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冯梦龙(1574-164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行兵之法,斥候为先。平易用骑,险阻用步。每五人为一甲,人持一白旗,远则军行前后左右,接续候望。若见贼兵,以次转近,告白主将,令众预为之备。法曰:以虞待不虞者胜。

汉宣帝时,先零诸羌叛,犯边塞,攻城邑,杀长吏。时后将军赵充国,年七十余,上之,使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亡逾于老臣者。上遗问焉,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预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然羌戎小夷,逆天背叛,灭亡不久,愿陛下属之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充国至金城,须兵满万骑,欲渡河,恐为虏所遮。即夜遣三校街枚先渡,渡辄营阵。会明,遂以次尽渡。羌数十百骑来,出入军傍。充国曰:吾士马新至困倦,不可驰逐。此皆骁骑难制,又恐为其诱兵也。击羌以殄灭为期,小利不足贪。令军中勿击。遣骑候望四望峡中,无羌。夜半兵至落都,召诸校、司马,谓曰:吾知羌戎不能为矣。使彼发数千人守杜四望峡中,兵众岂得入来!充国常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先计而后战。遂平先零。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先零、罕、开皆西羌种,各有豪,数相攻击,成仇。匈奴连合诸羌,使解仇作约。充国料其到秋变必起,宜遣使行边预为备。

初,罕开豪靡当儿使弟雕库来告都尉曰:先零将反。后数日,果反。雕库种人颇在先零中,都尉赵充国即留雕库为。充国以为亡罪,遣归告种豪:大兵诛有罪,毋取并灭,能相捕斩者,除罪:斩大豪有罪者一人,赐钱四十万,中豪十五万,下豪二万,大男三千,女子及老小千钱。又以所捕妻子财物与之。兵至罕地,令军毋燔聚落刍牧田中。罕羌闻之,喜曰:汉果不击我矣。豪靡忘来自归充国赐饮食遣还谕种人时羌降者万余人

(节选自《智囊全集》)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豪靡忘来A自归B充国C赐饮食D遣还E谕种人F时G羌H降者万余人。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文中指“认为……年纪大”,与《兰亭集序》中“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的“老”用法不同。
B.金城,文中指前线,与《过秦论》中“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的“金城”意思不同。
C.出入,文中指出没,与《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出入”意思相同。
D.质,文中指人质,是古代被一方派到另一方或者被一方扣留的人,用以保证或迫使履行某项条件。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法强调要根据地形安排相应的侦察兵,彼此互相配合,把信息传递给主将,让军队预先做好准备。
B.宣帝询问平息先零诸羌叛乱的人选时,赵充国推荐了自己,表现他对国家的忠诚和无与伦比的自信。
C.四望峡易守难攻,羌人却没派兵把守,让汉军得以由此进入落都谷,赵充国由此认为羌人不善用兵。
D.先零、罕开等羌族内部纷争不断,后来匈奴人解除他们与羌人之间的仇恨,并订立盟约,对抗汉朝。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羌戎小夷,逆天背叛,灭亡不久,愿陛下属之老臣,勿以为忧。
(2)大兵诛有罪,毋取并灭,能相捕斩者,除罪。
5.请结合材料,概括赵充国成功平定先零作乱的主要原因。
2024-04-26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圣无死地,贤无败局:缝祸于渺,迎祥于独;昏是违,伏机自触。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病矣,将何以教寡人?”管仲对曰:“愿君之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公曰:“易牙烹其子以慊寡人,犹尚可疑耶?”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何有于君?”公又曰:“竖刁自宫以近寡人,犹尚可疑耶?”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又何有于君?”公又曰:“常之巫审于死生,能去苛病,犹尚可疑耶?”对曰:“死生,命也;苛病,天也。君不任其命守其本而恃常之巫彼将以此无不为也。”公又曰:“卫公子启方事寡人十五年矣,其父死而不敢归哭,犹尚可疑耶?”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父也,其父之忍,又何有于君?”公曰:“诺。”管仲死,尽逐之。食不甘,宫不治,苛病起,朝不肃,居三年,公曰:“仲父不亦过乎?”于是皆复召而反。明年,公有病,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 〔边批:所谓无不为也。〕易牙、竖刁、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公求饮不得。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下卫。公闻乱,慨然叹,涕出,曰:“嗟乎!圣人所见岂不远哉?”

