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左丘明(前556-前45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9 题号:22359659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材料二: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

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太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是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齐侯还。

(《展喜犒师》)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桓公是以A纠合B诸侯C而谋D其不协E弥缝F其阙G而匡H救其灾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办事的官员,指代对方,表恭敬,与材料一中的“执事”用法相同。
B.股肱,大腿和胳膊,比喻得力辅臣,与成语“股肱之臣”中的“股肱”意思相同。
C.用,因,因为,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为不用恩也”的“用”意思不同。
D.乃,于是,就,与《庖丁解牛》中“乃中《经首》之会”的“乃”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头指出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而这两个原因都跟晋文公有关,与秦穆公并无直接关系,这为烛之武成功说服秦穆公埋下伏笔。
B.由材料二可知,展喜能成功劝退齐侯,固然与展喜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善于言辞等个人能力密不可分,但展禽也功不可没。
C.烛之武和展喜都引用历史事实,让史实成为说理的有力证据,烛之武援引秦穆公被晋君恩赐、晋君言而无信的史实,展喜援引周公、大公的史实。
D.烛之武和展喜都措辞谦恭,礼数周到,在与对方交涉过程中并不直接表达自己出使的目的,展示了高超的外交艺术。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
5.与烛之武相比,展喜面对的形势及其所用游说策略有何不同?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藏而时,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先王非务武也,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有不祭则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于德而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惇,帅旧德而守终,其有以御我矣!

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节选自《国语·祭公谏穆王征犬戎》,有删改)


【注】①戢:收敛,收藏。②櫜:收藏盔甲、弓箭的口袋。
1.用“/”给下面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兵藏而时动”中的“动”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动心忍性”中的“动”意思相同。
B.“后稷”,生于稷山,曾在尧、舜时做农官,为农耕始祖,被用来代指主管农业的官员。
C.“有不祭则修意”中的“修”与《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修”意思不同。
D.“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中的“序”与《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中的“序”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穆王想要征讨犬戎,祭公谋父极力劝阻,而周穆王坚持己见,最终只得到了四只白狼、四只白鹿回来,却失去了荒服地区的朝见。
B.周先王注重端正百姓的德行,丰富他们的财物,使他们感念君王的恩德,还用礼法来教导他们,使他们畏惧君王的威严。
C.按周王制度规定,犬戎氏应为要服,需每年向天子上一次贡,但周穆王却以其没有每季献享为由征讨他们,并借此向其炫耀武力。
D.周先王在属国不履行义务时会先从各方面进行内省再动用刑法,即使在发布命令后诸侯仍不履行义务,他也不会劳累百姓出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先王非务武也,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2)吾闻夫犬戎惇,帅旧德而守终,其有以御我矣!
5.从祭公谋父对穆王征犬戎的劝谏中,可以看出祭公谋父怎样的治国思想?请简要概括。
2023-10-10更新 | 18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节选一: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自《左传》)

节选二:

大夫叔詹进曰:秦、晋合兵,其势甚锐,不可与争。但得一舌辩之士,往说秦公,使之退兵。秦若退师,晋势已孤,不足畏矣。郑伯曰:谁可往说秦公者?叔詹对曰:佚之狐可。郑伯命佚之狐。狐对曰:臣不堪也,臣愿举一人以自代。此人乃口悬河汉,舌摇山岳之士,但其老不用。主公若加其官爵,使之往说,不患秦公不听矣。郑伯问:是何人?狐曰:考城人也,姓烛名武,年过七十,事郑国为圉正,三世不迁官。乞主公加礼而遣之!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烛武拜,奏曰:主公召老臣何事?郑伯曰:佚之狐言子舌辨过人,欲烦子说退秦师,寡人将与子共国。烛武再拜辞曰:臣学疏才拙,当少壮时,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况今老耄,筋力既竭,语言发喘,安能犯颜进说,动千乘之听乎?郑伯曰:子事郑三世,老不见用,孤之过也。今封子为亚卿,强为寡人一行。佚之狐在旁赞言曰:大丈夫老不遇时,委之于命。今君知先生而用之,先生不可再辞。烛乃受命而出。

