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冯梦龙(1574-164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6 题号:2252339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行兵之法,斥候为先。平易用骑,险阻用步。每五人为一甲,人持一白旗,远则军行前后左右,接续候望。若见贼兵,以次转近,告白主将,令众预为之备。法曰:以虞待不虞者胜。

汉宣帝时,先零诸羌叛,犯边塞,攻城邑,杀长吏。时后将军赵充国,年七十余,上之,使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亡逾于老臣者。上遗问焉,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预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然羌戎小夷,逆天背叛,灭亡不久,愿陛下属之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充国至金城,须兵满万骑,欲渡河,恐为虏所遮。即夜遣三校街枚先渡,渡辄营阵。会明,遂以次尽渡。羌数十百骑来,出入军傍。充国曰:吾士马新至困倦,不可驰逐。此皆骁骑难制,又恐为其诱兵也。击羌以殄灭为期,小利不足贪。令军中勿击。遣骑候望四望峡中,无羌。夜半兵至落都,召诸校、司马,谓曰:吾知羌戎不能为矣。使彼发数千人守杜四望峡中,兵众岂得入来!充国常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先计而后战。遂平先零。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先零、罕、开皆西羌种,各有豪,数相攻击,成仇。匈奴连合诸羌,使解仇作约。充国料其到秋变必起,宜遣使行边预为备。

初,罕开豪靡当儿使弟雕库来告都尉曰:先零将反。后数日,果反。雕库种人颇在先零中,都尉赵充国即留雕库为。充国以为亡罪,遣归告种豪:大兵诛有罪,毋取并灭,能相捕斩者,除罪:斩大豪有罪者一人,赐钱四十万,中豪十五万,下豪二万,大男三千,女子及老小千钱。又以所捕妻子财物与之。兵至罕地,令军毋燔聚落刍牧田中。罕羌闻之,喜曰:汉果不击我矣。豪靡忘来自归充国赐饮食遣还谕种人时羌降者万余人

(节选自《智囊全集》)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豪靡忘来A自归B充国C赐饮食D遣还E谕种人F时G羌H降者万余人。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文中指“认为……年纪大”,与《兰亭集序》中“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的“老”用法不同。
B.金城,文中指前线,与《过秦论》中“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的“金城”意思不同。
C.出入,文中指出没,与《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出入”意思相同。
D.质,文中指人质,是古代被一方派到另一方或者被一方扣留的人,用以保证或迫使履行某项条件。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法强调要根据地形安排相应的侦察兵,彼此互相配合,把信息传递给主将,让军队预先做好准备。
B.宣帝询问平息先零诸羌叛乱的人选时,赵充国推荐了自己,表现他对国家的忠诚和无与伦比的自信。
C.四望峡易守难攻,羌人却没派兵把守,让汉军得以由此进入落都谷,赵充国由此认为羌人不善用兵。
D.先零、罕开等羌族内部纷争不断,后来匈奴人解除他们与羌人之间的仇恨,并订立盟约,对抗汉朝。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羌戎小夷,逆天背叛,灭亡不久,愿陛下属之老臣,勿以为忧。
(2)大兵诛有罪,毋取并灭,能相捕斩者,除罪。
5.请结合材料,概括赵充国成功平定先零作乱的主要原因。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神宗升遐,会程颢以檄至府。举哀既罢,留守韩康公之子宗师,问:“朝廷之事如何?”曰:“司马君实、吕晦叔作相矣!”又问:“果作相,当如何?”曰:“当与元丰大臣同,若先分党与,他日可忧。”韩曰:“何忧?”曰:“元丰大臣皆嗜利者,使自变其已甚害民之法,则善矣。不然,衣冠之祸未艾也。君实忠直难与议晦叔解事恐力不足耳。”已而皆验。司马光为政,反王安石所为。毕仲游予之书曰:“昔安石以兴作之说动先帝,而患财之不足也。故凡政之可以得民财者,无不用。盖散青苗、置市易、敛役钱、变盐法者,事也;欲兴作患不足者,情出。未能杜其兴作之情,而徒欲禁其散敛变置之事,是以百说而百不行。今遂废青苗、罢市易、蠲役钱、去盐法,凡号为利而伤民者,一扫而更之。则向来用事于新法者,必不喜矣;不喜之人,必不但曰‘青苗不可废,市易不可罢,役钱不可蠲,盐法不可去’,必操不足之情,言不足之事,以动上意。虽致石人而使听之,犹将动也。如是,则废者可复散,罢者可复置,蠲者可复敛,去者可复存矣。为今之策,当大举天下之计,深明出入之数,以诸所积之钱粟,一归地官,使经费可支二十年之用。数年之间,又将十倍于今日。使天子晓然知天下之余于财也。则不足之论不得陈于前,而后新法始可永罢而不行。昔安石之居位也,中外莫非其人,故其法能行。今欲救前日之弊,而左右待职司使者,约十有七八皆安石之徒。虽起二三旧臣,用六七君子,然累百之中存其十数,乌在其势之可为也?势未可为而欲为之,则青苗虽废将复散,况未废乎?市易、役钱、盐法亦英不然。以此救前日之弊,如人久病而少间,其父子兄弟喜见颜色而未敢贺者,以其病之犹在也。”光得书耸然,竟如其虑。

