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外国文学 > 俄罗斯 > 列夫·托尔斯泰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 题号:2215102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聂赫留朵夫回到莫斯科后,第一件事就是到监狱医院去,把参政院裁定维持法庭原判的不幸消息告诉玛丝洛娃,要她做好准备上西伯利亚去。律师已经替他写好呈送皇上的状子,现在他就带到监狱里让玛丝洛娃签字,不过他对告御状抱的希望很小。而且说来也奇怪,他现在倒是不希望这事成功。

医院看门人一认出聂赫留朵夫,马上就告诉他,玛丝洛娃已经不在他们这儿了。

“为什么又把她调回去了?”聂赫留朵夫问道。

“她本来就是那号儿人嘛,老爷,”看门人鄙夷地笑着说,“她和医士勾搭起来了,主任医师就打发她走了。”

聂赫留朵夫怎么也没有想到,玛丝洛娃及其精神状态和他这样相似。这个消息使他震惊。他这时心中出现的是大祸临头时的感觉。他十分痛心。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的第一个感觉是羞惭

首先,他觉得自己是非常可笑的,因为他竟然高高兴兴地认为她的精神状态似乎发生了变化。

现在他心想,所有她那些不愿接受他的牺牲的话,她的责备,她的眼泪,所有那一切都是一个变态女人的狡猾手段,是想尽可能更好地利用他。现在他觉得,上次探监时他在她身上看到的种种不可救药的迹象,如今表现得很清楚了。

“可是现在怎么办呢?”他问自己。“我还有必要跟她拴在一起吗?她既然干出这种事,我不是可以从此不管了吗?”他问自己。

不过他刚刚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就立刻明白了,他认为可以丢开她不管,这样并不能惩罚他希望惩罚的她,惩罚的倒是他自己,于是他感到害怕起来。

“不行!出了这种事,不能改变我的决心,只能增强我的决心。她的精神状态决定着她要干什么事,就让她干好啦……我应该做的是良心要我做的事。”他对自己说。“我的良心是要我牺牲我的自由来赎我的罪,我已经下决心跟她结婚,哪怕是形式上的结婚,不论她被流放到哪里,我都要跟她走,这个决心还是不能改变。”他发着狠心对自己说,等他走出医院,便迈着坚定的步子朝监狱大门口走去。

典狱长果然在监狱里,很快就出来见聂赫留朵夫。新典狱长是一个瘦骨嶙峋的高个儿,颧骨凸出,动作慢腾腾的,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要在规定的日子里在探监室里见面。”他这样说,眼睛也不看聂赫留朵夫。

“我有省长的许可证。”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掏皮夹子。

“请让我看看。”典狱长依然没有看他的眼睛,说过这话,便伸出又长又干瘦、食指上戴着金戒指的白白的手,接过聂赫留朵夫递过去的许可证,慢吞吞地看了一遍,“请到办公室来吧。”

等玛丝洛娃走进办公室,典狱长抬起头来,却既不看玛丝洛娃,也不看聂赫留朵夫,只是说:“可以谈啦!”就又埋头看起文件。

玛丝洛娃的穿着像以前那样,白裙、白女褂、白头巾。她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看到他那冷冰冰的、恼怒的脸,她的脸就涨得通红,一只手摩挲着女褂的边,垂下了眼睛。聂赫留朵夫很想像上次那样对待她,但却不能照他想的那样把手伸给她。

“我给您带来了一个坏消息,”他既不看她,也没有伸手给她,只是用平平的声音说,“参政院驳回了上诉。”

“我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她用奇怪的声音说,就好像憋得喘不上气来。

如果像往常那样,聂赫留朵夫就会问问她,她为什么说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现在他却只是看了看她。她的眼睛里汪着泪水。

但这不仅没有使他心软,反而使他对她更恼火了。

典狱长站起来,在办公室里来来回回踱了起来。

“您不必灰心丧气,”他说,“告御状也许能行,我希望……”

“我不是在想这事呀……”她说着,带着十分委屈的神气用泪汪汪的斜眼睛看了看他。

“那又是什么事?”