〔评注〕昔吴起杀妻求将,鲁人谮之;乐羊伐中山,对使者食其子,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夫能为不近人情之事者,其中正不可测也。

天顺中,都指挥马良有宠。良妻亡,上(英宗)每慰问。适数日不出,上问及,左右以新娶对。上怫然曰:“此厮夫妇之道尚薄,而能事我耶?”杖而疏之。

宣德中,金吾卫指挥傅广自宫,请效用内廷。上(宣宗)曰:“此人巳三品,更欲何为?自残希进,下法司问罪。”

噫!此亦圣人之远见也。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明智部·见微知著·管仲》)

【注】①社四十:二十五户为一社,“社四十”就是一千户。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不任A其命B守其C本D而恃E常之巫F彼将以此G无H不为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彼,指那些,与《师说》“彼与彼年相若也”中的“彼”意思不同。
B.远,指疏远,与《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中的“远”意思不同。
C.仲父,指伯父,古代称父亲的大弟,《释名》说“父之弟曰仲父”,文中即此意。
D.何为,指做什么,“而今安在哉”中的“安在”表示在哪里,两者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认为不能怀疑易牙,因为易牙把自己的儿子烹杀了,但管仲觉得,如果一个人连他的儿子都忍心烹杀,对君王就没什么(不忍心的)。
B.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等人被赶走后,齐桓公吃饭不香甜,内宫不安定,疾病缠身,朝政松散,随后就把他们全都召了回来。
C.齐国宫廷因发生叛乱而导致宫外的人无法进入宫内,齐桓公知道后,慨然叹息,流着眼泪,并说管仲这个圣人有远见。
D.冯梦龙认为,吴起为了谋取将领之位而不惜杀死自己的妻子,乐羊也忍心吃了有他儿子的肉的汤,他们都是难以预测之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桓公往问之,曰:“仲父病矣,将何以教寡人?”
(2)上怫然曰:“此厮夫妇之道尚薄,而能事我耶?”杖而疏之。
5.与明英宗、宣宗相比,同是君王的桓公存在哪些不足?
2024-04-04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二模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富公知青州,岁穰而河朔大饥,民东流。公以为从来拯饥多聚之州县,人既猥多,仓廪不能供,散以粥饭,欺弊百端,由此人多饥死,疫疾随起,居人亦致病毙。是时方春,野有青菜,公出榜要路,令饥民散入村落,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使富民等级出米以待之。民重公令,米谷大积。分遣寄居闲官往主其事。问健吏募民中曾为吏胥、走隶者,皆倍给其食,令供簿书、给纳、守御之役。借民仓以贮,与流民约,三日一支,出纳之详,一如官府。比麦熟,人给路粮遣归,饿死者无几,作丛冢葬之。其间强壮堪为禁卒者,募得数千人,奏乞拨充诺军。自是天下流民处多以青州为

(节选自苏辙《龙川别志》)

材料二:

以王者爱人,不在赐与当使之耕耘织纴常岁平敛之荒则蠲救之。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荒歉有端,则计官取赢,先令躅某物、贷某户,民未及困而奏报已行矣。议者或讥爱不直赈救而多贱出以济民者,则又不然。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惫;善救灾者,不使至赈给。赈给少则不足人,活人多则阙国用,国用阙则复重敛矣!又给多侥幸,吏群为奸,强得之多,弱得之少,虽刀锯在前不可禁——以为“二害”。灾沴之乡,所乏粮耳,他产尚在,贱以出之,易以杂货,官之力,转于丰处,或官自用,则国计不乏;官多贱出菽,资之粜运,散入村间,下户力农亦能自免阻饥——以为“二胜”。

