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语段 > 修辞手法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5 题号:2243574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晚饭时候,家将们听得马蹄声,早已迎了出来,都在宅门外垂着手直挺挺地站着。羿在垃圾堆边懒懒地下了马。他刚要跨进大门,低头看看挂在腰间的满壶的簇新的箭和网里的三匹乌老鸦和一匹射碎了的小麻雀,心里就非常踌躇。但到底硬着头皮,大踏步走进去了;箭在壶里豁朗豁朗地响着。

刚到内院,他便见嫦娥在圆窗里探了一探头。他知道她眼睛快,一定早瞧见那几匹乌鸦的了,不觉一吓,脚步登时也一停,——但只得往里走。

“太太……”他擦过手脸,走进内房去,一面叫。

嫦娥正在看着圆窗外的暮天,没有答应。这种情形,羿倒久已习惯的了。他仍旧走近去,坐在对面的铺着脱毛的旧豹皮的木榻上,搔着头皮,支支梧梧地说——

“今天的运气仍旧不见佳,还是只有乌鸦……”

“哼!”嫦娥将柳眉一扬,忽然站起来,风似的往外走,嘴里咕噜着,“又是乌鸦的炸酱面,又是乌鸦的炸酱面!你去问问去,谁家是一年到头只吃乌鸦肉的炸酱面的?我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运,竟嫁到这里来,整年的就吃乌鸦的炸酱面!”

1.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直挺挺”“豁朗豁朗”“支支梧梧”,说说它们和“直挺”“豁朗”“支梧”相比,语意上各有什么不同。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三个并列成分,为什么不用标点断开?请说说理由。
3.嫦娥多次说到“乌鸦的炸酱面”,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是一年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神州大地到处是一派丰收景象。北国苍茫,柿黄梨大冬枣甜;南疆秀美,橘红蕉长稻米香。在中国寒地香米之乡的田野上,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水稻示范田。每年九月伊始,一片片金黄色在这片黑土地上蔓延,那是稻子熟了。

丰硕的稻穗,在秋天的风景里满怀着对黑土地的无限敬意,低下头来感恩农民们150天的辛勤付出,满怀深情地向脚下的黑土地致敬。晶莹的稻穗上,每一粒稻米都经历120多天阳光雨露的滋养,展示着大自然的精华之美,如同镶嵌在这片寒地黑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折射出塞北江南的丰饶与美丽。饱满的稻穗,乘着凉爽的秋风为的黑土地披上厚重的金装人们在禾下乘凉,在金甲重装的温暖保护下,美滋滋地做着一个盛世家国的梦。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3-03-07更新 | 116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整个古镇,宛如一座随处都在______ 着历史回声的博物馆。可以说,每一座宅院、每一个里巷、每一架石桥、每一条河道,都叠叠层层地沉积着古老的灿烂文明,演绎着数不清的令人动心动容的故事。穿行其间,空间并没有走出多远,却觉得时间仿佛已经跨越了百年、千年,人们会______地生发出一种抬脚走进历史,转眼似成古人的感慨。

历史的风烟在眼前唰唰地掠过,那淹沉于往昔的万种喧嚣、千般角逐,已经消逝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而生者自生,死者自死,人生舞台上总是在永续不断地上演着______的悲喜剧。这样一来,众生、万物、两戒、诸天,也就同无终无始的时间长河一般,在文字传承和现实记忆中彼此衔接起来,成为一页页绿叶婆娑、生动鲜活的历史,______着时代的昨天与前天。

同里地处太湖之滨、大运河畔,四周为五湖环抱,街缘水曲,路靠桥通,镇区被十五条小河分割成七个岛屿,它们像一朵朵美丽的睡莲,浮浮漾漾,舒展于蓝天碧水之间。与此相仿佛,周庄也是四面环湖的水乡名镇,四条呈字形的河道将它分割成八列长街,粉墙乌瓦的庭院依水而筑,照影清浅。

水,对于这两座古镇来说,是宝贵的生命线,也是最靓丽的风景线。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振荡       情不自禁       形形色色       装点
B.震荡       油然而生       五花八门       装饰
C.振荡       情不自禁       五花八门       装饰
D.震荡       油然而生       形形色色       装点
2.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生发出一种“抬脚走进历史,转眼似成古人”的感慨。
A.钟扬的“暖”是有目共睹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
B.“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C.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D.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3.比喻的基础是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021-01-29更新 | 170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疟疾是全世界最严重的传染疾病之一,从谈色变到实现无疟疾,中国的消除疟疾之路离不开青蒿素以及它的发现者屠呦呦。她毕生只致力于一件事——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研发,如今依然潜心于此。

每一分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每一分付出,都能够收获幸福。只有不断探索,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上世纪六十年代,恶性疟疾横行。1969年,时年39岁的屠呦呦临急受命,带领科研团队整理典籍,走访名医,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进行筛查,反复摸索,第191次实验才获得成功,终于提纯出青蒿素。

如果说面对无人开垦的领地进行拓荒需要巨大的勇气的话,那么面对开满花朵的田野则需要更大的耐心和勇气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研制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屠呦呦善始敬终,不断探索,用一世执一事,专注科研。虽然发现青蒿素快半个世纪了,但其深层机制还需要继续研究。屠呦呦盼望后辈有所突破。

1.画横线的句子也可以表述为:努力和付出不会被辜负,都能收获幸福。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3-07-10更新 | 1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