(选自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1.下列对文言词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但其老不见用”“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中“见”的含义相同。
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籍吏民,封府库存”两句中“赐”“籍”的用法相同。
C.“夫晋,何厌之有”与“因击沛公于坐” 句式相同。
D.“秦伯说,与郑人盟”“鲰生说我曰”中“说”的含义相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壮也,犹不如人                         异乎三子者
B.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方六七十,五六十                         其礼乐,以俟君子
D.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B.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C.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D.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夫,古代官名。先秦诸侯国中,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
B.佚之狐推荐烛之武的话语,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C.烛之武被举荐去退秦,虽发了一番牢骚,但由于郑伯的软硬兼施,他最终“受命而出”。
D.两段文字叙述的是同一事件,但甲文是史书,叙事概括;乙文是历史小说,叙事详细。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况今老耄,筋力既竭,语言发喘,安能犯颜进说,动千乘之听乎?
2023-06-03更新 | 7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襄公二十九年,子展卒,子皮即位。于是郑饥而未及麦,民病。子皮以子展之命,饯国人粟,户一,是以得郑国之民。宋司城子罕闻之,曰:邻于善,民之望也。宋亦饥,请于平公,出公粟以贷。使大夫皆贷。宋无饥人。叔向闻之,曰:二者其皆得国乎!民之归也伯有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皆罢。庚子,子皙以驷氏之伐而焚之。伯有奔许。子皮曰:推亡固存,国之利也。罕、驷、丰同生。伯有汰侈,故不免。驷带伐之。赀召子产。子产曰:兄弟而及此,吾从天所与。伯有死于羊肆,子产枕之股而哭之,敛而殡。子驷氏欲攻子产,子皮怒之曰:礼,国之干也,杀有礼,祸莫大焉。乃止。三十年,子皮授子产政,辞曰:国小而逼,族大宠多,不可为也。子皮曰:子善相之,国无小,小能事大,国乃宽。三十一年,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子皮曰:善哉!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今而后知不足。自今,听子而行。子产曰: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子产是以能为郑国。昭公十三年,子产闻子皮卒,哭,且曰吾已无为为善矣唯夫子知我

(节选自《左传》)


[注]①子皮:罕氏,郑国执政的卿大夫;他与文中的子皙(驷)和伯有(丰)是兄弟关系。②子产:复姓公孙,名侨,郑国大夫。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且A曰B吾C已D无E为F为G善H矣I唯J夫K子L知M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襄公,指鲁襄公,《左传》以《春秋》为本,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记述历史。
B.“户一钟”的“钟”,与《鱼我所欲也》中“万钟于我何加焉”的“钟”都指量器。
C.庚子,文中指庚子年,我国古代以天干与地支配合记录时间,包括年月日时。
D.“驷氏之甲”的“甲”指军队,与《诗经·无衣》中“修我甲兵”的“甲”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皮在郑国遭遇饥荒的时候,开仓赈济百姓,措施得当,赢得民心;宋国的司城子罕效仿他的做法,帮助百姓顺利的渡过饥荒。
B.伯有失德,子皙带兵攻伐伯有,伯有败逃,子皮认为他和子皙、伯有为兄弟,应顺应天道,子产也这样认为,故没有救援伯有。
C.伯有败亡后,子产悲伤痛哭,敛葬了伯有的尸体;子皙听说后想发兵讨伐子产,子皮对此很生气认为不合礼制,制止了子皙。
D.子皮执政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干,他在百姓民生、尊崇礼义等方面都做出了正确的决断,并得到了认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叔向闻之,曰:“二者其皆得国乎!民之归也。”
(2)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5.为什么子皮认为子产“忠”?请简要说明。
2023-10-09更新 | 1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