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2 题号:993791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丰乐亭记

欧阳修

①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②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③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

④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醒心亭记

曾巩

①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②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③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④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宴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修尝考其山川,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       按:按照
B.又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幸:期望,希冀
C.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                              滋:滋润
D.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于下          憾:怨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修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夷狄鸟兽草木生者,皆得其宜
B.欲问事,而遗老尽矣!                            可不喜且幸欤!
C.尝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       又得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
D.乐其地僻事简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B.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C.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D.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均能表现丰乐亭和醒心亭所在地滁州“山川美”的一组是
①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②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③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
④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⑤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⑥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③④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乐亭记》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B.《醒心亭记》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丰乐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乐”贯穿全篇。
C.《丰乐亭记》说滁州介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尽管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享清凉。
D.《醒心亭记》第②段结尾句作者写了两个“善”。第一个“善”是说这个亭子建得好,可让游人在山水美景中乐而忘归;第二个“善”是说亭的名字取得好,“醒心”二字合乎造亭的初衷。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2)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3)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7.两篇文章所记之亭,均在滁州,位置相邻,但命名不同,请根据文章内容分别说明“丰乐亭”和“醒心亭”命名的缘由。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畴,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度海溺水,悸而,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话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入谓勃为腹稿。

(选自《新唐书·王勃传》有删改)

(乙)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盂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选自《滕王阁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B.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C.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D.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勃往省”与“汝来省吾”(《祭十二郎文》)两句中的“省”字含义相同。
B.“悸而卒”与“保卒余年”(《陈情表》)两句中的“卒”字含义不同。
C.“勃属文”与“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羽之死》)两句中的“属”字含义不同。
D.古人十分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比如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前者以拱手示意为主,后者以叩头跪拜为主。如果走过长者尊者面前,需小步快走,就如《滕王阁序》的“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勇于自荐,主动抓住机会。唐高宗麟德初年,官员刘祥道奉旨巡行关内,王勃给他上书自陈,刘祥道就上表朝廷推荐王勃。
B.王勃私杀罪奴,因之招祸。王勃被革除官职后,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藏在王勃住所,他担心事情泄露,杀死了这个官奴。
C.王勃戏作《檄英王鸡》触怒高宗。当时皇子们经常玩斗鸡游戏,王勃写了一篇檄文,高宗听说以后非常生气,就把王勃逐出了王府。
D.王勃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在都督举办的宴席上,众宾客都不动笔作文,只有王勃毫不推辞为文,因其文章奇妙,被都督赞为天才。后王勃在探望父亲的途中不幸落水而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2)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2023-02-26更新 | 8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煦,涿州归义人也。煦为人美风仪,为定州王处直观察推官。明宗时,累迁兵部侍郎居职。明宗素重煦而爱其风韵,迁端明殿学士。废帝入立,迁吏部尚书、门下侍郎,监修国史。

初,废帝入,问三司使王玫:“帑①廪之数几何?”玫言:“其数百万。”及责以赏军而无十一,废帝大怒,罢玫,命煦兼判三司。煦性察,而嫉三司蠹敝尤甚,乃煦计文簿,核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②除之。往时吏幸积年之负盖而不发,因以把持州县求贿赂,及煦一切躅除,民间欢然以为德,而三司吏皆沮怨。先是,冯道与煦为姻家而同为相,道罢,李愚代之。愚素恶道为人凡事有稽失者必指以诮煦曰此公亲家翁所为也煦性少容恕而愚特刚介遂相诋诟相府史吏恶此两人刚直,因共扬言,其事闻,废帝并罢之,以煦为右仆射。是时,三司诸吏提印聚立月华门外,闻宣诏罢煦相,皆欢呼相贺曰:“自此我曹快活矣!”

