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9 题号:2201758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皇宋处士唐异,字子正,人之秀也。之才之艺,揭乎清名。西京故留台李公建中,时谓善画,为士大夫之所尚。而子正之笔,实左右焉。江东林君复神于墨妙,一见而叹曰:唐公之笔,老而弥壮东宫故谕德崔公遵度,时谓善琴,为士大夫之所重。而子正之音,尝唱和焉。高平范仲淹师其弦歌尝贻之书曰崔公既没琴不在兹乎!处士二妙之外,嗜于风雅,探幽索奇,不知其老之将至。一日以集相示,俾为序焉。

嘻!诗之为意也,范围乎一气,出入乎万物,卷舒变化,其体甚大。故夫喜焉如春,悲焉如秋,徘徊如云,峥嵘如山,高乎如日星,远乎如神仙。上以德于君,下以风于民。不然,何以动天地而感鬼神哉!而诗家者流,情非一。失志之人其辞苦,得意之人其辞逸,乐天之人其辞达,规闵之人其辞怒。如孟东野之清苦,薛许昌之英逸,白乐天之明达,罗江东之愤怒,此皆与时消,不失其正者也。

五代以还,斯文大剥,悲哀为主,风流不归。吟咏性情而不顾其分,风赋比兴而不观其时。故有非穷途而悲,非乱世而怨。观乎处士之作也,孑然弗伦,洗然无尘。意必以淳,语必以真。无虚美,无苟怨。骚雅之际,此无愧焉。览之者有以知诗道之艰,国风之正也。

(节选自范仲淹《唐异诗序》)

材料二

成谓作讨者,亦必先有诗之基焉。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聪明才辨以出。千古诗人推杜甫,其诗随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无处不发其思君王、忧祸乱、悲时日、念友朋、古人、怀远道。凡欢愉幽愁离合今肯之感,一一触类而起,因遇得题,因题达情,因情敷句,皆因甫有其胸襟以为基,如星宿之海,万源从出,如钻燧之火,无处不发,如肥土沃壤,时雨一过,天乔百物,随类而兴,生意各别,而无不具足。

(节选自叶婪《原诗·内篇上》)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高平A范仲淹师B其弦歌C尝贻之D书曰E崔公F既没G琴H不在兹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足(     
A.厥,指他的、他们的,与《六国论》“思厥先祖父”中的“厥”词义相同。
B.息,指滋长、增长,与《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中的“息”词义相同。
C.风流,指遗风,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风流人物”中的“风流”词义不同。
D.吊,指凭吊(古人),与《陈情表》“形影相吊”中的“吊”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异擅长绘画,与当时著名画家李建中不相上下,同时还精于操琴,赢得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普遍推崇。
B.范仲淹认为,诗歌创作因作家的失志、得意、乐天、遭遇不幸等不同境遇,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风格。
C.范仲淹认为唐异诗作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他的作品体现出诗歌创作的艰难和雅正的诗风。
D.杜甫诗中思念君王、忧虑祸乱、悲悯时世、想念朋友、凭吊古人等内容,都是由他丰富的经历生发的。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东林君复神于墨妙,一见而叹曰:“唐公之笔,老而弥壮!”
(2)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聪明才辨以出。
5.材料中对诗人创作诗歌提出了哪些要求?
【知识点】 史传文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文都,洵阳公孝矩之兄子也。父孝则,周小冢宰、江陵总管。文都性鲠直,明辩有器干。仕周为右侍上士。开皇初,授内史舍人,历库部、考功二曹郎,俱有能名。擢为尚书左丞,转太府少卿。炀帝嗣位,转司农少卿、司隶大夫,寻拜御史大夫,坐事免。未几,授太府卿,帝渐任之,甚有当时之誉。大业十三年,帝幸江都宫,诏文都与段达、皇甫无逸、韦津等同为东都留守。及帝,文都与达、津等共推越王侗为帝。侗署文都为内史令、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左骁卫大将军、摄右翊卫将军、鲁国公。既而宇文化及立秦王浩为帝,拥兵至彭城,所在响震。文都讽侗遣使通于李密。密于是请降,因授官爵,礼其使甚厚。王充不悦,因与文都有隙。文都知之,阴有诛充之计。侗复以文都领御史大夫,充固执而止。卢楚说文都曰:王充外军一将耳,本非留守之徒,何得预吾事!且洛口之败,罪不容诛,今者敢怀跋扈,宰制时政,此而不除,方为国患。文都然之,遂怀奏入殿。事临发,有人以告充。充时在朝堂惧而驰还含嘉城谋作乱文都频遣呼之充称疾不赴至夜作乱攻东太阳门而入拜于紫微观下遣人谓之曰:何为者?充曰:元文都、卢楚谋相杀害,请斩文都,归罪司寇侗见兵势渐盛,度终不免,谓文都曰:公自见王将军也。文都迁延而泣,侗遣其署将军黄桃树执文都以出。文都顾谓侗曰:臣今朝亡,陛下亦当夕及。侗恸哭而遣之,左右莫不悯默。出至兴教门,充令左右乱斩之,诸子并见害。

