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张孝祥(1132-1169)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 题号:2289999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桂州同僚饯别

张孝祥

窗户青红尚湿,主人已作归期。坐中宾客尽邹枚,盛事它年应记。

别酒深深但劝,离歌缓缓休催。扁舟明日转清溪,好月相望千里。

【注】①窗户青红尚湿:出自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湿青红,意为漆色鲜润。②邹枚:汉代邹阳、枚乘的并称,二人都是富于才辩之士。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二句说,新建筑刚落成,词人却和诸位好友告别,平淡叙述中蕴含离情。
B.词人将在座的宾客比作邹阳和枚乘,意在迂回地表达自己的才能无人能匹。
C.下片开始二句描绘了主宾饯别的场景,将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倾泻于笔端。
D.本词直陈与用典错综,实写与虚写结合,叙述与描写交替,笔法灵活多样。
2.本词和《念奴娇·过洞庭》都写到“月”,但写法和意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注]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
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C.“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
D.“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
2.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2018-10-13更新 | 15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张孝祥【宋】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公元1167年(在宋孝宗乾道三年)张孝祥当时正在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后改官离开湖南,乘舟北上,途经洞庭湖畔的黄陵山时,遇风受阻,于是写了这首词。②水晶宫:古代传说水中的宫殿。③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舞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与《念奴娇·过洞庭》泛览湖景相似,写船行湖上所见与感受,体现了作者“多在三湖七泽间”的生活经历。
B.“波神”两句,用“斜阳”点明时间,以“细浪”说明天气变化,开始起风,使用拟人手法说水神有意留我赏景,以幽默语调写行程遇风受阻,实乃妙笔。
C.“明日”两句,运用反问,突出作者在不得已“露宿”时的泰然旷达。
D.下片四句,主要是描写停船后作者的见闻,在龙宫听欢庆之乐,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2.张孝祥词风豪迈,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请以这首词为例谈谈其豪放之特点。
2023-07-03更新 | 9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过洞庭

(南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释】①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②岭表,指五岭以外的地区。经年是指作者被贬担任广南西路经略抚使,在岭南过的一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写词人纵目洞庭,临近中秋,浩瀚的湖面水波不兴,皓月当空,展现出一幅玉宇澄澈的景象。
B.“玉鉴”写出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是指湖面的广阔。偌大湖面上,扁舟一叶,似入仙境般惬意。
C.遭贬岭南,词人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对着北斗星慢慢斟饮,愈发增添了他客居的孤独及贬谪的伤痛。
D.本词既从现实生活入笔叙事,又以瑰丽的想象来描绘秀丽的洞庭风光,在雄奇豪放中给人以精工之美。
2.后人评价“表里俱澄清”一句,“意格俱佳,提携全篇”。请结合全词说说你对这句评价的理解。
2021-05-28更新 | 3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