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2286059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恨 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于上元元年(760年)在成都所写。②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③草木变衰,指秋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④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千里”从空间着笔,写离家之远,“五六年”从时间着笔,写国家动乱之久。
B.颔联交代了诗人前往蜀地的时间,“老”字表达了诗人希望终老蜀地的愿望。
C.尾联写诗人听到唐军乘胜追敌的消息,表达了对尽快平定叛乱的期待之情。
D.本诗把诗人的遭际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语言质朴,言近旨远,辞浅情深。
2.清范大士《历代诗发》中指出,“五、六言颠倒错乱,极形思忆之状”。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
【知识点】 杜甫(712-770) 羁旅思乡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其五)

杜甫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注】①剩水,指园中水塘之水;②残山,指园中假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与郑广文满怀兴致而来,初见“剩水”“残山”,心中难免产生凄凉之感。
B.颔联“绿”“红”前置,句法灵动,突出了“折笋”“肥梅”给人的视觉冲击。
C.颈联中“金鱼”是何将军的配饰,“金鱼换酒”写出何将军好客及嗜酒豪兴。
D.整首诗一路写来,首颔联所写,主园中景物也,颈、尾联所绘,主景中人也。
2.明人汪瑷说尾联“见宾主相忘之乐”,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乐”的原因。
2023-09-19更新 | 14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②《梁甫吟》:古乐府中的一首葬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先写花伤客心,用衬托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再写万方多难的局势,前因后果,顺理成章;“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颔联从空间和时间上延展开来,形成了宏阔悠远的意境,包括了诗人对国家山河的热爱和民族历史的回忆,其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
C.颈联主要写国家战事,上句的“终不改”,照应颔联的“变古今”;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D.尾联借用典故,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怀抱,表明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体现了卒章显志的艺术特点。
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2-06-01更新 | 14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注】①此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时值安史之乱,诗人寓居于成都草堂。②乌角巾,古代葛制黑色有折角的头巾,常为隐士所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服饰、园中作物和家境等方面向读者介绍了锦里先生。
B.颔联上句借“儿童喜”,从侧面表现了锦里先生热情好客的形象。
C.颔联下句写出了鸟雀因长期见不到陌生人而悠然啄食的情形。
D.颈联中“才”“恰”两字运用精当,透出作者野渡时的惬意之感。
2.请简要赏析诗歌的尾联。
2022-02-07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