“您去过医院,想必有人对您说起过我……”

“哦,那有什么,那是您的事了。”聂赫留朵夫皱起眉头冷冷地说。

他那种强烈的自尊心受辱感本来已经平息下去,可是她一提起医院,这种受辱感又重新涌了起来。“他这样一个上流社会的人,任何一个上等人家的姑娘都会认为嫁给他就是幸福,他却情愿做这样一个女人的丈夫,可是这个女人等不及,跟医士勾搭起来。”他恨恨地望着她,心里想道。

“那您就在这状子上签个字吧。”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大信封,把状子抽出来,放在桌上。她用头巾的角儿擦了擦眼泪,在桌边坐下来,就问在哪儿写,写什么。

他告诉她写什么,在哪儿写,她就用左手捋着右手的袖子,在桌边坐定。他就站在她身后,默默地看着她那俯在桌上、因为憋着哭泣不时在颤动的脊背,于是他心里有两种感情斗争起来,一种是恶的感情,一种是善的感情,也就是自尊心受辱感和对这个受苦女人的怜惜之情,结果后者得胜了。

她签了字,把沾了墨水的手指头在裙子上擦了擦,就站了起来,抬眼看了看他。

“不论结果怎样,不论什么样的情形,我的决心不会改变。”聂赫留朵夫说。

“这可用不着。”她急忙打断他的话,并且一张脸放出光来。

典狱长走到他们跟前,于是聂赫留朵夫不等他说什么,就和她告别,走了出来,心里有一种从来不曾有过的无所忧虑的高兴心情、泰然自若的心情和爱一切人的心情。

其实,所谓玛丝洛娃跟医士勾搭因而被逐出医院,连聂赫留朵夫都信以为真的,不过是这么一回事:玛丝洛娃到走廊尽头的药房里拿药,医士乌斯季诺夫纠缠她,主任医师走廊上看到,当天他就告诉典狱长,要他另派一个帮忙的人,来接替玛丝洛娃。

(节选自《复活》力冈译第二部第 29 章,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写到聂赫留朵夫“对告御状抱的希望很小”,预示了后文玛丝洛娃的命运可能并不会得到根本改变。
B.玛丝洛娃因为委屈而泪眼汪汪,暗示了医院之事必有隐情,也说明她心灵已不再麻木,纯真的天性开始复苏。
C.“憋着哭泣不时在颤动的脊背”表现出玛丝洛娃因误会而内心不平静、想解释又不好开口的矛盾复杂心理。
D.“一张脸放出光来”表现出玛丝洛娃因听到聂赫留朵夫不改变与她结婚的决心而内心激动万分的心情。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通过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写出看门人对玛丝洛娃的歧视,是为后文聂赫留朵夫产生复杂的心理做铺垫。
B.作者擅长将心理描写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心理变化既符合人物的性格,也体现了“复活”的主旨。
C.选文中的典狱长、医师等次要人物形象各具特点,他们作为旧秩序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D.选文采用插叙的方式,揭开玛丝洛娃与医士勾搭的“真相”,点明了误解产生的原因,这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3.第5段中哪个加点的词语最能代表聂赫留朵夫在听到医院看门人的话后最初的心理感觉?请说明理由。
4.讽刺艺术是《复活》的主要特点之一,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作者如何进行讽刺的。
【知识点】 列夫·托尔斯泰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特别是在此时此地,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最初一刹那,她模模糊糊地想起那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这是那个热爱她并为她所热爱的迷人青年给她打开的。然后她想到了他那难以理解的残酷,想到了接二连三的屈辱和苦难,这都是紧接着那些醉人的幸福降临和由此而产生的。她感到痛苦,但她无法理解这事。她就照例把这些往事从头脑里驱除,竭力用堕落生活的特种迷雾把它遮住。此刻她就是这样做的。最初一刹那,她把坐在她面前的这个人同她一度爱过的那个青年联系起来,但接着觉得太痛苦了,就不再这样做。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

等副典狱长一转过身去,聂赫留朵夫就掏出皮夹子,但他还没来得及把十卢布钞票递给她,副典狱长又转过身来,脸对着他们。他把钞票团在手心里。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样行动,却让他去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对他有利。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

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卡秋莎,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

“何必提那些旧事。”她冷冷地说。

“我记起这些事是为了要改正错误,赎我的罪,卡秋莎。”聂赫留朵夫开了头,本来还想说他要同她结婚,但接触到她的目光,发觉其中有一种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他不敢开口了。

这时候,副典狱长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说探望的时间结束了。玛丝洛娃站起来,顺从地等待人家把她带回牢房。

“再见,我还有许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时间了。”聂赫留朵夫说着伸出一只手,“我还要来的。”

“话好象都已说了……”

