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王安石(1021-108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4 题号:22941603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二十一日东园桃李未开有感二首(其一)

张耒

日惨东风正怒号,小园寂寂闭蓬蒿。

可能春色如人事,独发玄都观里桃

后殿牡丹未开

王安石

红祺未开知婉娩,紫囊犹结想芳菲。

此花似欲留人住,山鸟无端劝我归。

【注】①玄都观里桃:指新贵和趋炎附势之徒。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诗写春天已经到来,却日色惨淡、东风怒号,小园里一片岑寂,环境萧条。
B.张诗题目写诗人发现东园桃李未开,诗歌第二句的“小园寂寂”对此应是照应。
C.王诗“红褀未开”“紫囊犹结”写牡丹花苞外形,“婉娩”“芳菲”只能想象。
D.两首诗第三句“春色如人事”“似欲留人住”都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生动。
2.两首诗关注的都是未开之花,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

王安石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岩峣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低心事折腰。

[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这一年作者31岁,任舒州通判。昌叔:王安石的妹夫。②岩峣:高山。③分:甘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
B.颔联写作者登高赏菊,“红”对“绿”,“紫”对“黄”,色彩斑斓,场面欢乐。
C.第五句诗中有画,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画面开阔,气韵生动。
D.本诗既有登东山所见实景,也有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情思,表达心志。
2.这首诗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毛泽东《沁园春·雪》中都提到了“折腰”,各自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2020-03-23更新 | 25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舟中读书

王安石

冉冉木叶下,萧萧山水秋。

浮云带田野,落日抱汀洲。

归卧无与语,出门何所求。

未能忘感慨,聊以古人谋。


【注】①读书是士大夫的爱好与兴趣,史载王安石更是因读书而博学,读书对他也是不可或缺的事。1050年,王安石被授殿中丞,但他没有赴任,而是去往高邮居住,此诗即作于赴高邮途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冉冉”“萧萧”既是叠词,又是拟声词,将秋日山水之萧瑟表现得淋漓尽致。
B.“归卧无与语”实为倒装,正因为没有“与语”的对象,诗人才只能回来躺在舟中。
C.颈联下句,诗人反问自己,“出门”去却不知所求为何?表现出宏博巨儒的自信。
D.尾联扣题,直抒胸臆,诗人感慨之余还是选择了“与古人谋”,以读书来自我愉悦。
2.简要赏析颔联的妙处。
2022-07-02更新 | 26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午 枕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记载,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叙事点题,诗人午后就枕而眠,醒来梦境已悠然远去,“百年”二字写出梦中所历时间之长。
B.第二句化用萧史、弄玉之典,感慨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长留梦境之中,表达了对梦境的留恋。
C.颔联写了野草的花开花落,鸣鸠的相乳相酬,句句是景语,句句亦是理语,景理结合,颇具深意。
D.“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描写朱户画楼兴废迭代的情状,对比之中抨击了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019-03-05更新 | 6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