晏常言:“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可谓知本之论,其去桑、孔远矣!王荆公但知理财,而实无术以理之;亦自附养民,而反多方以害之。故上不能为刘晏,而下且不逮桑、孔。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①富公:富粥,北宋明相。②晏:刘晏,唐朝明相。③桑、孔:汉代政治家桑弘羊、孔仅,善管理国家政财。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不在A赐与B当使之C耕耘D织纴E常岁F平敛之G荒则蠲H救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范式,与“商君佐之,内立法度”的“法”词义相同。
B.活,属使动用法,与“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的“蕃”用法相同。
C.侥幸,企求非分,与“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中的“侥幸”词义不同。
D.因,依靠,与“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的“因”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弼认为将灾民聚集在州县的做法十分不可取。公家库存供应不足,很多灾民会饿死,由此引发的疫病又会导致其他居民染病身亡。
B.富在赈灾时改变以往集中管理的方式,引导流民分散到村落;灾后又安置流民返乡,将流民中的健壮者招募、充实到军队中。
C.刘晏日常密切关注当地气候和收成情况,在老百姓因歉收而陷入贫困之前,就及时将救灾的措施呈报朝廷,可以称得上善于筹划。
D.冯梦龙赞赏刘晏理财以养民为先的做法,认为刘晏的才能离桑弘羊、孔仅还有距离,但是超过在理财、养民方面表现不佳的王安石。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
(2)善治病者,不使至危惫;善救灾者,不使至赈给。
5.在赈灾过程中,富弼和刘晏分别发挥其善用人与善理财的优势。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2024-03-01更新 | 77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司马迁论李将军之死曰:知与不知,皆为流涕。论大将军曰:以柔媚于上。愚意李广之所为,青之所不愿,而非不足也。李敢[注]怨其父死,至击伤青,青为讳不言。不斩苏建,使归命天子,言之如不快人意,而其知时见远,皆中几会。

夫好名之士,常鼓舞于壮锐可喜之节,而不快于持重远见之士。广之所为,天下之乾勇者好之,其明者未必善也。后世论郭子仪、李光弼二人者,未尝不子仪。夫善战而有谋,果敢而精锐,子仪皆苦其不及。其宽缓仁爱宜若鲁钝矣而卒过光弼者何也子仪之所长,光弼之所不能;光弼之所长,子仪或未必待。是故也。

(节选自《张右史文集·卫青论》)

材料二:

大将军卫青兵出定襄。苏建,赵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与战一日,兵且尽,信降单于,建独身归青。议郎周霸曰:自大将军出,未尝斩裨将。今建弃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长史安曰:不然,建以数千卒当虏数万,力战一日,士皆不敢有二心。自归而斩之,是示后无反意也,不当斩。青曰:其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是以见为人臣者不敢专权,不亦可乎?遂囚建诣行在,天子果赦不诛。卫青握兵数载,宠任无比,而上不疑,下不忌。狄青为枢密使,自恃有功,颇骄蹇,怙惜士卒,每得衣粮,皆曰:此狄家爷爷所赐。朝廷患之。时文潞公当国,建言以两镇节度使出之。青自陈无功而受镇节,无罪而出外藩。仁宗亦以为然,向潞公述此语,且言狄青忠臣。潞公曰: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心,所以有陈桥之变。上默然。青犹未知,到中书自辨,潞公直视之,曰:无他,朝廷疑尔。青惊怖,却行数步。青在镇,每月两遣中使抚问,青闻中使来,辄惊疑终日,不半年,病作而卒。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李敢:李广幼子,李敢怨忿大将军卫青使其父含恨而死,击伤了卫青。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宽A缓B仁爱C宜D若E鲁钝矣F而卒G过光弼者H何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右,汉代以右为尊,又有动词义,文中指与李光弼相较,后世没有人不尊崇郭子仪。
B.行在,即行在所,指天子、诸侯所在之地或巡行所到之地,文中特指天子所在之地。
C.当国,指执政,担负国家事务的意思。类似的表述还有用政、用事、当政、秉政等。
D.太祖,皇帝庙号,多用以称开国之主或国家奠基者,《谏太宗十思疏》中“太宗”也是庙号。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青了解时势,见识高远。他不自行斩杀苏建;李敢怨恨前往击杀卫青,卫青秘而不宣。
B.苏建、赵信两军率领三千多骑兵,与单于的军队遭遇,交战一天,汉军消耗殆尽,赵信投降。
C.周霸认为苏建独自回营,应该斩杀他。长史安认为苏建有功,如果斩杀将无人抗敌。
D.文潞公建议让狄青离开朝廷,狄青自陈得到仁宗认可,文潞公借陈桥兵变说服了仁宗。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之所为,天下之乾勇者好之,其明者未必善也。
(2)其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是以见为人臣者不敢专权,不亦可乎?
5.卫青和狄青都位高权重但结局却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4-02-0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诊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韩信袭赵,先使万人背水阵,乃建大将旗鼓,出井陉口,与赵人大战,佯败,弃旗鼓,走水上。军背水而阵已是危道,又弃旗鼓而趋之,此必败势也。而信用之者,陈余老将,不以必败之势邀之,不能致也。信自知才过余,乃敢用此耳。向使余小黠于信,信岂得不败?此所谓知彼知己,量敌为计。后之人不量敌势,袭信之迹,决败无疑。