(〔明〕冯梦龙《智囊·远犹卷》,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A实忠B直C难D与议E晦叔F解事G恐力H不足耳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升遐,皇帝死亡的委婉说法,古人对死亡的委婉说法还有,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
B.何忧,忧虑什么。“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中“之有”表示有这事,两者结构相同。
C.而,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却,与《爱莲说》“濯清涟而不妖”的“而”用法相同。
D.路,意为途径,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烽火扬州路”的“路”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颢认为宋神宗时一批主张新法的大臣都好利,要和他们合作,让他们自己撤除那些对百姓非常有害的新法,这样才会比较妥善。
B.毕仲游结合过去与目前的情况逐一分析,认为一定会有人以财政不足为由来动摇皇帝心意,这让司马光感到害怕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C.毕仲游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先对全国的经济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统计,然后再用几年时间储存钱粮使经费充足,从而废除新法。
D.在废除新法这件事上,程颢想到了党派纷争所带来的祸害,毕仲游设想了那些“不喜者”的想法,可见他们都是有远见卓识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与元丰大臣同,若先分党与,他日可忧。
(2)故凡政之可以得民财者,无不用。
2023-09-21更新 | 13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①。

长洲尤翁开钱典②。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③,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冯梦龙《智囊·知微》)


【注】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②钱典:当铺。③詈(lì)语:骂人的话。④事:量词。件,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尝行过市桥(乘船)
B.因好语之(打发)
C.某将衣钱(抵押)
D.出詈语(返回)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B.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他家耳。
C.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D.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3.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位称呼。
B.“郎中”本是君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始有,秦汉沿置。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后世以侍郎、郎中为各部要职。
C.“寡人”即“寡德之人”。古代君王认为如果失德就会失去权位,所以谦称自己是“寡人”。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
D.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古人把宗庙、国家视为一体,常以宗庙代指国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2022-07-25更新 | 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武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遂斩队长二人以徇。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阖闾痛此二姬,乃厚葬之于横山,立祭之,名曰爱姬祠。因思念爱姬,遂有不用孙武之意。伍员进曰:“臣闻‘兵者,凶器也’,不可虚谈。诛杀不果,军令不行。大王欲征楚而伯天下,思得良将夫将以果毅为能非孙武之将谁能涉淮逾泗,越千里而战者乎?夫美色易得,良将难求,若因二姬而弃一贤将,何异爱莠草而弃嘉禾哉!”阖闾始悟。乃封孙武为上将军,责成以伐楚之事。

伍员问孙武曰:“兵从何方而进?”孙武曰:“大凡行兵之法,先除内患,然后方可外征。吾闻王僚之弟掩余在徐,烛庸在钟吾,二人俱怀报怨之心。今日进兵,宜先除二公子,然后南伐。”伍员然之。吴王乃发二使向国君讨取。有人告信,掩余逃去,路逢烛庸亦逃出。阖闾怒二国之违命,令孙武将兵伐徐,灭之。遂伐钟吾,执其君以归。复袭破舒城,杀掩余、烛庸。阖闾便欲乘胜入郢。孙武曰:“民劳,未可用也。”遂班师。乃三分其军,迭出以扰楚境,楚遣将来救,吴兵即归,楚人苦之。

(节选自《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五回》)

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今天下诸国,士所率无不及二十万之众者,然不能济功名者,不明乎禁、舍、开、塞也。故曰,便吾器用,养吾武勇,发之如鸟击,如赴千仞之奚谷。

(节选自《尉缭子·制谈》)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依次写出句读处的字母。
思A得B良C将D夫E将F以G果H毅I为J能K非L孙M武N之O将P谁Q能R涉S淮T逾U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意为“合乎”,与《庖丁解牛》中“乃中《经首》之会”的“中”字意思相同。
B.祠,指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此处指阖闾为祭祀死去爱姬而修建的房屋。
C.骤,意为“屡次”,与《赤壁赋》中“知不可乎骤得”的“骤”字意思相同。
D.当,意为“抵挡”,与《蜀道难》中“西当太白有鸟道”的“当”字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中吴王与孙武对两个违反军纪的妃子的态度完全不同,形成了鲜明对比。
B.伍员认为不可空谈兵法,兵法也是凶器,刑法不果断使用,军令就会变得无效。
C.伍员善于劝谏,用莠草和嘉禾的取舍来说服阖闾,最后孙武被顺利地任命为上将军。
D.与桓公、吴起相比,孙武作战更是以少胜多,作者联系现实,赞扬孙武用兵之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2)便吾器用,养吾武勇,发之如鸟击,如赴千仞之奚谷。
5.结合上面的材料,总结孙武作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2023-05-24更新 | 2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