她伸出一只手,但是没有同他握。

“不,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 聂赫留朵夫说。

“好的,那您就来吧。”她说,做出一种要讨男人喜欢的媚笑。

“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聂赫留朵夫说。

“真怪!”她又说了一遍,接着摇摇头,向铁栅栏那边走去。

第一次重逢的时候,聂赫留朵夫以为卡秋莎见到他,知道他要为她出力并且感到悔恨,一定会高兴,一定会感动,一定又会恢复原来那个卡秋莎的面目。他万万没有料到,原来的那个卡秋莎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了一个现在的玛丝洛娃。

“嗯,我没有能把主要的话说出来。”聂赫留朵夫跟人群一起往出口处走去时想,“我没有告诉她我要同她结婚。尽管没有说,但我会这样做的。”

(草婴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玛丝洛娃以妓女的生活方式来寻求自身生存,她想起从前的事感到痛苦,说明她还没有完全麻木,知道自己与聂赫留朵夫是不同阶层的人。
B.玛丝洛娃要钱的语言和动作说明她生活的窘迫,符合她向有钱人弄好处的妓女身份;而担心钱被拿走,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C.聂赫留朵夫探监结束时伸出手,玛丝洛娃也伸出手却没有同他握,一是她因过去受到的欺凌而不再相信聂赫留朵夫,二是因她手里握着钞票。
D.小说中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来写聂赫留朵夫,他反复叫玛丝洛娃的爱称卡秋莎,执意重提旧事,希望和她结婚,想自我救赎并唤醒玛丝洛娃。
2.在玛丝洛娃眼中,过去和现在的聂赫留朵夫有何不同?而在聂赫留朵夫眼中,原来的卡秋莎和现在的玛丝洛娃又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3.文中写聂赫留朵夫和魔鬼的对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2-12-01更新 | 11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穷人

[俄]列夫·托尔斯泰

在一间渔家的小屋里,渔妇冉娜在灯前织补一张旧帆。屋外,风在呼啸,轰鸣的海浪冲击着岸崖,溅起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但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暖和而舒适。土铺的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还燃着余烬,搁板上的碗碟被映得闪闪发光。在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大海风暴的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打鱼的丈夫一早就驾着船出海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听着海浪的轰鸣和风的呼啸,冉娜真感到害怕。

老旧的木钟嘶哑地敲过了十点、十一点……丈夫仍然没有回来。丈夫是不顾惜自己的,冒着寒冷和风暴还去打鱼。她自己也是从早到晚地干活。可结果呢,不过是勉勉强强地维持生活。孩子们仍旧没有鞋穿,无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也不是白面包——黑麦面包够吃就不错了,下饭的菜也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倒都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冉娜想着,又倾听起风暴声来。“他现在在哪儿呢?保佑他吧,上帝啊,发发慈悲吧!”她一边说一边划着十字。

睡觉还早。冉娜站起来,往头上披了一条厚围巾,点上提灯就到外面去了,她想看看大海是不是平静些了,天是不是快亮了,灯塔上的灯还亮着吗,能看见丈夫的渔船吗?可是,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了她的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拍打着邻居小屋的门。于是冉娜想起来,打今天傍晚起她就想去看看生病的女邻居。没人照顾她啊!冉娜想,接着便去敲门。听了听,没人回答。

“寡妇的日子多困难啊!”冉娜站在门前想,“虽然孩子不算多,两个,可是什么事都只有她一个人操心。何况又病着!唉,寡妇的日子困难啊!进去看看吧!”

冉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还是没人回答。

“喂,大嫂子!”冉娜喊了一声,心想,别是出了什么事吧,便推开了房门。

破屋子又潮又冷。冉娜把灯举起来,想看看病人在哪儿。头一眼就看见一张床,正对着房门,女邻居静静地、一动不动地仰面躺在床上——只有死了的人才是这个样子。冉娜把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就是她。头往后仰着,那冰冷、发青的脸上呈现着死亡的安静。就在离死了的母亲不远的地方,睡着两个卷发、胖脸蛋的孩子,他们盖着一件破衣服,蜷曲着身子,两个淡黄色的头紧紧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前,还来得及用旧头巾裹住孩子们的脚,又把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盖上。孩子们睡得又甜又香,呼吸均匀而平静。

冉娜抱起睡着的孩子们的小摇篮,用头巾围上,带回了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样把孩子带回家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知道,她不可能不这样做。

回到家,她把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急忙把帐子撂下来。她很激动,脸都变白了,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丈夫会说什么呢?”她独自默默地想,“自己已有五个孩子了,闹著玩儿的吗?……他会揍我一顿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他会这样?不会!唉,这样倒更好!……上帝啊,我干嘛做这件事呢?……现在,我怎么当面对他说呢?……”冉娜沉思着,久久地默坐在床前。

突然屋门大开,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里。“冉娜,我回来了!”一个身材高大,面孔黝黑的渔夫,身后拖着一张湿漉漉的撕破了的渔网,边说边进了屋。

“啊,是你!”冉娜说了一句话就停住了,不敢抬头看丈夫。

“瞧这一个晚上,真可怕!”

