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8 题号:2200248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周昌者,沛人也。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及兄长周苛自卒史从沛公。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遁出去,而使昌兄周苛守荥阳城。楚破荥阳城,欲令周苛将。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项羽怒,亨周苛。

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高祖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卻邪?备万岁之後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彊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才者?尧曰: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彊为我相赵王。于是昌为赵相。

材料二:

韦丞相玄成者,韦丞相子也。其人少时好读书,明于《诗》《论语》。为吏至卫尉,为太子太傅。黄丞相卒,御史大夫于定国代。后于丞相乞骸骨去,御史大夫韦玄成代。其治容容随世俗浮沈,而见谓谄巧。而相工本谓之当为侯代父,而后失之;复自游宦而起,至丞相。父子俱为丞相,世间美之,岂不命哉!

材料三:

丞相匡衡者,东海人也。好读书,从博士受《诗》。家贫,衡佣作以给食饮。才下,数射策不中,至九,乃中丙科。其经以不中科故明习。补平原文学卒史。数年,拜为太子少傅,而事孝元帝。孝元好《诗》,而迁为光禄勋,居殿中为师,授教左右而县官坐其旁听甚善之日以尊贵。御史大夫郑弘事免,而匡君为御史大夫。岁馀,韦丞相死,匡君代为丞相。以十年之间,不出长安城门而至丞相,岂非遇时而命也哉!

(以上三则材料均节选自《史记·丞相列传》)

1.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授教A左右B而县官C坐D其旁E听F甚G善H之I日J以K尊贵。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义为“好”,引申为表示同意,与《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中的“善”不相同。
B.徙,指官职调动,与《琵琶行并序》“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中的“徙”相同。
C.博士,在秦汉时期,是负责书籍、经典和历史事件的官方职位,后世为学术界的学位。
D.坐,指“因……而获罪”,与《登泰山记》“与子颖坐日观亭”中的“坐”并不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苛周昌兄弟俩人,很早便开始跟随刘邦,并跟从刘邦攻入关中灭掉秦朝;后楚破荥阳城,周苛被项羽烹杀。
B.高祖担心自己死后,戚夫人儿子如意不能保全性命,所以心中不乐,慷慨悲歌,但满朝官员却无人知道原因。
C.韦玄成治理求同不立异,能随从世俗,有人说他是投机取巧;韦玄成父子两人都做丞相,人们都传为美谈。
D.匡衡喜好读书,他家境贫寒,靠给人做工糊口过日;虽然他谙熟经书,但也是经过多次考试,才中丙科。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
(2)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
5.周昌、韦玄成、匡衡三人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成为相国或者丞相的?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夷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平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歔歔如畏然。

及成王用事,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多士》称曰:“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作此以戒成王。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史记·鲁周公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B.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C.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D.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古代爵位名称,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B.崩,指帝王的离世。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反映了古代社会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C.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践阼”就是走上阼阶主位。后来引申为天子登基,即位。
D.南面,面向南。古代以坐南朝北为尊位,文中周公坐在尊位接见诸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灭殷商后武王大封功臣,把辅政有功的弟弟旦封到曲阜,称为鲁公,但是旦没有到封地去,而是留下来继续辅佐武王。
B.成王长大后周公就把朝政治理权归还给成王,自己面向北回到臣子的位置上,谦恭谨慎,不再接受其他臣子的朝拜了。
C.虽然天下安定了,但是周朝的官吏制度还没有安排得当,于是周公制定了官吏职责次序,天下的百姓得以便利,很高兴。
D.周公去世后,成王并没有按照周公的遗嘱把他葬在成周,而是把他葬在毕邑伴随文王,表明自己并不敢把周公当做臣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②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2022-11-01更新 | 6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蒯生曰:“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吾将念之。”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臣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由此日夜怨     望,埋怨,责怪
B.乃谋畔逆,灭宗族 夷,消灭
C.淮阴 如 ,到,往
D.其能 矜,矜持,慎重
2.用“/”为划曲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B.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C.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D.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B.本文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往往是通过细节和语言描写来实现的。
C.蒯通游说韩信叛乱,认为韩信功高震主,形势危急。
D.司马迁认为,韩信还在布衣时就有野心,选择“其旁可置万家”的高地安葬他的母亲。后来他果然图谋叛乱,以至于被诛灭宗族。
4.翻译下列句子
(1)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2)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臣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2018-10-17更新 | 3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代受射。

其后四岁,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骑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专以射为戏。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节选自《史记·李广将军传》,有删改)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行十余里,广死(佯:假装)B.广骑腾而上胡儿马(暂:暂时)
C.广之兵,乏绝之处(将:带领)D.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通“阵”,阵地)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B.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C.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D.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勇猛机智,被匈奴捉住,也能伺机逃脱。
B.李广爱护士兵,与他们同甘共苦,士兵们都乐于为他效力。
C.李广身高臂长,善于射箭,他的子孙和向他学习的人,都赶不上他。
D.李广射术高超,在战场上射杀敌人,任何时候都能百发百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
②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2022-01-05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