(摘编自《隋书》列传三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充时在朝堂惧而驰/还含嘉城/谋作乱/文都频遣呼之/充称疾不赴/至夜作乱/攻东太阳门而入/拜于紫微观下/
B.充时在朝堂/惧而驰还含嘉城/谋作乱/文都频遣呼之/充称疾不赴/至夜作/乱攻东太阳门而入/拜于紫微观下/
C.充时在朝堂惧而驰/还含嘉城/谋作乱/文都频遣呼之/充称疾不赴/至夜作/乱攻东太阳门而入/拜于紫微观下/
D.充时在朝堂/惧而驰还含嘉城/谋作乱/文都频遣呼之/充称疾不赴/至夜作乱/攻东太阳门而入/拜于紫微观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皇,隋文帝杨坚的年号。年号是封建时代皇帝发起的,用以纪年的名号。
B.崩,旧指帝王死亡。按《礼记》说法,诸侯死曰薨,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C.司寇,古代中央官吏名,掌管刑狱和纠察,世用大司寇作为刑部尚书的别称。
D.陛下,原指站在朝廷大殿台阶下的侍者,指与帝王当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文都颇有声誉,曾受皇帝信任。他因能干被提拔为尚书左丞等职务,隋炀帝临幸江都宫时,他被编列在东都留守的行列中。
B.元文都富有主见,敢于建言献策。当宇文化及拥立秦王杨浩为帝,并领兵到彭城时,元文都劝杨侗送厚礼、授高官来结交李密。
C.元文都不容异己,陷入斗争漩涡。王充因为李密得到厚待而与元文都有隔阂,元文都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暗中滋生了诛杀王充的念头。
D.元文都得罪政敌,惨遭对方杀害。王充依仗兵势,求杨侗斩杀元文都。元文都被杨侗所派将军抓获送予王充,惨遭杀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充外军一将耳,本非留守之徒,何得预吾事!
(2)出至兴教门,充令左右乱斩之,诸子并见害。
2021-04-17更新 | 12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继勋字绍先,初补右班殿直。仪状颀伟,太宗见而异之,召问其家世,以琼子对。擢寄班祗候,累迁内殿崇班。咸平初,王均据益州。以崇仪副使为益州兵马都监、提举西川诸州军巡检公事。招安使雷有终以兵五百授继勋,守东郭二门,会贼攻弥牟寨,继勋引兵转斗至嘉州,败之,获黄伞、涂金枪以还。有终益以劲兵复进攻二门,克之,乃建帜城上。诸将知城拔,有终乃引军薄天长门,贼复来拒战。会日暮有终欲少休继勋曰贼窘矣急击之无失也率十数骑鏖战身被数创血濡甲马死更马以进会入内都知秦翰来援,贼退保子城,不敢出。继勋潜知贼欲夜遁,开围使得溃去,均卒败灭。以功迁崇仪使。贼余党保山薮中,时出剽劫,乃徙绵汉剑门都巡检使。继勋募恶少年侦贼动静,穷蹑岩穴,掩其不备,悉擒杀之。又徙峡路钤辖。还朝,迁洛苑使、并代州钤辖。徙屯岢岚军。契丹聚兵五万屯草城川,继勋登高望之,谓军使贾宗曰:“彼众而阵不整,将不才也。我兵虽少,可以奇取胜。先伏兵山下,敌见我弱,必急攻我。我诱之南走,尔起乘之,当大溃。”转战至寒光岭,伏发,契丹果败,相蹂躏死者万余人,获马、牛、橐驼甚众。时屯兵河外,馈运不属。继勋扼兔毛川,援送军食,师乃济。徙知环州,又徙瀛州。时岁饥,募富人出栗以给贫者。明年大稔,木生连理者四,郡人上治状请留。仁宗即位,改东上阁门使,真授陇州团练使、知雄州。其冬,契丹猎燕蓟,候卒报有兵入钞,边州皆警。继勋曰:“契丹岁赖汉金缯,何敢损盟好邪?”居自若,已,乃知渤海人叛契丹,行剽两界也。以老病乞骸骨。召见便殿,许一子扶掖,俾勿拜,听辞管军。授建雄军节度使、知滑州。河水暴溢,啮堤岸,继勋虽老,躬自督役,露坐河上,暮夜犹不辍,水乃杀怒,滑人德之。卒,年七十八,辍视朝一日,太尉。继勋性谦,有机略,善抚御士卒,临战辄胜。在蜀有威名,号“神将”。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日暮有终/欲少休/继勋曰/贼窘矣/急击之/无失也/率十数骑塵战/身被数创血/濡甲/马死/更马以进/
B.会日暮/有终欲少休/继勋曰/贼窘矣/急击之/无失也/率十数骑塵战/身被数创血/濡甲/马死/更马以进/
C.会日暮/有终欲少休/继勋曰/贼窘矣/急击之/无失也/率十数骑塵战/身被数创/血濡甲/马死/更马以进/
D.会日暮有终/欲少休/继勋曰/贼窘矣/急击之/无失也/率十数骑塵战/身被数创/血濡甲/马死/更马以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庙号名。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庙号一般用“祖”或“宗”字。
B.路,唐宋时行政区域名,始于唐代,是直辖于中央并高于府、州、军、监的一级监察区。
C.契丹,是古代游牧民族,生活于我国东北地区,后建立大辽政权,最后被崛起的金朝所灭。
D.赠,在文中的意思是“赠官”,指朝廷对有功之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继勋善于领兵,多次立下战功。他率领五百士兵辗转作战打到嘉州,打败了敌人;善于安抚驱使士兵,一打仗就能取胜,在蜀地有“神将”的称号。
B.高继勋长于谋略,善于判断敌情。进剿王均的后期,他猜测敌人会逃跑,就打开包围圈再消灭他们;准确预判边境契丹军情,避免了错误的军事行动。
C.高继勋体恤百姓,受到民众爱戴。他担任瀛州知州时,遇到荒年,于是就征募富人拿出粮食救济穷人,第二年郡里的人献上他治理的政绩请求留任。
D.高继勋老当益壮,做事认真勤勉。黄河水暴涨,河堤危险之时,高继勋尽管年事已高,但仍亲临现场督促劳役,最终洪水水势减弱,百姓都很感激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将知城拔,有终乃引军薄天长门,贼复来拒战。
(2)召见便殿,许一子扶掖,俾勿拜,听辞管军。
5.与契丹之战,高继勋获胜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2022-04-20更新 | 11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至咸阳请事。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赵将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南面称孤,约共攻秦?此孰与身伏斧锧,妻子为戮,袍泽为屠乎?”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