煦在相位,不习典故。初,明宗,太常卿崔居俭以故事当为礼仪使,居俭辞以祖讳蠡。冯道改居俭秘书监,居俭快快失职。中书舍人李详为居俭诰词,有“闻名心惧”之语,煦辄易日“有耻且格”。居俭诉曰:“名有令式,予何罪也?”当时闻者皆传以为笑。及为仆射,入朝遇雨,移班廊下,御史台吏引仆射立中丞御史下,煦诘吏以故事,自宰相至台省皆不能知。及道为司空,问有司班次,亦皆不能知,由是不入朝堂,俟台官、两省入而后入,宰相出则随而出。至煦为仆射,自以由宰相罢,与道同,乃随道出入,有司不能弹正,而议者多窃笑之。以目疾罢为太保,是岁,年六十。

(摘编自《新五代史·刘煦传》,有删节)


【注】①帑:读“tāng”,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2蠲,读“juān”,除去,免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愚素恶道为人/凡事有稽失者/必指以诮煦曰/此公亲家翁所为也/煦性少容恕/而愚特刚/介遂相诋诟/
B.愚素恶道为人凡事/有稽失者/必指以诮煦曰/此公亲家翁所为也/煦性少容恕/而愚特刚介/遂相诋诟/
C.愚素恶道为人凡事/有稽失者/必指以诮煦曰/此公亲家翁所为也/煦性少容恕/而愚特刚/介遂相诋诟/
D.愚素恶道为人/凡事有稽失者/必指以诮煦曰/此公亲家翁所为也/煦性少容恕/而愚特刚介/遂相诋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士,古代掌管编纂撰述的官称,按不同职称冠予头衔,如侍读学士,翰林院学士等。
B.尚书,中国古代官职名称之一。隋代开始设六部,六部各部以侍郎、尚书为正副长官。
C.讳,又称避讳,意思是封建君主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D.崩,又称驾崩,指古代皇帝或皇太后的去世。诸侯去世称为“薨”,士大夫去世称为“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煦受到唐明宗的赏识与重用。唐明宗一向敬重刘煦其人,喜欢他的风度和韵致,亲自提拔他担任兵部侍郎,使他升为端明殿学士。
B.刘煦敢于改革弊政。他兼管三司后,痛恨三司严重侵吞官银的弊病,在账簿上一一查看计算,核对虚实,并采取了一系列除弊措施。
C.刘煦因刚直遭罢相。相府的官吏忌恨他和李愚刚直,宣扬他们二人的不合,唐废帝得知后,罢免了二人的宰相,任命刘煦为右仆射。
D.刘煦不习典章掌故。他在担任宰相时,改动中书舍人李详为崔居俭的事起草的朝廷文告;进入朝堂时,不能确定正确的顺序,一时被传为笑谈。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煦一切蠲除,民间欢然以为德,而三司吏皆沮怨。
(2)乃随道出入,有司不能弹正,而议者多窃笑之。
2018-04-07更新 | 9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建封辟府推官。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改江陵法曹参军。元和初,权知国子博士,分司东都,三岁为真。初,宪宗将平蔡,命御史中丞裴度使诸军按视,及度以宰相节度彰义军,宣慰淮西,奏愈行军司马。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相。王公士人奔走膜拜,至为夷法灼体肤,委珍贝,腾沓系路。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初,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令其属秦济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袁人以男女为隶,过期不赎,则没入之。愈至,悉计庸得赎所没,归之父母七百余人。因与约,禁其为隶。

愈与人交,终始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嫂郑丧,为服期以报。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
B.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文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
C.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
D.七世祖茂/有功于后魏/封安定王/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兄,长兄。古有长兄如父之说,父逝,长子需照顾弟妹以尽扶养、教育之责。
B.宫市,唐德宗时派宦官在长安购买民间货物,称“宫市”,付价甚少或不付价。
C.权知,代掌某官职。也就是暂行某官职的职权,与之同意的字还有拜、假、署、除等。
D.《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同样指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喜好读书,学识甚为渊博。他每天识记上千个字,长大后通晓《六经》、诸子百家学说,后来考中进士。
B.韩愈耿直忠贞,敢于犯颜直谏。他因上疏直陈宫市之弊,触怒德宗,被贬为阳山令,后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
C.韩愈尽职守责,关心民生疾苦。在潮州刺史任上,他因鳄鱼之患亲往祝祷;在袁州,又着手解决了以儿女为隶的积弊。
D.韩愈为人真诚,乐于成全后辈。他与人交往,绝不欺诈善变;指点后辈,态度始终如一,从不推辞,常常帮助后辈取得成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
(2)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
5.韩愈在其嫂郑氏离世后,为何要“服期以报”?
2023-11-02更新 | 1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