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4 题号:2203756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宝元中,党项犯塞,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阵,遇寇多。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翼军,使之出战。寇望其旗,易之,全军径趋,为虎翼所破,殆无遗类。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令军中闻钲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却,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士卒皆如其教,才遇敌未接战,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敌兵大笑相谓曰:“孰谓狄青勇?”钲声止,忽前突之,敌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又尝与贼战,大胜,追奔数里,贼忽壅遏山路,士卒知其前必遇险,皆欲进击,青遽鸣钲止之,贼得引去,验其处果临深涧。将佐皆悔不击,青独曰:“不然,奔亡之寇,忽止而拒我,安知非谋? 军已大胜,残寇不足利,得之无所加,万一失利,隳前功矣。”青之用兵主胜而已临利而能戒其过人处也

狄青本士卒,累战功致位枢府,既贵,或请去其面文,笑不答。时特以酒濯面使其文显,仁宗亦谕灭之,对曰:“臣非不能,姑欲留以为天下黥[注]卒之。”上由此弥重之。

(选自《宋稗类钞·武备》,有删改)

材料二:

臣窃见枢密使狄青,出自行伍,号为武勇。自用兵陕右,已著名声,及捕贼广西,又薄立劳效。自其初掌机密,进列大臣,当时言事者已为不便。今三四年间,虽未见其显过,然而不幸有得军心之名。推其所因,盖由军士本是小人,面有黥文,乐其同类,见其进用,自言我辈之内出得此人,既以为荣,遂相悦慕。加之青之事艺实过于人,比其辈流又粗有见识,是以军士心共服其材能。国家从前难得将帅,经略招讨常用文臣,或不知军情,或不闲训练。自青为将领,既能自以勇力服人,又知训练之方,颇以恩信抚士。但青之恩信亦岂能遍及于人,小人易为扇诱,所谓一犬吠形,百犬吠声,遂皆翕然,喜共称说。且武臣掌机密而得军心,不唯于国家不便,亦于其身未必不为害。

(选自欧阳修《论狄青札子》,有删改)

【注】黥: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青之用A兵B主C胜而已D临利E而能F戒G其过人H处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败北,意思是打不过转背而逃,与“追亡逐北”的“北”含义相同。
B.劝,勉励之意,与荀子《劝学》中的“劝”意思相同,但两者用法不同。
C.枢密使,古代官名,掌管军政大权,相当于宰相,至宋时多为文官担任。
D.小人,古代把地位低微或品德低劣的人称作“小人”,如《论语》中说“小人喻于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青用兵谨慎。在追击贼兵占据优势的情形下,他却为规避风险主动停止追击。
B.狄青在泾原之战中,运用了曹刿“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战术战胜了强敌。
C.狄青出身行伍,凭借战功逐步升迁,做到了枢密使这样的高官,并深得军队拥护。
D.狄青认为自己的黥文能激励将士们积极进取,所以虽然皇帝让他去掉,他也不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寇望其旗,易之,全军径趋,为虎翼所破,殆无遗类。
(2)经略招讨常用文臣,或不知军情,或不闲训练。
5.请简述欧阳修对狄青担任枢密使这一事实所持的态度及理由。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欧阳修)


(二)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绳索B.以一少告庙        牢:祭祀用的牲畜
C.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本D.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忘乃父之志          抑本成败之迹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   然当为我屈意行
C.而身死国灭,天下笑   若属皆且所虏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所以游目骋怀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B.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C.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D.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一叹一问,一退一进,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由于人事。一起笔就发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不仅使论点醒人耳目,而且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本文主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作者从得与失、难与易、成与败、兴与亡等方面层层深入的论述了“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
C.全文语言委婉,气势充沛。疑问句与感叹句,骈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沛。
D.“晋王三矢”的故事在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作者把这则材料用于《伶官传序》的“序”中并加上“世言”二字.这表现了他写史的谨严态度。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
2018-03-14更新 | 7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尉迟敬德,名恭,朔州善阳人。隋大业末,刘武周乱,以为偏将。与宋金刚袭破(唐)永安王孝基,执独孤怀恩等。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金刚败奔突厥,敬德合余众守介休。王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谕之,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囚之。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释之,引见卧内,曰:“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因赐之金,曰:“必欲去,以为汝资。”是日猎榆窠,会世充自将兵数万来战。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大败之。王顾曰:“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速耶?”