从古言韩信善用兵,书中不见信所以善者。予以谓信说高帝,还用三秦,据天下根本,见其断;虏魏豹,斩龙且,见其智;拔赵破楚,见其应变;西向师虏,见其有大志。此其过人者,惜乎《汉书》脱略,漫见于此。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

材料二:

羌寇武都。迁虞诩为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军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钞旁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曰:‘行不过三十里。’而今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我寡,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不同也。既到郡[注],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杀伤。明日,悉阵其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余人,浅水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

(选自冯梦龙《智囊》,有删改)

[注]郡,指武都郡。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虏见吾灶A日增B必谓C郡兵来迎D众E多F行速G必惮H追我。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本,指根基,与“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根本”词义相同。
B.亡,指放走,与“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中的“亡”词义不同。
C.发无不中,指箭射出没有射不中的,与成语“箭无虚发”的本义是一样的。
D.贸易,此处指变易、更换,与现在所说的进行交易的商业活动的“贸易”意思并不一样。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韩信对阵的陈余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韩信相信自己的才能比陈余高,因此才敢于设计让敌军上当,最终战胜赵国。
B.从韩信在作战过程中的多次决策看,他是一个善于用兵的人,但《汉书》却没有记载韩信用兵的事迹,沈括认为《汉书》记载史事太随意。
C.虞诩临危受命担任武都太守,但他并未钻入羌人布置的圈套里,反而虚虚实实,让羌人处处受制,使羌人不敢贸然对虞诩的军队采取行动。
D.虞诩率军到达武都,但是虞诩军队的兵力和羌人士兵的兵力相差悬殊。他先是以小箭麻痹敌人,又在士兵数量上让敌人产生错觉,最后设伏拦截,大败羌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背水而阵已是危道,又弃旗鼓而趋之,此必败势也。
(2)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余人,浅水设伏,候其走路。
5.韩信与虞诩作战取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联系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2024-01-2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子曰:智无常局,以恰肖其局者为上。上智无心而合,非千虑所臻也。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夫是故,难事遇之而皆易,巨事遇之而皆细;其斡旋入于无声臭之微,而其举动出人意想思索之外;或先忤而后合,或似逆而实顺;方其闲闲,豪杰所疑,迄乎断断,圣人不。呜呼!智若此,岂非上哉!

孔子行游,马逸食稼,野人怒,絷其马。子贡往说之,卑词而不得。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听说人,譬以太牢享野兽,以《九韶》乐飞鸟也!”乃使马圉往,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予不游西海也,吾马安得不犯子之稼?”野人大喜,解马而予之。

少正卯与孔子同时。孔子之门人三盈三虚。孔子为大司寇,戮之于两观之下。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夫子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此,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诛也。”

小人无过人之才,则不足以乱国。然使小人有才而肯受君子之驾驭,则又未尝无济于国,而君子亦必不概摈之矣。少正卯能煽惑孔门之弟子,直欲掩孔子而上之,可与同朝共事乎?孔子下狠手,不但为一时辩言乱政故,盖为后世以学术杀人者立防。

华士虚名而无用,少正卯似大有用而实不可用。壬人佥士凡明主能诛之闻人高士非大圣人不知其当诛也。唐萧瑀好奉佛,太宗令出家。玄宗开元六年,河南参军郑铣阳、丞郭仙舟投匦献诗。敕曰:“观其文理,乃崇道教,于时用不切事情,宜各从所好。”罢官度为道士。此等作用,亦与圣人暗合。如使佞佛者尽令出家,谄道者即为道士,则士大夫攻乎异端者息矣。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上智部》)

