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科普-自然科学类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08 题号:222952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盯着手机、平板或者电脑屏幕时间久了,您会感觉双眼酸胀不适吗?眼睛会出现发红、干痒、灼热或者异物感吗?盯着电子屏幕,看着看着会出现虚影吗?视力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吗?手指或腕关节有僵硬、酸痛感吗?颈部或者腰背部也会出现酸痛吗?更严重会头晕头痛、情绪烦躁、失眠吗?如果您有3条以上症状,您可能已经患上“视频终端综合征”了!

视频终端综合征(visual display terminal syndrome,VDTS)指长时间超负荷在这些视频终端前注视和操作而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包括眼部症状(视疲劳、干眼症、视力波动或下降、眼部胀痛、眼眶痛等)、肩颈腕综合征(麻木、感觉异常及震颤,有压痛以及酸痛不适)、神经衰弱综合征(头痛、头晕、额头压迫感、失眠、记忆力减退),甚至对全身健康状况产生一定影响等。目前的研究显示:如果长时间使用电子屏,每天超过6小时,有大约70%的人会出现视频终端综合征,其中,眼部症状出现的概率最高(占72.1%),然后依次是59.3%的人出现颈肩部症状、30%出现背部症状和13.9%出现手臂症状。

为什么会引起视频终端综合征?长时间、近距离专注看屏幕时,眼球调节和集合运动会增加,睫状肌的调节功能会下降甚至痉挛,从而出现眼疲劳症状。也容易出现眼睑瞬目(即眨眼)异常,包括瞬目不全、瞬目减少等,导致泪液过度蒸发,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影响泪膜质量,从而产生干眼症状。如果周围光照不足或过强、屏幕眩光或频闪刺激、屏幕分辨率过低、显示字体太小等,都会加重眼疲劳。如果自身存在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双眼视觉异常、眼调节功能障碍、眼表异常等情况,就更容易出现视频终端综合征。使用电脑或手机等设备时,若屏幕摆放位置不当或长期保持错误的使用姿势,都会导致肌肉紧张和酸痛。

面对不得不看的屏幕,怎样预防“视频终端综合征”?除了控制使用时间、调整屏幕位置和亮度、保持正确的操作姿势外,还可配戴防护眼镜,以减少荧屏对眼睛的刺激,也可用热毛巾敷眼,结合眼部按摩,缓解眼部不适症状。生活中,可酌情多食用一些胡萝卜、柑桔、动物肝脏、西红柿、红枣、白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可减少视网膜上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消耗,有益于保护视力。

(摘编自《手机刷屏多,当心“视频终端综合征”》,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科普基地公众号)

材料二:

随着电子产品和互联网的发展,视频终端综合征有低龄化的趋势,很多孩子从幼儿时就开始接触电视、手机、平板之类的电子产品,这些产品甚至成了早教工具。那么幼儿接触电子产品应从几岁开始,有什么注意事项?记者就此专访了省立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吕天斌。

吕医生说,过早、过多地使用电子视频产品会影响视觉听觉的发育。孩子玩手机玩得溜,不一定就代表他们的动手能力强。例如,搭积木是三维立体空间中的活动,但手指尖在手机屏幕上的滑动却是二维的,会阻碍动手能力的发展。

为了保护孩子的视力,吕医生建议家长要遵循“3、6、9、12”规则,即:3岁前孩子不能使用电子产品;6岁前孩子不能使用电子游戏机;9岁前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间;12岁前尽量不让孩子单独浏览网页。

幼儿日常使用电子产品时,还需注意:控制电子产品的接触时间,每天不要超过20分钟,尽量选择大屏幕,而且画质要清晰稳定,应保持人机三米以上距离(或保持电视画面对角线5倍以上距离);如果孩子视力出现问题,应定期来正规眼科医院检查视力及眼部健康。

(摘编自大河网《暑假来临,“刷屏”有度,远离“视频终端综合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每天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超过6小时,多数人有可能出现视频终端综合征,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影响全身的健康状况。
B.电脑或手机的屏幕出现眩光或频闪刺激,或者分辨率过低,容易加重使用者的眼疲劳,选用大屏幕就不会出现眼疲劳症状。
C.使用电脑时保持正确的操作姿势,配戴防护眼镜,平时多食用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就可以缓解眼部不适症状。
D.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视频产品,对孩子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会影响其视觉听觉的发育,甚至会阻碍其动手能力的发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一段采用第二人称,列举多个问题,这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以便于大家认识“视频终端综合征”的危害性。
B.材料一第二段采用了作诠释、列数据等方法,对视频终端综合征进行了介绍,这让说明准确具体,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C.材料二是记者专访眼科医生后整理而成,主要陈述了医生的观点,这增强了文章的专业性,也体现了记者的客观态度。
D.材料二中引用吕医生所建议的“3、6、9、12”规则,有利于家长规范孩子使用电子视频产品,有助于保护孩子的视力。
3.以上两则材料都对“视频终端综合征”进行了介绍,因写作目的不同而侧重点有所差异,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知识点】 科普-自然科学类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因为宇宙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一束光每秒钟传播 18.6 万英里,约 30 万公里,也就是 7 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 8 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 8 光分。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 10万亿公里的空间,这个单位称为1光年。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假如我们被随意搁臵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 1/1033。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

