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词汇 > 一般词语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56 题号:220526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的运命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域里还看见过这类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拼命在垦地。

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所说的不流动,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一处住在的集团为单位的。本来,从农业本身来看,许多人群居在一处是无需的。耕种活动里分工的程度很浅,至多在男女间有一些分工,好像女的插秧,男的锄地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微不足道     稳定     多种多样
B.微乎其微     固定     各式各样
C.微不足道     固定     多种多样
D.微乎其微     稳定     各式各样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看来,是不流动,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是孤立和隔膜。
B.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孤立和隔膜是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的。
C.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所说的不流动,孤立和隔膜是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的。
D.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4)
【推荐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是
A.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D.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2016-11-18更新 | 89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版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宋金时期,已经出现了“四美图”这样_____的木刻版画。清代中晚期,木版年画_____于广袤的大西北,是中国农村老百姓_____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是民众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寄托。20世纪90年代后,胶印年画开始_____,不少年画作坊消失,(   )。

幸运的是,自本世纪初以来,在中国文化界对于民间文化进行了抢救工程,政府史无前例地做了非遗保护工程。冯骥才先生在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上发言说:“对于中华民族,还没有哪一种民间美术,对民间生活与理想有如此深广的包容和多元灿烂的呈现。还没有哪一种民间艺术与中国人最伟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有这样深切的文化纽结。年画是一个世界。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把握它,就不能说我们真正拥有了它。如果不能科学地认识它,就不能真正地保护它。但现在还没有这个科学体系,因此说,这是历史与时代交给我们的使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十全十美   流传   喜闻乐见   遍及
B.精美绝伦   流行   脍炙人口   遍及
C.十全十美   流传   脍炙人口   普及
D.精美绝伦   流行   喜闻乐见   普及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兼有实用功能和审美意蕴的木版年画也便消失了
B.但木版年画的春天已经来了
C.木版年画的实用功能和市场也在逐渐消失
D.但胶版年画却大行其道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中国文化界对民间文化进行了抢救工程,政府史无前例地做了非遗保护工程。
B.中国文化界对民间文化进行了抢救工程,政府做了史无前例的非遗保护工程。
C.中国文化界对于民间文化进行了抢救工程,政府史无前例地做了非遗保护工程。
D.在中国文化界对于民间文化进行了抢救工程,政府做了史无前例的非遗保护工程。
2020-02-05更新 | 59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凤溪一张帆,要装成都半城盐;五凤溪一摇桨,要装成都半城糖。”五凤溪在汉唐年代就已成为沱江上游重要的水码头,高峰时每天有上百艘船只运载粮食、盐糖等物资往返于重庆、宜宾等地,挑夫们 A ,往返相距50公里的成都。遥想旧日里大江之上桅樯林立,船号渔歌此起彼伏,街旁小溪涓涓清幽,青瓦屋舍 B     ,古刹钟磬佛音缭绕。夜幕降临,船工苦力、贩夫走卒,在半边街蜂拥而来,穿梭其中。有的卸下白天的疲惫,走进酒馆,要一碟小菜,来一碗米酒,伴随月光品味人生;有的纵情山水,窜入烟馆、戏楼,苦中作乐于勾栏瓦舍间。岸上 C     ,吆喝声、行酒令声、锣鼓声此起彼伏;江中渔火点点,仿佛天上跌落凡间的星辰,那该是怎样的市井气息。

①没有沱江水运,就没有五凤镇,古镇因码头而生而旺,然而现在的蜀道天堑变通途,水陆空四通八达,大都市成都更不需要几十公里外的人挑船载,五凤溪注定要因码头衰败而没落,码头文化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②沱江在泸州馆驿嘴汇入长江,如一个人从山洼走向了世界。③站在“汉州沱水照连山”的淮口岸边,望着蜿蜒浩渺的滔滔江水,我仿佛看见一艘木船从远处逆水而来,听到了用力划船的桨声,以及纤夫们精疲力竭的号子。④一个身影瘦小的女子,手提饭钵在王爷庙滩头举目远眺,站成了一尊望夫石。古镇上空仿佛有凤凰在飞,鸣声锵锵,似乎有些声嘶力竭。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的“仿佛”与文中加点的“仿佛”,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B.我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
C.这两个孩子年纪相仿佛。D.夜空中的弯月仿佛小船。
3.“锦城下江小通衢,蜀中沱水大码头。”这两句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024-05-14更新 | 1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