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语段 > 标点符号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3 题号:2280358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

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让我去上学,但既怕我受大个儿同学的欺侮,,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人,荒来荒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一个十多岁的贫而不识字的孩子,很自然的是去作个小买卖——弄个小筐,卖些花生,煮豌豆,或樱桃什么的。要不然就是去学徒,虽然母亲很爱我,但是假若我能去作学徒,或者提篮沿街卖樱桃每天赚几百钱,。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地来了。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

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

1.下列四处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破折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们不该丢掉好奇心,因为这颗星球上的缤纷生命还未被全部探明——差得远呢!
B.我们需要不断努力,为未来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克劳迪娅·戈尔丁
C.苦苦追求的总是得不到,得到的却根本不想要——这也许就是人生的辩证法。
D.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官方页面上,甚至放了一个调查——你有没有读过福瑟的作品?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出了“极富的人”给“穷朋友”带来的压迫感。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取得的?请简要赏析。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在,灵魂在。作为灵魂的载体,故乡就是灵魂的圣地。台湾作家齐邦媛曾在《巨流河》中感叹她父亲齐世英在晚年对大陆的回忆:“[甲]在父亲齐世英的记忆当中,大陆和东北就是他的故乡,而这一意象和他的理想深深地捆绑在了一起,没有一刻忘记过……但那些年岁已经回不去了,故乡也回不去了,只有那份乡愁被遗留下来,难以解开。”这种无处安放的故乡情节和对故乡言之不尽的眷念,使人痛彻心扉

[乙]“人只有一个故乡,虽然外面的世界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但只有在自己的家乡才能真正幸福”。海塞的这句话道出了牵扯我们内心的根源。每个人的灵魂都在流浪,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丙]早起,读《就这样走到了故乡》,感情深沉。往事并不如烟,故乡如刀斧雕琢一般,印刻在了每一个游子的内心深处。回味生命中的悲苦喜乐,余光中、梁实秋、林海音他们那种思乡的感情我或许不能深刻体会,他们笔下的故乡却一定是他们自己的灵魂之城。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载体B.情节C.痛彻心扉D.或许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2020-07-26更新 | 41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喜食清淡,红遍全网的天水麻辣烫对我并没有吸引力,我是被净土寺三个字诱惑而奔赴天水的。想必天河注水的地方,自有它的灵秀之气,能配得上净土的寺庙,必是胜景宝刹之所在。

走过菩提路,跨过普渡桥,留念洗心池,参拜古佛殿,叩拜文殊殿,观瞻金刚殿和罗汉堂。见佛就拜,见花就笑。佛门净地,红尘俗子贸然闯入,不懂亦不言,参拜就是。拜菩萨,拜罗汉,拜金佛,拜玉佛,最终震撼我的还是自然佛。

走近,仰视。一面悬崖峭壁凹凸有致,翠绿色的植被浓密如毛发,黄褐色的土层显露如肌肤,一座天然佛像赫然隐匿其中。任由岁月沧桑,任由风雨侵蚀,佛自岿然不动,稳居山岩。细细打量,佛像宽额圆面,绽放笑颜,安详庄严,眉低目垂俯视人间万化千变。佛如山,山如佛。佛把自己修行成一座山,与日月共长。山把自己修行成一尊佛,供世人膜拜。这样的佛胜过万千金身彩塑,这样是山胜过任何名山大川。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净土寺”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人的菜肴。
B.在这篇文章里,兰考人们笑那起伏的沙丘“贴了膏药,扎了针”。
C.“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
D.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文字,而是指文章。
2.如果把文中划线句改写成“山佛与日月共长,都在岁月中修行,供世人膜拜”。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3.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就”,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我们就是自己的“情绪医生”
(2)见佛就拜,见花就笑
2024-06-05更新 | 131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毛笔之妙,固不待言,我们中国的字画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赖有毛笔为工具。不过毛笔实在不方便,用完了要洗,笔洗是不可少的,至少要有笔套,笔架、笔筒也是少不了的。而且毛笔用不了多久必败,要换新的。僧怀素号称草圣,他用过的笔堆积如山,埋在地下,人称笔冢,那是何等豪奢。欧阳修家贫,其母以荻画地教之学书,那又是何等困苦。自从科举废除,毛笔之普遍的重要性一落千丈,益以连年丧乱,士大夫流离颠沛,较简便的自来水笔、铅笔,以至于较近的球端笔(俗谓原子笔)、毡头笔乃代之而兴。制毛笔的技术也因之衰落。近来我曾搜购“七紫三羊”,无论是来自何方,均不够标准,都是以紫毫为心,秀出外露,羊毫嫌短,不能与紫毫浑融为一体,无复刚柔相济之妙。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有劳亲戚某,略识之无,其子索钱买毛笔,云是教师严命,国文作文非用毛笔不可,某大怒曰:“有铅笔即可写字,何毛笔为?”孩子大哭而去。画荻学书之事,已不可行于今日。此后毛笔之使用恐怕要限于临池的书法家和国画家了。

1.下列各项中的括号,和文中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诗性叙事的一个基本品格是“不失诗人温柔敦厚之旨”,这首先表现在对历史、对历史人物要取一种“了解之同情”(陈寅恪语)的态度。
B.很多人容易把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的“长(zhǎng)”字读成“长短”的“长”。
C.樊川(杜牧)的近体诗以文辞清丽、情韵跌宕见长,形成了自己特殊的风貌。
D.该建筑公司负责的建筑工程全部达到优良工程(的标准)。
2.夸张是用夸大或缩小的词句来形容事物,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给人以启示。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夸张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有铅笔就可以写字,不一定非要用毛笔。”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1-09-27更新 | 5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