[注]①闲闲:若无其事状。②断断:作出决断。③马圉:马夫。④少正卯:鲁国大夫,官至少正,开堂讲学,经常发表一些颇具诱惑力的言论,孔子的很多门生都曾多次跑到少正卯那里去听课。⑤投匦:臣民向皇帝上书。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壬人佥士A凡明B主能C诛之D闻人E高士F非大圣G人不知H其当诛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不易”与“以乱易整”(《烛之武退秦师》)的“易”含义不同。
B.“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部备齐。
C.“得无失乎”与“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的“得无”含义相同。
D.“而盗窃不与焉”与“与羸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的“与”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真正的智慧是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局可以遵循的,是自然而成的,不是凭千思万虑能达到的境界,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恰当的对策。
B.孔子的马吃了农夫的庄稼被农夫抓住,子贡索要而不得,孔子认为是子贡说话像用太牢给野兽享用、用《韶乐》取悦飞鸟一样,是不合乎礼制的。
C.孔子做了大司寇后,下令杀掉了少正卯,孔子认为有五种罪恶之一的,就难免被君子所杀,更何况少正卯同时犯有五种罪恶,是奸雄,不得不杀。
D.唐太宗让痴迷佛教的萧瑀出家为僧,玄宗让崇尚道教的郑铣阳和郭仙舟去做道士,两位君王的做法暗合圣人,有利于阻止士大夫们学习异端邪说。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行游,马逸食稼,野人怒,絷其马。子贡往说之,卑词而不得。
(2)然使小人有才而肯受君子之驾驭,则又未尝无济于国,而君子亦必不概摈之矣。
5.作者认为“上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023-12-05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神宗升遐,会程颢以檄至府。举哀既罢,留守韩康公之子宗师,问:“朝廷之事如何?”曰:“司马君实、吕晦叔作相矣!”又问:“果作相,当如何?”曰:“当与元丰大臣同,若先分党与,他日可忧。”韩曰:“何忧?”曰:“元丰大臣皆嗜利者,使自变其已甚害民之法,则善矣。不然,衣冠之祸未艾也。君实忠直难与议晦叔解事恐力不足耳。”已而皆验。司马光为政,反王安石所为。毕仲游予之书曰:“昔安石以兴作之说动先帝,而患财之不足也。故凡政之可以得民财者,无不用。盖散青苗、置市易、敛役钱、变盐法者,事也;欲兴作患不足者,情出。未能杜其兴作之情,而徒欲禁其散敛变置之事,是以百说而百不行。今遂废青苗、罢市易、蠲役钱、去盐法,凡号为利而伤民者,一扫而更之。则向来用事于新法者,必不喜矣;不喜之人,必不但曰‘青苗不可废,市易不可罢,役钱不可蠲,盐法不可去’,必操不足之情,言不足之事,以动上意。虽致石人而使听之,犹将动也。如是,则废者可复散,罢者可复置,蠲者可复敛,去者可复存矣。为今之策,当大举天下之计,深明出入之数,以诸所积之钱粟,一归地官,使经费可支二十年之用。数年之间,又将十倍于今日。使天子晓然知天下之余于财也。则不足之论不得陈于前,而后新法始可永罢而不行。昔安石之居位也,中外莫非其人,故其法能行。今欲救前日之弊,而左右待职司使者,约十有七八皆安石之徒。虽起二三旧臣,用六七君子,然累百之中存其十数,乌在其势之可为也?势未可为而欲为之,则青苗虽废将复散,况未废乎?市易、役钱、盐法亦英不然。以此救前日之弊,如人久病而少间,其父子兄弟喜见颜色而未敢贺者,以其病之犹在也。”光得书耸然,竟如其虑。

(〔明〕冯梦龙《智囊·远犹卷》,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A实忠B直C难D与议E晦叔F解事G恐力H不足耳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升遐,皇帝死亡的委婉说法,古人对死亡的委婉说法还有,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
B.何忧,忧虑什么。“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中“之有”表示有这事,两者结构相同。
C.而,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却,与《爱莲说》“濯清涟而不妖”的“而”用法相同。
D.路,意为途径,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烽火扬州路”的“路”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颢认为宋神宗时一批主张新法的大臣都好利,要和他们合作,让他们自己撤除那些对百姓非常有害的新法,这样才会比较妥善。
B.毕仲游结合过去与目前的情况逐一分析,认为一定会有人以财政不足为由来动摇皇帝心意,这让司马光感到害怕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C.毕仲游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先对全国的经济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统计,然后再用几年时间储存钱粮使经费充足,从而废除新法。
D.在废除新法这件事上,程颢想到了党派纷争所带来的祸害,毕仲游设想了那些“不喜者”的想法,可见他们都是有远见卓识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与元丰大臣同,若先分党与,他日可忧。
(2)故凡政之可以得民财者,无不用。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穆公大悦,遂与烛武歃血为誓,反使杞子、逢孙、杨孙三将,留卒二千人助郑戍守,不告于晋,秘班师而去。

