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1 题号:2198203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闻觱篥

[唐]杜甫

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

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

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注]①觱篥(bìlì):乐器名,是以竹做管、以芦苇做嘴的管乐器,其声悲切,类似笳管。②欻(xū):忽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年迈体衰的诗人行舟江上,侧耳倾听觱篥之声,被乐声打动。
B.三四句侧面烘托乐声之悲壮,与白居易“满座重闻皆掩泣”异曲同工。
C.“天地干戈满”的“干戈”运用借代的手法,写出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
D.尾句将乐府旧题“行路难”自然引入,既呼应乐声,又表意巧妙蕴藉。
2.诗歌开篇以“情所向”领起全诗,诗人是如何表达流动变化的情感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知识点】 杜甫(712-770)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小题。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③蹴鞠:踢球。④紫塞:泛指北方。⑤汉主:指唐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联近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右臂偏枯”,将老病漂泊的境况具象化。
B.第三联远承首联,“蹴鞠”“秋千”语带双关,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长期漂泊身不由己的悲凉酸楚。
C.尾联以“春”“白”叠用见妙,春水归向洞庭,白逢春生长,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
D.本诗前三联侧重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重在写景,景真情切,两大部分双峰并峙,各显千秋。
2.本诗第四、五两联虚实结合,动静兼具,可谓构思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2023-09-24更新 | 15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别房太尉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释】①房太尉:房琯,唐玄宗时任宰相,与杜甫交情深厚。②谢傅:晋代名谢安。他在苻坚率百万大军征讨时,还在与谢玄下围棋,从容击退了敌兵。徐君:典出《说苑》“吴季札聘晋,过徐,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殁,遂解剑系其冢树而去。”

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
2.对这首诗的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驻马”二字表现作者在故友目前流连盘桓,不忍离去。
B.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悲恸,令人倍觉寂寥哀伤。
C.作者将房琯誉为“谢傅”“徐君”,是对故友生平功业的高度评价。
D.整首诗阴郁深沉的氛围,也折射出诗人内心对国事的忧虑和叹息。
3.尾联以景句结束,请对此加以赏析。
2018-09-11更新 | 17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①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③。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定居草堂的第二年,即上元二年(761 年)。②三城戍:岷山三城的堡垒,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分古体和近体,这是一首七言古体诗,前三联皆对仗工整,不同于常见的中间两联对仗,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扣题中“望”字,视角由近及远:从终年积雪的岷山、重兵驻防的三城到清澈见底的锦江和横跨江面的万里桥。
C.颔联的“海内风尘”指条件艰苦,切合首联的“三城戍”;“天涯涕泪”切合与离别相关的“万里桥”。
D.尾联最后点出深沉的忧虑: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2.诗中蕴含着诗人哪些丰富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022-01-26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