(摘编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


材料二:

现代大爆炸理论目前是解释宇宙起源的主流理论,它预测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来自暴胀,即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的极短时间内,宇宙以指数形式膨胀。宇宙学家普遍认为,一旦开始,在宇宙中的某些区域内,它就永远不会停止。在这些区域内,量子效应会使暴胀永远进行下去。所以从整个宇宙来看,暴胀的过程是没有终点的。在这个被称作永恒暴胀的理论中,我们的可观测宇宙只是一个宜居的口袋宇宙,是一个暴胀已经停止而恒星和星系得以形成、生命得以出现的局部区域而已。

2017年接受采访时,霍金表示:永恒暴胀理论通常预测我们的宇宙像是一个无限的分形,其中布满被暴胀海洋分隔开的不同的口袋宇宙。一个口袋宇宙中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可能和另一个口袋宇宙中的定律完全不同,这样就共同组成了一个多重宇宙。在采访中,霍金表示他不是多重宇宙理论的支持者,因为如果多重宇宙中不同的宇宙太大甚至是无限大的话,这个理论不可能被检验。

(摘编自鞠强《最后的论文:霍金没有留下确定的答案》)


材料三:

预言宇宙的未来当然是非常困难的。我曾经起过一个念头,要写一本题为昨天之明天:未来历史的书。它会是一部对未来预言的历史,几乎所有这些预言都是大错特错的;但是尽管有这些失败,科学家仍然认为他们能预言未来。

科学家相信宇宙受定义很好的定律制约,这些定律在原则上允许人们预言未来。但是定律给出的运动通常是混沌的,这意味着初始状态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后续行为的快速增大的改变。这样,人们在实际上经常只能对未来相当短的时间作准确的预言。然而,宇宙大尺度的行为似乎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所以,人们可以预言,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呢,还是最终将会坍缩。这要按照宇宙的现有密度而定。事实上,现在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如果暴胀理论是正确的,则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摘编自史蒂芬〃霍金《宇宙的未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中常用的度量单位在面对浩瀚的宇宙时会失去价值,人们将速度和距离结合,创造出“光年”来度量宇宙中的距离。
B.地球处于宇宙之中,但它并不是宇宙的典型代表,行星、恒星或星系在空旷、寒冷的宇宙典型环境中数量稀少。
C.永恒暴胀理论认为,一方面人类可观测的宇宙是一个暴胀已经停止的局部区域,另一方面,暴胀在某些区域内永不停止。
D.在霍金看来,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家曾经预言过未来,但这些预言都是大错特错的,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仍然没有放弃预言未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按照永恒暴胀理论进行假设,如果宇宙中的若干局部区域发生了暴胀停止,恒星、星系、生命以及宜居的“口袋宇宙”或将出现更多。
B.对宇宙未来的预言取决于宇宙的现有密度,而临界密度的事实似乎表明,暴胀理论是正确的,多重宇宙是宇宙从过去到未来的趋向。
C.霍金认为,多重宇宙理论只存在于理论层面,因为不同的定律在口袋宇宙体积不确定的情况下无法被检验,其差异性也就难以验证。
D.定律允许人们预言未来,而初始状态微小的改变对后续行为会产生快速而巨大的影响,人们实际上不能对宇宙未来做出准确的预言。
3.围绕同一话题,三则材料在内容上各有什么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19-12-02更新 | 14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致力于将绿色发展理念融汇到经济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18.8%,超额完成“十三五”约来性目标,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8亿吨。中国坚定不移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大力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初步柱算,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9.8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4.7%,其中,风电、光电、水电、核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8亿千瓦、2.5亿千瓦、3.7亿千瓦、4989万千瓦、光电和风电装机容量校2005年分别增加了3000多倍和200多倍。

图1   2011-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图2   2011-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盘

(摘编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材料二:

在碳减排、碳交易、碳足迹、低碳,甚至零碳中所说的碳,指的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排出的各类温室气体。为了便于统计计算,人们把这些温室气体按照影响程度不同,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所以大家常常用二氧化碳指代温室气体。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经济发展由高耗能、高排放向清洁、低能耗模式的转变。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碳达峰与破中和相辅相成。由于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所能吸收的碳总量相时固定,远选少于工业发展所排放的碳量,所以,为实现碳中和的愿景,必须通过制定并实施碳达峰方案,扭转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趋势。此外,碳排放峰值并不是越高越好,峰值越高、碳中和的难度越大、耗时越长。