晋营于函陵,攻围如故。郑伯谓烛武曰:秦兵之退,子之力也。晋兵未退,如之奈何?烛武对曰:闻公子兰有宠于晋侯,若使人迎公子兰归国,以请成于晋,晋必从矣。石申父曰:武劳矣,臣愿代一行。乃携重宝出城,直叩晋营求见。文公曰:若欲我退兵,必迎立公子兰为世子,且献谋臣叔詹出来,方表汝诚心也。

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叔詹对曰:臣闻‘主忧则臣辱,主辱则臣死。’今晋人索臣,臣不往,兵必不。是臣避死不忠,而遗君以忧辱也。臣请往!郑伯曰:子往必死,孤不忍也!叔詹对曰:君不忍于一詹,而忍于百姓之危困,社稷之陨坠乎?舍一臣以救百姓而安社稷,君何爱焉?郑伯涕泪而遣之。

晋侯见叔詹,喝曰:汝执郑国之柄,使其君失礼于宾客,一罪也;受盟而复怀贰心,二罪也。命左右速具鼎镬,将烹之。叔詹面不改色,拱手谓文公曰:臣见得尽言而死。文公曰:汝有何言?詹对曰:君侯辱临敝邑,臣常言于君曰:‘晋公子贤明,其左右皆卿才,若返国,必伯诸侯。’及温之盟,臣又劝吾君:‘必终事晋,无得罪,罪且不赦。’天降郑祸,言不见纳。今君侯委罪于执政,寡君明其非辜,坚不肯遣,臣引‘主辱臣死’之义,自请就诛,以救一城之难。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仁智忠勇俱全,有臣如此,在晋国之法,固宜烹矣!乃据鼎耳而号曰:自今已往,事君者以詹为戒!文公悚然,命赦勿杀,曰:寡人聊以试子,子真烈士也!不一日,郑伯立公子兰为世子,晋师方退。

(选自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打√。
石A申B父C入D城E回F复G郑H伯I曰J孤K未L有M子N闻O子P兰Q昔R有S梦T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子,指古代诸侯王嗣子之称号,在明清两代为亲王嗣子的称号。
B.“解”是“解除”的意思,与“庖丁解牛”的“解”字含义相同。
C.寡人,与“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同义,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D.烈士,文中指刚强不屈、有抱负、志向高远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公不仅和烛武歃血盟誓,停止攻打郑国,还派遣自己的将领和士兵守卫郑国,共同对付晋国,衬托出烛武能言善辩的形象特点。
B.为了让晋军撤退,烛武又为郑伯出谋划策,让他接得到晋侯宠爱的公子兰到郑国做世子,从而得到晋侯的谅解,以达到最终撤军的目的。
C.晋侯认为叔詹不仅凭借职权让郑伯失礼于宾客,并且接受了盟约后却又怀有二心,要对他处以死刑,没想到叔詹却不惧刑罚,誓死力争。
D.叔詹和烛武一样,都很讲究谋略。他列举自己在不同时期对郑伯的言行,在晋侯面前树立自己仁智忠勇的形象,最终被晋侯赦免并释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郑伯谓烛武曰:“秦兵之退,子之力也。晋兵未退,如之奈何?”
(2)汝执郑国之柄,使其君失礼于宾客,一罪也;受盟而复怀贰心,二罪也。
5.叔詹说服郑伯让自己前往晋军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2023-06-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穆公大悦,遂与烛武歃血为誓,反使杞子、逢孙、杨孙三将,留卒二千人助郑戍守,不告于晋,秘班师而去。

晋营于函陵,攻围如故。郑伯谓烛武曰:秦兵之退,子之力也。晋兵未退,如之奈何?烛武对曰:闻公子兰有宠于晋侯,若使人迎公子兰归国,以请成于晋,晋必从矣。石申父曰:武劳矣,臣愿代一行。乃携重宝出城,直叩晋营求见。文公曰:若欲我退兵,必迎立公子兰为世子,且献谋臣叔詹出来,方表汝诚心也。