“是呀,天气真坏!鱼打得怎样?”

“糟透了,简直糟透了!什么也没打着,还把网给撕破了。嗨,真倒霉!告诉你说,像这样的夜晚我大概从来没有碰到过。还打鱼呢?活着回来就谢天谢地了!天气真够呛,可有什么办法呢!”

夫妇俩都不做声了。

“你知道吗,”冉娜说,“女邻居西蒙死了。”

“是吗?”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的,可能昨天就死了。唉,死得真痛苦。一定放心不下孩子,不知心里多难受啊!两个孩子,都还是小不点儿,一个还不会说话,一个刚会爬……”冉娜不做声了。渔夫皱起了眉头,神情变得认真而忧虑。

“嗯,是个问题!”渔夫说着搔了搔后脑勺。“你看怎么办?我看抱过来吧,要不然孩子醒来看到死去的母亲会是什么情景?对,就这样,想个法子抱过来!快点去呀!”

可是,冉娜一动也不动。

“你怎么,不愿意吗?你怎么啦,冉娜?”

“他们已经在这儿了!”冉娜说着掀开了帐子。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大作家的小作品,是不可多得的短篇佳作,它以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鲜明可感的人物形象,打动着读者的心。
B.小说十分讲究情节构思,开头以平常的生活场景起笔,结尾则陡起波澜,出人意料,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C.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写女主人公将孩子抱回家中后激烈的内心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真实。
D.渔夫也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在收养邻居孩子问题上他跟妻子不谋而合,这一情节强化了小说的主旨。
2.小说开头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起着怎样的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3.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探究作者以“穷人”作为小说题目的用意。
2020-11-13更新 | 27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现在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她沉默了一会儿,考虑着怎样利用他弄到些好处。

“那事早就完了。”她说,“如今我被判决,要去服苦役了。”

她说出这句悲痛的话,嘴唇都哆嗦了。

“我知道,我相信,您是没有罪的。”聂赫留朵夫说。

“我当然没有罪。我又不是小偷,又不是强盗。这儿大家都说,一切全在于律师。”她继续说,“大家都说应该上诉,可是得花很多钱……”

“是的,一定要上诉。”聂赫留朵夫说,“我已经找过律师了。”

“别舍不得花钱,得请一个好律师。”她说。

“我一定尽力去办。”接着是一阵沉默。

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

等副典狱长一转过身去,聂赫留朵夫就掏出皮夹子,但他还没来得及把十卢布钞票递给她,副典狱长又转过身来,脸对着他们。他把钞票团在手心里。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样行动,却让他去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对他有利。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

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儿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象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复活》节选

1.年轻的聂赫留朵夫去姑妈家度假,在复活节之夜和玛斯洛娃发生了关系,离开庄园时,为了和玛斯洛娃断绝关系,像打发妓女一样塞给她多少钱?(       
A.50卢布B.100卢布C.200卢布D.500卢布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玛丝洛娃痛恨这个毁了她幸福的人,她面对聂赫留朵夫,并没有丝毫的往日情意,现在只是把他当作可以利用的人。
B.聂赫留朵夫之所以窘态毕露,是因为他原本不想跟玛丝洛娃有经济上的任何牵连,现在玛丝洛娃直言要钱,令他意想不到。
C.“吊在自己脖子上的石头”和“不稳定的天平”的比喻,形象的写出了此时聂赫留朵夫内心的矛盾和纠结,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意义的思考。
D.聂赫留朵夫所感觉到的玛斯洛娃身上的“同他水火不相容”的东西,指的就是玛斯洛娃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的冷漠、鄙夷不屑的态度。
3.玛丝洛娃是文学史上永恒的形象,请结合节选文字,分析作品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4.作品题为《复活》,请结合以上节选文字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2022-11-02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