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荀子(前313-前238)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03 题号:217887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人臣之论:内不足以一民,外不足以距难,百姓不亲,诸侯不信,然巧敏佞说,能取宠乎上,是态臣者也。上不忠乎君,善取誉乎民,结党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内足以一民,外足以距难,上忠乎君,下爱百姓,民亲之,士信之,是功臣者也。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政令教化,相随如影,应卒遇变,审时度势,归类推演,树立法制,是圣臣者也。故用圣臣者王,用功臣者强,用篡臣者危,用态臣者亡。

进言之论:大臣父兄,有能进言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率群臣百吏而相与矫君,遂解国之大患,终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弼。故谏争辅弼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之所尊厚也,而暗主惑君以为己贼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

(节选自《荀子·臣道》)

材料二:

韩琦以勋德封魏国公,称韩魏公,夷夏具瞻。琦识量英伟,论者以厚重比周勃,政事比姚崇。熙宁初,公在成奏,与平凉经略使黎挺共建白塔,洎城成,果遇战事,无恙,上奖谕焉。公镇大名,魏州之讼诉甚剧,而事无大小,公亲视之。虽在疾病不出,亦许通问请命,而就决于卧内。人或以公任劳事过多,宜委于佐属,而自便安。公曰:“人之大事或生或死,或予或夺,至此一言而决,吾何敢略也?况其可以委之人乎?”故民甚亲之。公当政府十有余年,赞辅三朝,黜陟群材,出于门下者过半矣,然其知恩感义于公者几稀。人或以此为说,公曰:“吾以至公之道荐人,而不求人知;以至公之道责人,而不避人怨。但无愧于天地,岂复要于人心也?”熙宁中,留守北都,辽使每过境,必先戒其下曰:“此韩侍中境内,慎勿乱需索,以辱我也。”每使至其国,必问侍中安否,其为辽人尊畏如此。

(节选自《宋朝事实类苑·名臣事迹》)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而暗主A惑君B以为己贼C传曰D从道不E从F君G此之谓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下善取誉乎民”的“下”与《赤壁赋》“下江陵”中的“下”字意思和用法不同。
B.材料一中“有能进言于君”的“于”与《师说》“而耻学于师”中的“于”意思和用法相同。
C.材料二中将韩琦称为“韩魏公”,是以其爵位称之,这与将欧阳修称为“文忠公”是同一类。
D.材料二中“而少自便安”的“少”与《赤壁赋》“少焉”一句中的“少”字意思和用法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人臣分四类,态臣、篡臣于国有害,功臣、圣臣于国有益,四类人臣与四类进言一一对应。
B.韩琦为人心胸宽广,认为自己是循至公之道举荐人才,不要求别人知道并回报,但求无愧于天地。
C.面对别人的劝说,韩琦直言对公务自己不敢简略更不敢委托给他人,这不属于材料一进言中的“争”。
D.材料二直接引用辽国使者对下属的告诫,能更好地突出韩琦让人敬畏的功绩和德行,文章首尾呼应。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有能率群臣百吏而相与矫君,遂解国之大患,终尊君安国,谓之辅。(《荀子·臣道》)
5.韩琦属于材料一中列举的哪一类人臣,请结合材料作出判断并阐述理由。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二: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然A故安其B学而亲其师C乐其友D而信其道E是以F虽离师G辅而H不反也。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余音袅袅,不如缕
B.君子生非异也,假于物也             发虑宪,求
C.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故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D.是以虽离师辅而不       今其智乃不能及
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荀子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方法以及态度,认为学习需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B.文本二认为,教育的困难在于缺少严格的老师;《师说》则认为,教育的难处在于恢复传统的师道。
C.文本二认为学习者每年都要进入学校学习,隔年考核一次,不同学习年限的人考核内容有所不同。
D.文本二主张既要让学生按时学习正业,也要有空闲的时间学习其他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亲师信道。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②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5.文本一和文本二谈论的都是有关学习的问题,但面向的群体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2024-04-07更新 | 6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甲)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勤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秦观《劝学》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必须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写出断句位置对应的序号。
然负此A自放B喜从滑稽C饮酒者D游E旬朔之间F把卷G无几日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也。
A.是故益圣,愚益愚。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
C.其圣人也亦远矣。D.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下列句子中,与“而耻学于师”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𫐓以为轮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                  或师,或不焉
B.欲人无惑也难矣                    士大夫
C.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D.吾尝终日思矣                      犹且从师问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C.《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的“传”不同。
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多用比喻反复论证,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文采华美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023-11-21更新 | 15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一至三自然段,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君子( )曰:学不可以(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 )为轮,其( )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 )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 )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 )也,而闻者彰。( )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 )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并且通过“君子”之口提出来以示郑重,说学习不可以停止,这对人们学习上常出现的不能持之以恒的现象,很具针对性。
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并同理推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第3段作者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情况组成对比,展开论证。比如“登高而招”会“见者远”,这并非人们本身有什么特殊之处,而是因为“善假于物”,即凭借外界条件的帮助才取得的。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是说,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0-10-13更新 | 2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