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5 题号:2247726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恨 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于上元元年(760年)在成都所写。②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③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④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思家、忧国的主旨。“四千里”是说离家之远,而“五六年”是说战乱之久。
B.诗人以“草木变衰”来暗喻自己年老多病,以“兵戈阻绝”点出了不能重返故土的原因。
C.尾联写听到乘胜追击敌人的消息,诗人盼望国家复兴,自己也可还乡,表达了欢快之情。
D.这首诗言近旨远,辞浅情深,蕴含丰富的内涵,诗人把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写。
2.清人沈德潜评论这首诗的颈联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请结合这一评论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知识点】 杜甫(712-770) 羁旅思乡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宾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草堂地处偏僻,很少有人造访,而诗人自己也年老多病,来了贵客也难行再拜之礼,由此可以看出诗人不胜应酬之苦。
B.颔联“岂有”“漫劳”,两个自谦之语,写自己哪有名动天下的文章,客人却车马劳顿前来拜访,让诗人感到受宠若惊。
C.颈联中“腐儒餐”照应“岂有文章惊海内”,虽是自谦,也暗指自己只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书生,流露出身世坎坷的感伤。
D.诗题虽然为“宾至”,在写法上却处处突出诗人自己流离与饥寒的境况,含蓄地表明诗人对来客并不欢迎,无诚心款待之意。
2.《客至》与《宾至》虽同为待客诗,但诗中的待客方式和礼节却不尽相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2-12-26更新 | 20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公安县怀古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洒落”不受拘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古”,营已不在,只有遗址,所以说是“野旷”;城在江边,所以说“江深”。
B.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C.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2.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020-06-11更新 | 7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1.对下列关于诗歌的解释,不正确的两项是
A.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孤雁》 是他的一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旅居夔州期间。
B.《孤雁》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当时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滞留夔州。这首诗表达诗人在离乱漂泊中的痛苦心情。
C.此诗首联“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唤出“孤雁”,“不饮啄”。写得孤雁有品骨。
D.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联紧承上联,运用比喻的手法,道出诗人心中的沉重的悲哀与伤痛。
E.就本诗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读者以“立体感”。
2.尾联写“野鸦”好像与“孤雁”无关,你怎么看?阅读全诗,分析“孤雁”的内涵。
2018-05-05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