窦建德营板渚,王命李勣等为伏,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大呼致师¹。建德兵出,乃稍引却,杀数十人,众益进。伏发,大破之。时世充兄子琬使于建德,乘隋帝厩马,铠甲华整,出入军中以夸众。王望见,问:“谁可取者?”敬德请与高甑生、梁建方三骑驰往,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隐太子尝以书招之,赠金皿一车。辞曰:“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殿下亦焉用之哉?”太子怒而止。敬德以闻,王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然恐非自安计。”巢王果遣壮士刺之。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王固争,得免。

(玄武门之变后)王为皇太子。时坐隐、巢者百余家,将尽没入之。敬德曰:“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

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²。太宗不怿,罢,召让曰:“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³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敬德顿首谢。

显庆三年卒,年七十四。谥“忠武”。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1.致师:叫阵挑战。2. 眇:眼瞎。3.韩彭:汉初大将韩信、彭越。

1.加点字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王出                  常以身蔽沛公
B.报速耶                 便可白公姥,及时遣归。
C.乃稍引          匈奴七百余里
D.任城王道宗解            王好战,请以战
2.下面语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朕 观 汉 史 尝 怪 高 祖 时 功 臣 少 全 者 今 视 卿 所 为 乃 知 韩 彭 夷 戮 非 高 祖 过 国 之 大 事 惟 赏 与 罚 横 恩 不 可 数 得 勉 自 修 饬 悔 可 及 乎
A.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
B.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
C.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
D.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迟敬德作战勇猛,曾打败过唐军。归顺秦王后有人怀疑他谋反,将他抓了起来,要杀他。秦王不仅下令放了他,还送给他一些金银。
B.尉迟敬德将隐太子收买自己的事告诉了秦王,秦王断定对方不会就此罢休。果然后来又发生了尉迟敬德被人行刺和遭诬陷等事情。
C.尉迟敬德自恃功高,在一次侍宴时为了座次而大打出手,惹得唐太宗十分不满,事后对其进行了重重的责罚。
D.这篇文章通过救王驾、擒王琬、拒收买、闹御宴等情节,多角度来表现人物性格,将尉迟敬德这一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活。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王固争,得免。
(2)辞曰:“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
2017-05-17更新 | 5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资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

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帝曰:“尔行安喻河北。”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

贞观十年,为侍中。后幸洛阳,次昭仁宫,多所谴责。征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若以为足,今不啻足矣;以为不足,万此宁有足邪?”帝惊曰:“非公不闻此言。”

十七年,疾甚。征亡,帝思不已,登凌烟阁观画像,赋诗悼痛。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二十二》,有删减)


注:①隐大子:指李建成。

(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征书檄   典:主管B.既闻征所为,召之   促:立刻
C.惧满溢则思江海百川   下:向下D.仁者播其   惠:仁爱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
B.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
C.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
D.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始置于秦代,太子出行时为先导,唐代沿称,掌东宫经史子集四库图书的刊缉贮藏。
B.贞观,年号名称。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明清时期亦有以年号作为皇帝称呼的,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C.陛下,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陛下”后来演变为臣民对帝王的尊称。
D.三驱,三匹马牵引的车驾。古时帝王田猎出行时阵容浩大,车驾豪奢,魏征提出“三驱以为度”,劝谏帝王戒奢从简。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经历坎坷。他年幼命途多舛,处境悲凉。曾先后受任于元宝藏、李密、窦建德、李建成和李世民。
B.魏征正直敢言。当身为皇帝的李世民责备魏征令他们兄弟相争时,魏征却直言若太子听从自己的建议,便不会有杀身之祸。
C.魏征尽忠职守。他感激太宗的知遇之恩,积极进谏,共上奏二百多条奏章,全都切中事理并合乎太宗心意。
D.魏征胸怀社稷。他以隋朝灭亡的教训劝谏太宗知足节用;他劝谏太宗“十思”,并为其描绘了治国理政的美好图景。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
(2)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3)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2022-07-06更新 | 1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