(摘编自《碳排放峰值越高越好吗?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央视新闻客户端,2021年10月13日)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将是一场长期、广泛、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

7月16日上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伴随着这一市场的启动,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就此成立。如何进行碳交易?举个例子,一家电力企业每年碳排放配额有600万吨,如采做到了很好的节能减排,只排放碳300万吨,则剩余的300万吨额度可以出售,卖给其他排放额度不够用的企业。而这个交易,需要在碳交易市场上完成。

“国内外实践表明,碳市场是以较低成本实现特定减排目标的政策工具。”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与传统行政管理手段相比,碳市场既能够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又能够为碳减排提供相应的经济激励机制,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并且带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为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碳减排的关系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认为,未来“双碳”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个是低碳科技的攻关,另一个是全民减碳意识的增强。在他看来,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将会极大推进“双碳”工作,因此需要我们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更广泛的公众参与也很关键,“双碳”工作的这“最后一公里”需要每个人的低碳足迹来“填满”,绿色,出行、简约包装、垃圾分类……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提供推动力量。

(摘编自《碳排放权交易,中国大步踏出自己的路》,人民网,2021年8月3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1-2020年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经济增长整体呈负相关,可见我国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完全行得通。
B.2011-2020年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逐年递增,其中水电容量最大,增幅由大到小依次为水电、风电、光电、核电。
C.2020年我国超额完成“十三五”约束性目标和对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这表明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趋势已得到一定的扭转。
D.我国大力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既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又能推进能源绿色低磁转型,从而更好地应对环境气候变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碳排放峰值越高,意味着工业发展排放的碳量远高于植树造林、工业固碳所吸收的碳量,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趋势越难扭转。
B.经济发展由高托能向低耗能传变过程中,一般是先实现碳达峰,温室气体排放盘由增转降,并继续降低才能最终实现碳中和。
C.碳排放权交易是通过经济而非行政手段,以较低成本达成特定减排目标,带动投资和技术创新,最终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双赢”。
D.中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行的努力,会改变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推动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
3.如何更好促进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2-08-17更新 | 9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料一:

人类肠道微生物组包括1014个与人类肠道相关的常驻微生物,多数为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及变形菌门。大多数微生物都位于消化道的远端,其生物量超过每克含量1011个细胞。饮食和肠道菌群之间存在着一种互惠关系,除了宿主分娩方式、健康状况、遗传背景、生活习惯等影响肠道菌群平衡外,大概50%以上菌群多样性受饮食营养的影响。饮食因素是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的最有效调节剂,肠道微生物反过来影响营养的吸收、代谢和储存。

碳水化合物与肠道菌群有着密切关系,碳水化合物是人类能量的主要来源,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谷薯类和一些水果与蔬菜,由于其改变肠道菌群的能力非常强,碳水化合物可能是被研究最深入的饮食成分。碳水化合物有两种类型:可消化和不可消化。

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中被酶降解,例如淀粉、葡萄糖、果糖、蔗糖和乳糖。一经降解后,这些化合物将葡萄糖释放到血里并刺激胰岛素反应。研究发现,食葡萄糖、果糖、蔗糖和乳糖的受试者增加了双歧杆菌的丰度,而补充乳糖的受试者增加了有益短链脂肪酸的粪便浓度,这个发现是很出乎意料的,因为我们经常认为乳糖是潜在的胃肠道刺激物,比如乳糖不耐受。同时,乳糖还能与乳制品中的钙结合,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

另外就是人工甜味剂(如糖精、三氯蔗糖和阿巴斯甜)。人工甜味剂一开始是作为健康的低热量食物添加剂来销售的,但根据最近几年的研究,人们发现人工甜味剂实际上可能比天然糖更不健康。研究表明,使用所有类型的人工甜味剂比食用纯葡萄糖和蔗糖更容易引起糖耐量下降。而且有研究认为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来介导这种作用。例如,用糖精喂养的小鼠被发现患有肠道营养不良,而且拟杆菌的相对丰度增加,罗伊氏乳杆菌液减少。

不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与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正好相应,不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纤维和抗性淀粉)在小肠中不会被酶降解。相反,它们会到达大肠,刺激某些微生物的生长或增加其活性,有益于宿主健康。因此,膳食纤维是微生物相关碳水化合物(MACs最好的来源。不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能够改变肠道环境,同时,它们也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益生元

