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2198977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开篇句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开篇句内容大致相似,所运用的手法相同。
B.“月行却与人相随”写月伴人行,与《竹里馆》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都写了月之美好多情。
C.本诗的结句则与曹操《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样,都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的思想。
D.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回到酒,从空间感受到时间感受,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形象。
2.本诗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问月”部分在表达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下列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用发人深思的反问,点明抽象的“愁”,接着以具象的流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写出愁思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无法遏制,极为贴切形象。
B.把“愁”比作“一江春水向东流”,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C.以水喻愁,含蓄地将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与滔滔水势联系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蕴大气,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这奔涌而出的忧郁之中。
D.运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无穷无尽的愁情写得如此深重、强烈,触手可及,极具想象力和感染力。
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一个“了”字写出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之情,希望“春花秋月”早一点结束。
B.“又东风”,一个“又”字,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加重了词人的愁绪,引出了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C.“雕栏玉砌应犹在”运用了借代的手法,“雕栏玉砌”代词人被囚禁在汴京的“小楼”。
D.“只是朱颜改”,“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句意蕴十分深刻,这既是人生郁闷、苦于无解的呼问,也是人生痛苦、不堪忍受的悲吟。
B.“应犹在”含有丰富的感情,它表达的是既含疑虑又有企盼,既疑其是否“犹在”又盼其应该“犹在”的复杂感情。
C.词人把“雕栏玉砌”和“朱颜”并提,以“改”和“在”对比,以“只是”和“应犹”呼应,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
D.词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人事沧桑之无常;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则指向宇宙永恒不变。
2023-02-06更新 | 25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已日越中与鲍侍郎泛舟耶溪

刘长卿

兰桡缦转傍汀沙,应接云峰到若耶。

旧浦满来移渡口,垂杨深处有人家。

永和春色千年在,曲水乡心万里赊。

君见渔船时借问,前洲几路入烟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与朋友在春日泛舟耶溪,轻舟缦转,但见溪水、白云、青山相接相映。
B.渡口因游人众多停满船只,垂柳深处的人家显得分外宁静,二者形成对比。
C.诗人写耶溪春色千年常在,遥忆此时的家乡,以时空延伸拓宽了诗的意境。
D.耶溪景色让人有悠然、超尘出世之感,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相似之处。
2.本诗结尾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4-05-16更新 | 16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五丈原

唐 温庭筠

铁马云骓久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注】①柳营: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后用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②谯周:蜀汉时出仕散官,后被魏封为阳城亭侯,入晋又拜骑都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开头气势凌厉。蜀汉的铁骑高举着绘有“云骓”的战旗,以排山倒海之势,飞速北进,威震中原。
B.前四句首联写春季,颔联跳写秋季。第三句写白昼,第四句又转写夜间。诗行之间跌宕起伏,摇曳多姿。
C.“老臣”出自杜甫“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用在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曾任蜀汉散官谯周的赞誉。
D.温庭筠诗本以恻艳为工,而此篇却以风骨道劲见长。后四句纯是议论,以历史事实为据,悲切而中肯。
2.分析概括温庭筠《过五丈原》与杜甫《蜀相》两首诗写作手法的相同之处。
2024-04-08更新 | 1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