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贺铸(1052-1125)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1 题号:2237881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将进酒

贺铸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六国扰,三秦扫,初谓商山遗四老。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

【注】:①商山遗四老:又称“商山四皓”,西汉初立,他们四人隐居商山,不为汉臣,后被征召辅佐太子刘盈。这四人是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②曳长裾:指依附于王侯权贵。③高流:指阮籍、陶渊明、刘伶等。④二豪:指贵介公子、搢绅处士。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并以景物的萧瑟与历史的变迁相勾连,引发怀古之思。
B.函谷关关了又开,开了又关,千古以来到处都是为名为利你追我逐的忙碌身影。
C.“初谓商山遗四老”一句中“初谓”二字隐含着词人对商山四皓的否定。
D.“芰”“荷”化用《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句,“裂荷焚芰”之人与那些纵情于酒趣的“酒仙”形成鲜明的对比。
2.这首词不同于一般咏史诗词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大多数咏史怀古诗词都以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咏怀对象,而这首词则是对古代社会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给予了深刻的历史反思。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横塘路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以美人离去发端,似写相思之情,实则抒发作者的孤寂生活和政治上的失意。
B.上片写目睹佳人飘然远去的场景,以及由此引起的遐想;下片写春归冉冉,云水相隔,音讯难通,只能题诗自解。
C.词末借江南暮春常见的三种物象,用比喻、拟人及夸张手法写闲愁,用语工整,意味深长。
D.作者善于融合前人的语意或诗句入词,自成意境,有天衣无缝之妙。
2.赏析“飞云冉冉蘅皋暮”一句。
3.“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结尾三句历来为人称道,有何妙处?
2020-04-29更新 | 4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

贺 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
②黄华:菊花。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歆羡之情,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
B.颔联言近意远,字面上只写了病后,却透露出病前和病中的消息;字面上只写了梦后,实则暗示出曾有无数次的思乡梦。
C.颈联虚写,说乌鸦带引斜阳光芒投进古寺,草儿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一“带”一“将”,景色融合自然。
D.尾联“秋风发上生”几字,用语新颖奇警,不落陈腐,不仅意指鬓发的斑白,而且秋风萧萧,又给人以冷的感觉。
E.尾联直抒胸臆,主要表达了诗人病后思归之情,遥想故园菊花又开,而自己却辜负了回乡赏花之约,心头更觉怅惘。
2.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17-07-10更新 | 5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半死桐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梧桐半死:晋崔豹《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则所谓“合欢树”似即连理梧桐。古诗文中例以“梧桐半死”比喻丧偶。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处话凄凉”既有诗人自己因潦倒失意的悲情愁绪而无法向亡妻诉说的沉痛,又包括亡妻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的凄凉。
B.“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运用了白描手法,刻画了诗人的外部形象,表现出其内在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C.“原上草,露初晞”,纯粹是为了状眼前之景,以荒郊常见的“草”“露”为主要意象,运用起兴手法引出后文的“新垅”,抒发了诗人对妻子离世的伤悲。
D.“谁复挑灯夜补衣”,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平实的细节表现了妻子的贤慧、勤劳以及夫妇之间的患难与共、甘苦共尝。
2.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贺铸的《半死桐》堪称古代悼亡篇章中的双璧,同以真挚、沉痛见称。试分析这两首词在表达技巧上的相同之处。
2021-11-17更新 | 2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