益生元的来源包括大豆、菊粉、未精制的小麦和大麦、未加工的燕麦以及不可消化的低聚糖,比如果聚糖、聚葡萄糖、低聚果糖(FOS)、低聚半乳糖(GOS)、木糖寡糖(XOS)和阿拉伯糖,如果在饮食中增加其含量均可增加细菌总数和基因丰富度。

抗性淀粉主要分布在谷薯类和根茎类蔬菜中,可分为四大类(RS1~4)。可以看到抗性淀粉可增加罗氏菌属和真菌。在结直肠腺瘤患者的体内,这两种菌的数量是降低的。

不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可作为益生元,作用于肠道微生物,以发酵或代谢成有益的化合物,例如短链脂肪酸(SCFA)。

(摘编自《肠道菌群和营养的关系》)

材料二:

自从二十世纪初,梅契尼科夫发现长期饮用酸奶与保加利亚人的长寿密切相关,并提出酸奶长寿理论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酸奶中的益生乳酸菌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人类肠道元基因组计划研究的深入,肠道微生物被誉为人类和动物的一个重要器官。研究表明宿主免疫细胞与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塑造了黏膜免疫系统,而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和激活黏膜免疫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是住院病人和老年人常患的由于感染导致的免疫降低和免疫功能障碍导致的严重疾病,益生菌在增强这类病人营养物质吸收,预防和治疗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单独补充益生菌,可以在瞬时增加肠道益生菌的数量,但是其健康作用却是有限的。益生菌的保健功能,主要体现在益生菌在肠道的增殖。每一个人在出生后,其肠道的益生菌比例都相对比较高,这主要因为母乳中含有一种益生元,低聚半乳糖,它是一种益生元,可以选择性的增殖肠道益生菌,但是随着断奶,饮食结构的改变,益生元摄入不足,则益生菌数量对应减少。益生菌增殖,才会有以下几个健康功能,第一,益生菌的增殖,可以生产B族维生素,维生素对人体的健康,大家都明白;第二,益生菌增殖,可以产生短链脂肪酸,可以降级大肠的PH值,抑制有害菌生长,同时短链脂肪酸还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促进排便,这也是益生元解决便秘的原因;第三,一些有益菌可以生产部分抗生素,比如乳酸菌可以生成乳酸菌肽,这是一种天然的抗菌素,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所以,每日补充适量的益生元,才会使肠道的健康得到有效的保证。

很多人会好奇巴马老人为什么会那么长寿,巴马为什么会成为长寿之县,主要原因是长寿老人的饮食结构很合理,显示老人肠道益生菌的数量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巴马长寿老人肠道菌群中益生菌的比例与青少年相当,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饮食结构中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满足肠道菌群健康的需要量。所以想要长寿,要不改变饮食结构,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要不每日额外补充14g左右的益生元,以确保肠道健康所需要的膳食纤维。

(摘编自《肠道菌群营养——益生菌和益生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饮食在所有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因素当中是最有效的一个,肠道菌群与饮食之间存在着一种互惠的关系。
B.碳水化合物中的乳糖的摄入可以增加肠道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同时也可增加有益短链脂肪酸的粪便浓度。
C.使用人工甜味剂会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来影响受体糖耐量,且相比较于天然糖更容易引起糖耐量的下降。
D.益生元作为膳食纤维的一种,作用于肠道微生物,可以发酵或者代谢成有益的化合物,促进肠道健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一些食物改变肠道菌群的能力很强,所以碳水化合物可能是研究者研究最深入的饮食成分。
B.益生元的来源较为丰富。只有在饮食中增加益生元的含量,才能增加肠道中细菌的总数以及基因的丰富度。
C.针对由于感染导致的免疫降低和免疫功能障碍导致的疾病,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来直接治愈。
D.长寿的方法有改变饮食结构并摄入足够膳食纤维,和每日额外补充适量的益生元,这两种方法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中关于益生元作用的一项是(     
A.每日补充适量的酸奶,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身体免疫力。
B.适量食用纯燕麦和大豆制成的食品,可以增加细菌总数和基因丰富度。
C.牛奶中的乳糖可能会导致乳糖不耐受,但是有助于促进身体里钙的吸收。
D.饮用富含乳酸菌的饮料可以生成乳酸菌肽,乳酸菌肽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4.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注】圆形加五边形的链接是糖类,椭圆形的链接是脂质,三角形加方形的链接是膳食维,长条形是益生菌。结肠:大肠的一部分。

A.在路径①中,花椰菜进入小肠未被降解消化可能与益生菌的分布有关。
B.在路径①中,花椰菜进入结肠后会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短链脂肪酸。
C.在路径②中,奶油蛋糕在小肠中就开始了降解消化的过程。
D.在路径②中,奶油蛋糕在结肠中促进了更丰富的益生菌的生长。
5.请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概括有益于肠道健康的饮食方式并简要述理由。
2024-04-08更新 | 2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