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叔詹对曰:臣闻‘主忧则臣辱,主辱则臣死。’今晋人索臣,臣不往,兵必不。是臣避死不忠,而遗君以忧辱也。臣请往!郑伯曰:子往必死,孤不忍也!叔詹对曰:君不忍于一詹,而忍于百姓之危困,社稷之陨坠乎?舍一臣以救百姓而安社稷,君何爱焉?郑伯涕泪而遣之。

晋侯见叔詹,喝曰:汝执郑国之柄,使其君失礼于宾客,一罪也;受盟而复怀贰心,二罪也。命左右速具鼎镬,将烹之。叔詹面不改色,拱手谓文公曰:臣见得尽言而死。文公曰:汝有何言?詹对曰:君侯辱临敝邑,臣常言于君曰:‘晋公子贤明,其左右皆卿才,若返国,必伯诸侯。’及温之盟,臣又劝吾君:‘必终事晋,无得罪,罪且不赦。’天降郑祸,言不见纳。今君侯委罪于执政,寡君明其非辜,坚不肯遣,臣引‘主辱臣死’之义,自请就诛,以救一城之难。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仁智忠勇俱全,有臣如此,在晋国之法,固宜烹矣!乃据鼎耳而号曰:自今已往,事君者以詹为戒!文公悚然,命赦勿杀,曰:寡人聊以试子,子真烈士也!不一日,郑伯立公子兰为世子,晋师方退。

(选自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B.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C.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D.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子,指古代天子、诸侯的嫡长子或儿子中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是王爷、诸侯法定继承人的封号。
B.“兵必不解”的“解”是“解除”的意思,与“庖丁解牛”的“解”字含义相同。
C.寡人,与“是赛人之过也”中“寡人”同义,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谈称。
D.烈士,文中指刚强不屈、有抱负、志向高远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公不仅和烛之武歃血盟誓,停止攻打郑困,还派遣自己的将领和士兵守卫郑国,共同对付晋国,衬托出烛之武能言善辩的形象特点。
B.为了让晋军撤退,烛之武又为郑伯出谋划策,让他接受到晋侯宠爱的公子兰到郑国做世子,从而得到晋侯的谅解,以达到最终撤军的目的。
C.晋侯认为叔詹不仅凭借职权让郑伯失礼于宾客,并且接受了盟约后却又怀有二心,要对他处以死刑,没想到叔詹却不惧刑罚,暂死力争。
D.叔詹和烛之武一样,都很讲究谋略。他列举自己在不同时期对郑伯的言行,在晋侯面前树立自己仁智忠勇的形象,最终被晋侯赦免并释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郑伯谓烛之武曰:“秦兵之退,子之力也。晋兵未退,如之奈何?”
(2)乃据鼎耳而号曰:“自今已往,事君者以詹为戒!”
5.叔詹说服郑伯让自己前往晋军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2023-06-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

10 .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史记·项羽本纪》)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选自明·冯梦龙《智囊》)

【注释】①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曰臣,女曰妾。②府:指国库。③子贡:孔子的学生。④赐:子贡的名。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夫子之(微笑)                              秦时与臣(交往)
B.乃《经首》之会(合乎)                 函陵(军队)
C.吾何一牛(吝惜)                                又欲其西封(延伸、扩张)
D.人之力而敝之(因:依靠)                 点也(赞成)
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莫春者,春服既成B.技盖至此乎
C.张良出,要项伯D.以乱易整,不武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端章甫        ②邻之,君之薄也             ③若不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吾老以及人之老   ⑥范增数项王   ⑦族庖更刀   ⑧兴甲兵,士臣
A.①⑦/②③⑤/⑧/④⑥B.①⑦/②⑤/③/④⑥⑧
C.①⑥/②⑤/③⑧/④⑦D.①②⑤⑦/③⑧/④⑥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B.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C.《孟子》是《论语》之后儒家最重要的著作,汉文帝时列为博士科目。宋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到南宋时,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书。
D.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其作品大量使用寓言,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论述哲学观点,《逍遥游》《东施效颦》和《邯郸学步》均出自《庄子》。
5.下列句子与“不然,籍何以至此”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所好者道也
B.冠者五六人
C.夫晋,何厌之有
D.若属皆且为所虏
6.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
7.翻译。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
2023-05-3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