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8 题号:2241712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癸丑中秋

叶梦得

河汉下平野,香雾卷西风。倚空千嶂横起,银阙正当中。常恨年年此夜,醉倒歌呼谁和,何事偶君同。莫恨岁华晚,容易感梧桐。

揽清影,君试与,问天公。遥知玉斧初斫,重到广寒宫。付与孤光千里,不遣微云点缀,为我洗长空。老去狂犹在,应未笑衰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描写中秋之夜的景况,气势恢宏,“香雾”也暗指丹桂飘香的时节。
B.面对壮阔之景,词人不愿遗憾自己已经老去,他还有一颗“感梧桐”的心。
C.词中的两个“君”,意思基本相同,仿佛与读者对话,让人产生情感共鸣。
D.词人揽住清澈的月光留下的倒影,想问天公,借此引发对奔赴月亮的想象。
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的“狂”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这首词写于苏轼谪居黄州期间。②縠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东坡”是苏轼的号,这里是词人自称,点明了夜饮的人物和醉酒的程度。
B.“归来仿佛三更”一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侧面反映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C.“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两句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
D.“夜阑风静縠纹平”中纹,指水波细纹。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
2.“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2021-10-26更新 | 11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秀道中

【南宋】曾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插秧歌

【南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1.下列对曾几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一夕骄阳”与“梦回凉冷”形成对比。盼望久已的甘霖突降,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复苏了。选“梦回”这一时刻,更显意外之喜。
B.第三句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第四句化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虽用前人的成句,但贴切眼前景事,与首联一意相贯。
C.“千里稻花应秀色”句运用了虚写,诗人想象千里稻花是一派青绿,生机勃勃,抒发了久旱逢甘霖,秋收有望的欣喜之情。后一句是以听雨打桐叶,寄托欣喜的心情。
D.尾联用了衬托手法,写无田者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丰收有望的欣喜之情渲染到极致,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更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政绩的自豪之情。
2.两首诗都写雨抒怀,两者的情感有何异同?
2024-03-03更新 | 6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人月圆

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注】吴激,字彦高。原为宋臣,靖康末,使金被留,累官翰林待制。一日,他与友人会宴,偶遇沦为歌妓的原北宋宫姬,遂触景伤情,写下此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化用《泊秦淮》诗意,以南朝指北宋,叙说今遇故宋皇家女子犹唱旧时歌曲,令人感慨。
B.上阕借《乌衣巷》“王谢燕”的形象,意指昔日皇家女子,今朝市井歌姬,对比强烈。
C.结尾三句融合《琵琶行》中的意境,想到自己羁身北国,以琵琶女自况,抒发故国的悲思。
D.这首词多处化用唐人诗句,浑然天成,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唱叹有情,显婉约风韵。
2.“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2-02-08更新 | 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