章邯使人见项羽,再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使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到新安。诸侯吏卒异时徭使屯戍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今秦军降,诸侯吏卒多奴虏使之。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诈吾属降,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议,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三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B.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C.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D.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面:古代天子、诸侯都南面听政,所以用南面表示称王。称孤:古代帝王自称“寡人”或“孤”。
B.袍泽:“袍”和“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后“袍泽”引申为成了将士、战友的代名词。
C.上将军:中国古代武将的官名。出自前633年,晋文公设置“中军”“上军”和“下军”三军。
D.徭使:被派徭役去驻守边疆。屯戍:做为军人戍守边境的同时,按例应为百姓耕作,也称“屯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赵国大将陈馀用白起、蒙恬功高却被杀害的前车之鉴和赵高可能谋害章邯的现实情况来劝降章邯,加重了章邯的犹豫和疑惧。
B.赵高心怀鬼胎,担心秦国兵败,自己会被二世追责,恰章邯早有反意,所以准备用章邯来做替罪羊,解脱自己的困境。
C.章邯因国内奸臣当道,二世昏聩,且慑于楚军强大的军力,屡败之后,恰好项羽也主动派人劝降,因而最终率军归降楚军。
D.跟随章邯投降项羽的秦兵多被诸侯联军慢待羞辱,心中不服,所以密谋举事,被项羽将领发觉,项羽担心兵变,坑杀了这些降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恬为秦将,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
(2)楚军夜击坑秦卒三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2016-11-18更新 | 1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