阗州(今四川阗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③济时:即救时。④壮心,豪壮的志愿,壮志。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岁暮”二字,不仅指“时序岁末”,而且喻指杜甫已入暮年,也喻指风雨飘摇的晚唐,一语双关。
B.首联中的“还”字既指战事永无宁日,也表达了羁旅漂泊的诗人对时局的失望、叹息。
C.“朝廷谁请缨?”一句,是杜甫的想象,他想象着朝中大臣到底会是谁来边关,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兴奋、对于朝中大臣的赞扬。
D.本诗艺术手法很有特色,综合运用了对比、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赋予了诗歌很强的表现力。
2.请赏析“鼓角动江城”一句中的“动”字。
2022-11-26更新 | 1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