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墨子(约前468-前37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5 题号:2228744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服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义也。”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献惠王,献惠王以老辞,使穆贺见子墨子。子墨子说穆贺,穆贺大说,谓子墨子曰:“子之言,则成善矣!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贱人之所为’,而不用乎?”子墨子曰:“唯其可行。譬若药然,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顺其疾,岂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岂曰‘贱人之所为’,而不享哉?故虽贱人也,上比之农,下比之药。曾不若一草之本乎?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女所知也。今有药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彭氏之子,不使御。彼苟,然后可也。”

子墨子曰:“世俗之君子,视义士不若负粟者。今有人于此,负粟息于路侧,欲起而不能,君子见之,无长少贵贱,必起之。何故也?曰:义也。今为义之君子,奉承先王之道以语之,纵不说而行,又从而非毁之,则是世俗之君子之视义士也,不若视负粟者也。”

子墨子曰:“商人之四方,市贾倍蓰,必为之。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蔺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

(节选自《墨子·贵义》)

【注】①一言:指义。②倍蓰:五倍的意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蓰/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
B.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蓰/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
C.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蓰/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
D.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蓰/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事莫贵义”和“耻学师”的意义不一样,但用法一样。
B.“令彭氏之子”中“御”指驾驭车马,与射、礼、书、乐、数并称为“六义”。
C.“因彭氏之子”的“下”字与“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的“明”字都是使动用法。
D.“彼苟然,后可也”和“非恶其声而也”中加点的“然”字意义一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以语录体形式记述了墨子的言论,通过这些“义”的言论表达了“贵义”的观点。
B.墨子认为,“今天下莫为义”,“故人”如果劝说他就算了,怎么能够阻止他去行义?
C.墨子劝说穆贺,“穆贺大说”,说明穆贺赏识墨子,但他担心楚王不会采纳墨子的建议。
D.墨子的观点:世俗的君子不喜欢行义之人,甚至非议、诋毁义士。认为义士比不上负粟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2)君子见之,无长少贵贱,必起之。
5.墨子善辩,长于推理,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墨子“说穆贺”的推理过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景公问晏子曰:孔子为人何如?晏子不对。公又复问,不对。景公曰:以孔某语寡人者众矣。俱贤人也,今寡人问之。而子不对,何也?晏子对曰:婴不肖,不足以知贤人。虽然,婴闻所谓贤人者,入人之国,必务合其君臣之亲,而弭其上下之怨。孔某之荆,知白公之谋,而奉之以石乞,君身几灭,而白公僇。婴闻贤人得上不虚,得下不危,言听于君必利人,教行下必于上,是以言明而易知也,行明而易从也,行义可明乎民,谋虑可通乎君臣。今孔某深虑同谋以奉贼,劳思尽知以行邪,劝下乱上,教臣杀君,非贤人之行也。入人之国,而人之贼,非义之类也。知人不忠,之为乱,非仁义之也。逃人而后谋,避人而后言,行义不可明于民,谋虑不可通于君臣,婴不知孔某之有异于白公也。是以不对。景公曰:呜呼!观寡人者众矣,非夫子,则吾终身不知孔某之与白公同也。

(节选自《墨子·非儒》)

材料二:

墨子称:景公问晏子以孔子而不对,又问,三皆不对,公曰:‘以孔子语寡人者众矣。俱以为贤圣也。今问于子而不对,何也?’晏子曰:‘婴闻孔子之荆。知白公谋而奉之以石乞。劝下乱上,教臣弑君,非圣贤之行也。’诘之曰:楚昭王之世夫子应聘如荆不用而反周旋乎陈宋齐卫。楚昭王卒,惠王立,十年,令尹子西乃召王孙胜以为白公。是时,鲁哀公十五年也。夫子自卫反鲁,居五年矣。白公立一年,然后乃谋作乱。乱作在哀公十六年秋也。夫子已卒十旬矣。墨子虽欲谤毁圣人,虚造妄言。奈此年世不相值何?曹明问子鱼曰:观子诘墨者之辞,事义相反,墨者妄矣。假使墨者复起,对之乎?答曰:苟得其礼,虽百墨吾亦明白焉。失其正,虽一人犹不能当前也。墨子之所引者,矫称晏子。

(节选自孔鲋《孔丛子·诘墨》)

