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 《史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2192432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锄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旖旄羽祓矛戟剑拨鼓噪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赣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为坛位A土阶三B等C以会D遇之礼E相见F揖G让而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指配备、设置,与《苏武传》中“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的“具”意思不同。
B.“鼓噪而至”与《〈论语〉十二章》中“人而不仁,如礼何”中的“而”均为连词,表示修饰。
C.庐于冢上,指在坟墓旁边建房子守丧,表达哀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儒家的居丧观念。
D.太牢,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具备谓之“太牢”,是祭祀的最高礼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受到鲁定公的重用,他也不辱使命,在夹谷会见之前就提出颇有见地的建议,并得到定公的采纳。
B.齐景公归国后内心恐惧不已,在忌惮孔子辅国能力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这些辅臣流露出了不满。
C.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和鲁国人移居孔子墓旁居住的有一百多家,因此命名这里为孔里,可见孔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很高。
D.高皇帝以太牢的标准祭祀了孔子,后来的诸侯卿相来此地,也常常以这样的标准来祭祀孔子,之后才开始上任处理政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
(2)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
5.文章第一段主要写了孔子的一次为政经历,在这次外交事件中,孔子表现出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知识点】 《史记》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十四年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施:秦君给予的恩惠、恩德)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虢射曰: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庆郑曰:背施幸灾,民所弃也。近犹仇之,况怨敌乎?弗听。退曰:君其悔是。

后秦伐晋。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对曰:君实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孙。,庆郑吉,弗使。乘小驷,郑入也。庆郑曰: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弗听。壬戌,战于韩原,晋戎马还泞而止。公号庆郑。庆郑曰: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遂去之。秦获晋侯以归。……十一月,晋侯归。丁丑,杀庆郑而后入。是岁,晋又饥,秦伯叉饩之粟。

(节选自《左传·僖公十四年、十五年》,有删改)

乙文:

(僖公)十五年,晋兴兵将攻秦。缪公自往击之。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战于韩地。

缪公与麾下驰追之,反为晋军所围。晋击缪公,缪公伤。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初,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逐得,欲法之。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缪公虏晋君以归,令于国,齐宿【注】,吾将以晋君祠上帝。周天子闻之,曰:晋我同姓。为请晋君。夷吾姊亦为缪公夫人,夫人闻之,乃衰绖跣,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缪公乃与晋君盟,许归之,更舍上舍,而飨之七牢。十一月,归晋君夷吾。

(节选自《史记·秦本纪》,有删改)

【注】齐宿:斋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
B.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
C.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
D.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此处与文中“晋侯”的“侯”,均指爵位,体现诸侯封建等级。周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右,即“车右”,又称“骖乘”,《鸿门宴》中“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的“参乘”意思相同。
C.我国古代常用干支来纪年、月、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六十组干支不断循环往复。文中“壬戌”属干支纪日,指九月十四日。和《赤壁赋》中“壬戌之秋”的“壬戌”意思相同。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个部分。
3.后人依据两段史传材料,提炼出多条“典故”。根据所学知识及文本内容,下列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原之战——晋惠公背信弃义,秦穆公兴兵讨伐晋国,晋国率军抵御,双方在韩原展开激战,史称韩原之战。
B.穆公亡马一一三百名忠勇之士为了报答当年秦穆公杀马不责和食马得酒的恩情,于是在秦穆公受困之时,帮助秦穆公反败为胜。
C.皮之不存,毛将安傅一一晋国大夫虢射认为,早先晋国背信弃义,是问题的关键。如果只答应卖粮食给秦国,并不能改变失信的本质,就好比皮都不存在了,毛也没有可依附的地方。
D.夷吾桎梏——夷吾被囚禁在秦国。秦穆公下令全国斋宿,他要用失信的夷吾来祭祀天帝,后来因周天子求情,秦穆公夫人又以死相逼,才使夷吾躲过一劫。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5.秦国俘获晋惠公,在庆郑看来晋惠公是咎由自取,请根据文本概括说明晋惠公都有哪些过错。
2023-06-13更新 | 3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元王刘交者,高祖之同母少弟也,字游。

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卒。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得封。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于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

高祖六年,以弟交为楚王,都彭城。即位二十三年卒,子夷王郢立。夷王四年卒,子王戊立。王戊立二十年,冬,坐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郡。春,戊与吴王合谋反,其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谏,不听。戊杀尚、夷吾,起兵与吴西攻梁,破棘壁。至昌邑南,与汉将周亚夫战。汉绝吴楚粮道,士卒饥,吴王走,楚王戊自杀,军遂降汉。

汉已平吴楚,孝景帝欲以德侯子续吴,以元王子礼续楚。窦太后曰:“吴王,老人也,宜为宗室顺善。今乃首率七国,纷乱天下,奈何续其后!”不许吴,许立楚后。是时礼为汉宗正。乃拜礼为楚王,奉元王宗庙,是为楚文王。

赵王刘遂者,其父高祖中子,遂既王赵二十六年,孝景帝时坐晁错以适削赵王常山之郡。吴、楚反,赵王遂与合谋起兵。其相建德、内史王悍谏,不听。遂烧杀建德、王悍,发兵屯其西界,欲待吴与俱西。汉使曲周侯郦寄击之。赵王遂还,城守邯郸,相距七月。吴楚败于梁,不能西。栾布自破齐还,乃并兵引水灌赵城。赵城坏,赵王自杀,邯郸遂降。赵幽王绝后。

太史公曰: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君子用而小人退。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使楚王戊毋刑申公,遵其言,赵任防与先生,岂有篡杀之谋,为天下僇哉?贤人乎,贤人乎!非质有其内,恶能用之哉?“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诚哉是言也!

(节选自《史记·楚元王世家》,有删节)


[注]①防与先生:汉时贤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枥釜/宾客以故去/
B.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枥釜/宾客以故去/
C.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枥釜/宾客以故去/
D.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枥釜/宾客以故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城,古城名,在今江苏省徐州市,是古代著名的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
B.宗正,掌握皇族的名籍簿,区别他们的嫡庶身份或与皇帝在血缘上的亲疏关系。
C.孝景帝,窦太后之子,即位后,重用晁错,大力推行削藩,平定吴楚七国之乱。
D.世家,《史记》五体之一,记载了自东周至西汉初期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与嫂子关系不好,当皇帝后,还怀恨在心,后来才分封其侄子刘信为侯,这体现了刘邦心胸狭隘。
B.汉军平定吴、楚叛乱后,孝景帝没有立吴王的后代为王,只封元王的儿子刘礼为楚王,他就是楚文王。
C.孝景帝时,因为赵王刘遂犯错,晁错将他贬谪并削去他的常山郡,故吴、楚叛乱时,刘遂也起兵谋反。
D.篇末的论赞,一改宿命论的陈辞滥调,而特别强调了尊贤、用贤的问题,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历史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乃首率七国,纷乱天下,奈何续其后!
(2)“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诚哉是言也!
5.简要概括楚、吴、赵三国君主的哪些行为导致了自身的败亡?
2021-11-12更新 | 5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1.翻译下面句子
(1)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
(2)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
(3)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
2.根据这三段内容,概括郭解受人景慕的原因
2019-02-22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