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 题号:229158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又若鉴秦俗之薄恶,指汉风之奢侈,叹屋壁之被帝服,愤优倡之为后饰。请设庠序,述宗周之长久;深戒刑罚,明孤秦之速亡。诸所以日不可胜,而文帝卒能拱默化理、推行恭俭、缓除刑罚、善养臣下者,谊之所言略施行矣。故天下以谓可任公卿,而刘向亦称远过伊、管。然卒以不用者,得非孝文之初立日浅,而宿将老臣方握其事?或艾旗斩级矢石之勇,或鼓刀贩缯贾竖之人,朴而少文,昧于大体,相与非斥,至于谪去。则谊之不遇,可胜叹哉!

且以谊之所陈,孝文略施其术,犹能比德于成、康。况用于朝廷之间,坐于廊庙之上,则举大汉之风,登三皇之首,犹决壅稗坠耳。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致诸侯之间?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

(节选自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

材料二: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荆,先之以冉有,中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节选自苏轼《贾谊论》)

【注】①屋壁:指普通百姓。②孝文:汉帝刘恒的谥号。③决壅稗坠:决壅,决堤放水。稗坠,稗草成熟后的子粒脱落。④昼:齐地名,在今山东临淄。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谊过长沙A作赋以吊B汨罗C而太史公传D于屈原E之后F明其若屈原G之忠而遭H弃逐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与,指一起、共同,与《兰亭集序》中“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中的“相与”意思相同。
B.廊庙,“廊”指殿下屋,“庙”指太庙。国事必先规划于廊庙,因以“廊庙”借指朝廷。
C.万一,文中指万分之一,表示极少的一部分;现在则常用来指可能性极小的意外情况。
D.之,此处是动词,到、去,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牛何之”中的“之”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以秦为鉴,向朝廷提出多条建议,汉文帝根据贾谊的建议施行恭谨俭约、减轻刑法、善待官吏等政策,国家得到了治理。
B.欧阳修认为,贾谊有能辅佐皇帝的雄才大略,如果能够重用贾谊,那么使汉朝的风尚超过三皇时代,就像决堤放水一样容易。
C.苏轼认为,古代的贤能之士,大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未必都是当时君干的过错。
D.苏轼举孔子、孟子想要得到国君重用的例子,论证了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很难有所作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致诸侯之间?
(2)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5.关于贾谊未被重用的原因,欧阳修和苏轼的看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郾,字广略,姿仪伟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中进士第,补集贤校书郎,累迁吏部员外郎,下不敢欺。每拟吏,亲挟格,褒黜必当,寒远无留才。三迁谏议大夫。穆宗立,荒于游畋,内酣荡,昕曙不能朝。郾进曰:“十一圣①之功德,四海之大,万国之众,其治其乱,系于陛下。自山以东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垒,距宗庙十,百姓憔悴,畜积无有。愿陛下亲政事以幸天下。”帝动容慰谢,迁给事中。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讲学士,旋进中书舍人,谢曰:“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帝惭曰:“朕少间当请益。”高釴适在旁,因言:“陛下乐善而无所咨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帝重咎谢,咸赐锦、币。郾与高重类《六经》要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迁礼部侍郎,出为虢州观察使。先是,上供财乏,则夺吏奉助输,岁率八十万。郾曰:“吏不能赡私,安暇恤民?吾不能独治,安得自封?”即以府常费代之。又诏赋粟输太仓者,岁数万石,民困于输,则又辇而致之河。郾乃旁流为大敖②受粟,窦而注诸艚。民悦,忘输之劳。改鄂、岳等州观察使。自蔡人叛,鄂、岳常苦兵,江湖盗贼显行。郾修治铠仗,造蒙冲,驶追穷蹑,上下千里,岁中悉捕平。又观察浙西,迁检校礼部尚书,卒于官。吏部尚书,谥曰德。郾不藏赀,有辄周给亲旧,为治其昏丧。居家怡然,不训子弟,子弟自化。室处庳漏,无步庑,至霖淖,则客盖而屐以就外位。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闻者服焉

(节选自《新唐书·崔邠传》有删改)


【注】 ①十一圣:穆宗之前的十一个皇帝。 ②敖:通“廒”,储存粮食的仓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 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B.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C.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D.或问其故曰/陕土瘠而民劳/吾抚之/不暇犹恐其扰/鄂土沃民剽/杂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贵知变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古代的官署,隋唐起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等事宜。
B.《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论语》《周易》和《春秋》六部经书。
C.赠,追赠,古代皇帝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D.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军队住一宿也叫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郾为人耿直,善于劝谏皇帝。他从祖上基业、国家安危和百姓生计的角度直谏穆宗勤于朝政,后委婉劝谏敬宗习读儒家经典;他的建议都被采纳。
B.崔郾推行善政,体恤百姓疾苦。他在虢州修建粮仓和运粮通道,免去了百姓长途运粮之苦;在鄂州、岳州整治军务,消除了老百姓所受的盗匪之患。
C.崔郾居室简陋,关心亲朋故友。他的房屋低湿又没有走廊,客人在雨天只能站在屋外;他不积蓄钱财,经常周济亲朋好友,供他们办理婚丧大事。
D.崔郾忠于职守,严格要求官员。他在吏部任职,亲自考查官员,注重选拔人才;在虢州为官,对下属官吏不赡养父母、不体恤百姓的行为给予了严厉批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
(2)治虢以宽,经月不笞一人。及莅鄂,则严法峻诛,一不贷。
2018-05-10更新 | 3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丰乐亭记

欧阳修

①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②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③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

④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醒心亭记

曾巩

①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②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③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④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宴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修尝考其山川,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       按:按照
B.又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幸:期望,希冀
C.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                              滋:滋润
D.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于下          憾:怨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修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夷狄鸟兽草木生者,皆得其宜
B.欲问事,而遗老尽矣!                            可不喜且幸欤!
C.尝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       又得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
D.乐其地僻事简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B.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C.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D.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均能表现丰乐亭和醒心亭所在地滁州“山川美”的一组是
①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②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③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
④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⑤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⑥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③④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乐亭记》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B.《醒心亭记》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丰乐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乐”贯穿全篇。
C.《丰乐亭记》说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尽管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享清凉。
D.《醒心亭记》第②段结尾句作者写了两个“善”。第一个“善”是说这个亭子建得好,可让游人在山水美景中乐而忘归;第二个“善”是说亭的名字取得好,“醒心”二字合乎造亭的初衷。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2)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3)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7.两篇文章所记之亭,均在滁州,位置相邻,但命名不同,请根据文章内容分别说明“丰乐亭”和“醒心亭”命名的缘由。
2020-04-03更新 | 18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

愈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为作《进学解》以自谕。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乃贬潮州刺史。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廷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文本二: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
B.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
C.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
D.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
2.下列对文本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弹劾时用的一种文体,侧重于议论。
B.卒,古代对“死”的讳称。《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语义不同。
D.韩愈,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包括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才华出众但仕途坎坷。朝廷派他去安抚镇州的王廷凑,元稹替他鸣不平感到可惜,认为韩愈的才华无法得到施展。
B.韩愈重视师道,愤世嫉俗。韩愈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深刻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韩愈幼年丧父,勤奋好学。他从开始读书,每天都能记诵几千几百字,等到长大,能够完全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
D.韩愈正直敢谏,多次被贬。韩愈很反感唐宪宗供奉佛骨,于是上表反对,因言辞激烈触怒皇帝,差点被皇帝处死,在众人的求情下,被贬为潮州刺史。
4.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韩愈是如何对王廷凑的士卒进行招抚的?请根据文本一简要概括。
2024-04-03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