【注】①石乞:白公手下勇士;②僇:通;③教行下必于上:此句当作教行于下必利上。④子鱼: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1.材料一面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楚昭王A之世B夫子C应聘D如荆E不用F而反G周旋乎H陈宋齐卫。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意为“认为、以为”,与《大学之道》“皆以修身为本”中的“以”用法不同
B.趣,意为“趋向,取向”,与《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中的“趣”词义相同。
C.与,意为“结交、亲附”,与《六国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词义相同。
D.夫子,古时对男子或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此处齐景公用以尊称晏子。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墨子》记载,晏子认为孔子和白公是一类人,他对孔子的这一看法影响了齐景公。
B.由曹明的话可知,墨子征引的都是假冒晏子之名的言论,所以孔鲋能对其进行有力反驳。
C.孔鲋以充分的论据有力批驳了墨子虚构的不实之词,并指出墨子的目的是为了诋毁孔子。
D.在晏子看来鼓励教导下面的人反抗弑杀君主,这是做邪恶的事情,这不是贤人的行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务合其君臣之亲,而弭其上下之怨。
(2)苟得其礼,虽百墨吾亦明白焉。
5.孔鲋指责墨子虚造妄言的依据是什么?
2024-04-22更新 | 1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献惠王,献惠王以老辞,使穆贺见子墨子。子墨子说穆贺,穆贺大说,谓子墨子曰:“子之言,则成善矣!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贱人之所为’,而不用乎?”子墨子曰:“唯其可行。譬若药然,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顺其疾,岂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岂曰‘贱人之所为’,而不享哉?故虽贱人也,上比之农,下比之药,曾不若一草之本乎?且主君亦尝闻汤之乎?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女所知也。今有药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彼苟,然后可也。”

子墨子曰:“世俗之君子,视义士不若负粟者。今有人于此,负粟息于路侧,欲起而不能,君子见之,无长少贵贱,必起之。何故也?曰:义也。今为义之君子,奉承先王之道以语之,纵不说而行,又从而非毁之,则是世俗之君子之视义士也,不若视负粟者也。”

子墨子曰:“商人之四方,市贾倍蓰,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令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蓰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

(节选自《墨子·贵义》)

【注】①倍蓰:亦作“倍屣”,亦作“倍徒”,谓数倍。倍,一倍;蓰,五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蓰/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
B.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蓰/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
C.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蓰/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
D.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蓰/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事莫贵于义”与“窜梁鸿于海曲”(《滕王阁序》)两句中的“于”含义不同,但用法相同。
B.“令彭氏之子御”中“御”指驾驭车马,与射、礼、书、乐、数并称为“六艺”。
C.“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与“燕相受书而说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两句中的“说”含义相同。
D.“彼苟然,然后可也”与“非恶其声而然也”(《孟子·公孙丑上》)两句中的“然”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墨子的言论,通过这些“义”的言论表达了墨子“贵义”的观点。
B.在天下没有谁行义的情况下,墨子在行义,他认为老朋友也应该勉励自己行义,而不是制止。
C.墨子劝说穆贺,“穆贺大说”,说明穆贺赏识墨子,但他担心楚惠王不会采纳墨子的建议。
D.墨子认为,虽然世俗的君子不喜欢行义之人的言论,甚至有非议、诋毁,但是负粟者还是比不上世俗的君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2)故虽贱人也,上比之农,下比之药,曾不若一草之本乎?
2023-07-01更新 | 3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墨子·公输,有删改》)

材料二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节选自《墨子·非攻》)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情不知A其不义也B故书其言C以遗后世D若知其E不义也F夫奚说G书其不义H以遗后世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指抵达,到达,与苏洵的《六国论》中“至于颠覆”中的“至于”词义不同。
B.再拜:指古代礼仪,拜而又拜,表示恭敬之意。再拜礼一般只向地位较高的人,如《鸿门宴》中“再拜大将军足下”。
C.非:指认为……错误,与《劝学》中“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的“非”,两者用法不同。
D.辩:指分辨,辨别,《答司马谏议书》中“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两者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输》中,墨子为实现政治理想,不辞辛苦,长途跋涉,去见公输盘,表现了墨子坚持不懈的精神。
B.《公输》中,墨子巧妙地用“智”“仁”“忠”“强”“知类”等概念层层递进说服公输盘,体现他卓越的论辩艺术。
C.《公输》中,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成功消除了楚王想要攻城和杀掉自己的想法,最终使楚王放弃攻宋的计划。
D.《非攻》中,墨子以黑白甘苦作比,批判一些人“杀少谓之不义,杀多谓之义”的看法,展现了义与不义之辨。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2)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
5.材料二题目“非攻”不能改为“非战”,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分析。
2024-01-20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