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白居易(772-84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3 题号:2219310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夏旱

白居易

太阴不离毕,太岁仍在午。旱日与炎风,枯焦我田亩。

金石欲销铄,况兹禾与黍。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

悯然望岁者,出门何所睹。但见棘与茨,罗生遍场圃。

恶苗承沴气,欣然得其所。感此因问天,可能长不雨。

【注】①太阴,月。离,接近。毕,星宿名。古人认为月离于毕为雨象。②古人认为午年主旱。③销铄:熔化。④望岁:盼望丰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照应标题,通过对天文现象的描述,揭示这个夏天发生旱灾的事实。
B.“金石”两句写金石都快要熔化,更何况禾、黍等庄稼呢,进一步强调干旱的严重。
C.“欣然”句语意一转,写出农人因干枯作物受“沴气”滋润而丰收在望的欣喜之情。
D.结尾两句中诗人用问天的方式,发出何时才能下雨缓解旱情,结束旱灾的感叹。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绿, 满城飞絮辊轻尘。

忙杀看花人。

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的两项是
A.在白居易的词中,“风景旧曾谙”的“谙”字,说明江南春天的特点,不是听别人说的,而是亲身感受到的。
B.两首词中的“绿”都是既写水色,也写春色,与红日、江花相互映衬,把江南的春天渲染的妩媚动人。
C.在李煜的词中,“南国正芳春”的“芳”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使人如见百媚千娇的花容,如闻馥郁的花香。
D.白居易的词中写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都用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在李煜的词中写游乐时环境的优美,景色的绮丽。
E.两首词写景如画,景中含情,但写得都不是眼前的实景:白居易的词是忆中之景,李煜的词是梦中之景。
2.分析两首词抒情上的不同特点。
2018-05-03更新 | 19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

白居易

形骸僶俛①班行内,骨肉句留②俸禄中。

无奈攀缘随手长,亦知恩爱到头空。

草堂久闭庐山下,竹院新抛洛水东。

自是未能归去得,世间谁要白须翁。


[注]①僶俛:读“mǐn miǎn”,努力,勤奋。②句留:停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眼前的处境,诗人以“形骸”“骨肉”代自己,化平淡为新奇。
B.诗的颈联描写所忆,庐山下的草堂长久关闭,洛水东的竹院刚被抛弃。
C.尾联直抒胸臆,世间已没有人喜欢白须老人,但归隐仍然是不可能的。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屈原的《离骚》很相近。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2021-08-24更新 | 14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楼月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注】①本诗是白居易给元稹的一首赠答诗。公元809年(元和四年)春,元稹以监察御史使东川任职,作七律《江楼月》寄给在京城任职的白居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指出作者和元稹所在的地方,再强调天上明月相同,但二人却不能一同观赏,伤别之情立显。
B.颔联中“一宵”说明“相忆”的时长,“潜”写出深思的神态;表达出诗人思念友人而夜不能寐的情态。
C.颔联从人的离合想到月的阴晴,相距遥远,环境有别,借此晴彼阴的景象表达对朋友的担忧。
D.尾联中“今朝”和“方”表明懊悔寄诗之迟,暗写思念时间之长;“共语”“同悔”表明二人友情感人至深。
2.请从虚实的角度对本诗的颈联加以赏析。
2021-05-31更新 | 3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