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河源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一 期中 2024-05-24 17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更加接近事实的解释是,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只是想换换口味,吃点别的东西。

为了解藜麦的种植情况,我去了秘鲁科尔卡山答,这里在印加时代以前就得到了开垦。藜麦是一种美丽的作物,拥有深红色或金黄色的巨大种球。在安第斯山的这片区域,人们在梯田上同时种植藜麦以及当地特有的玉米和马铃薯品种。“国外需求绝对是一件好事,”我的秘鲁向导杰西卡说道,“农民非常高兴,所有想吃藜麦的人仍然买得起这种食物。”她还解释了另一个好处。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现在,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利马人终于开始尊重我们这些高原人和我们的传统了。”玻利维亚西南部有一片遥远而不适合居住的区域,那里到处都是盐湖和休眠火山。在那里,我看到了由藜麦资金支持的当地急需的开发和旅游项目。千百年来勉强能够养家糊口的自耕农开始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投资。我在2017年4月听到的玻利维亚人对于该作物的唯一抱怨是,日益增长的供给正在拉低价格。玻利维亚的藜麦种植面积增长了两倍多,从2007年的5万公顷增长到2016年的18万公顷。马克·贝勒马尔后来对我说:“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结局,因为它的价格不太可能再度回升。”在风景如画的科尔卡山谷,当太阳落山时,我问杰西卡,欧洲和北美的消费者是否应该为吃掉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的食物而感到内疚。我可以猜到答案,但我想听到当地人的亲口否认。“相信我,”杰西卡笑道,“我们有许多藜麦。”

乍一看,这一关于食物热潮、全球贸易和消费者忧虑的事件讲述了谎言被揭穿的过程。不过,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各行各业有经验的沟通者会通过片面的事实、数字、背景呈现某种世界观,从而影响现实。在这个例子中,新闻工作者和博主出于高尚的理由引导消费者远离藜麦:他们由衷地为一个贫困群体感到担忧,害怕狂暴的全球贸易风潮会危及这一群体的利益。我们很早就知道这一点:每个新手辩论者和犯错误的小学生都知道如何挑选最有利于自己的真相。不过,我们可能不知道这些真相为沟通者提供了多大的灵活性。很多时候,你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描述一个人、一件事物或者一起事件,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实性。我将它们称为“竞争性真相”。

(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刘清山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藜麦适合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食用,并且由于其营养均衡,被美国宇航局认为是宇航员食物的理想之选。
B.“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中的“此”,指一些人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这一做法。
C.藜麦的大面积种植,让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也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
D.作者认为,尽管一些媒体引导消费者远离藜麦的做法值得商榷,但是其出发点却不是恶意的,他们为当地的贫困居民感到担忧。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当一起事件超出了我们直接观察的范围时,有些人会根据他人提供的信息,并结合自己的判断,形成对该事件的看法。
B.“它的价格不太可能再度回升”,可能是因为市场对蔡麦的需求量不再大幅增加,而藜麦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供给日益增长。
C.“新手辩论者都知道如何挑选最有利于自己的真相”,可见他们都选择有助于推进个人意图的真相,这些真相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D.从藜麦事件可以发现,一组片面的事实编织在一起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而这场良心危机可能会对玻利维亚和秘鲁当地的居民造成真正的伤害。
3.下列不属于介绍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竞争性真相”的一项是(       
A.《独立报》通过片面的事实和数据,称藜麦价格的上涨使玻利维亚人吃不起藜麦了。
B.《纽约时报》直接援引他人研究,得出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的结论。
C.《卫报》使用了具有明显倾向性的标题强调黎麦价格上涨对藜麦种植者造成的伤害。
D.《独立报》2013年发表了一篇报道后,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4.下列对作者证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所采用的方法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列举西方媒体对玻利维亚和秘鲁等藜麦种植区相关事例的报道来证明并批判“竞争性真相”的大量存在。
B.第二段引出马克·贝勒马尔等人的质疑,引用相关经济学家的调查论证来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
C.第三段作者亲自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借助实地考察的真相对报道中的错误信息进行批驳。
D.最后一段以新手论辩与犯错误小学生的自我辩护技巧进行类比,借助常规逻辑认知批判报道中的“竞争性真相”。
5.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德盛合鞋店

叶星

德盛合鞋店在县城北关,名字挺响亮的,其实就俩人儿。

师傅姓龚,山东人,大身板,不爱说话。他年轻时在京城的内联升学过徒,制鞋技艺高超,特别擅长手工缝制舒适耐穿的千层底圆口布鞋,连日本宪兵队山田队长都喜欢他做的鞋。

徒弟叫顺子,本地人,十七八岁的机灵后生,个头儿不小,但还没有长开,走路总爱弓着腰,像根大豆芽似的。

1936年,城北山区一带活跃的抗联队伍日渐壮大,日伪军惶恐不安。日本宪兵队为此专门从城里抽调出一批由鬼子、伪军还有警察组成的小队,天天荷枪实弹地把守在北门——这是从北边驾车进城的必经之处。

这天一早,身着便衣的山田队长便踱进了德盛合店内。阳光照在斑驳的小木桌上,照着上面摆放着的弯锥、针锥、鸭嘴钳、老虎钳、锤子等工具。身披朝晖的龚师傅正坐在小板凳上,垂首弓腰、两膝顶着高约两尺的夹板,专心致志地劈线、穿针,然后用弯锥在鞋帮底部扎出一个小圆眼,再动作熟练地用左右两根弯针从圆眼里交叉穿过,然后将麻线在针头处绕圈、盘扣,再拽线、提帮、勒紧、锤平……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眼前这个“大人物”的到来。

顺子当然看到了,但他打心眼儿里讨厌这些东洋鬼子,甚至连给他们做鞋时都要偷偷啐上几口。师傅则不然,他是个纯正的手艺人,信奉的是贴在墙上的那些祖师爷的训教——什么“亲疏一致、童叟无欺”,什么“工必为之纯,品必为之精,业必为之勤,行必为之恭,信必为之诚”等等。无论是有钱有势的达官贵人,还是引车贩浆的平头百姓,甚至这些嚣张跋扈的东洋鬼子,师傅都等同视之。用他的话讲:“来的都是客,是咱们手艺人的衣食父母。”

山田并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龚师傅做鞋,仿佛在欣赏演出。就在方才,他得到消息,昨天夜里又有五辆日军的运输车遭到抗联队伍伏击,损失相当严重。运输车里是重要物资,关于运输物资的消息也一直严密封锁。这么严格的保密工作,这么严格的关卡,究竞是谁把消息传给了山里的抗联队伍?

龚师傅注意到山田的到来,但他并未搭话,只是示意顺子倒茶待客,甚至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师傅经常跟顺子讲,编鞋讲究一气呵成,尤其纳到拐弯处绝不能起身休息,否则力度就不均匀,会影响成品质量,招牌就砸了。

山田倒也不介意,他并没有喝茶,两眼仍直勾勾地盯着龚师傅干活儿。德盛合制鞋的每一道工序都有讲究,比方说制底,就包括切底、包签、圈边、纳底、锤底五道工序。单说纳底,“一字底”要纳2100针,“十字底”就是4200针,多一针不可,少一针不行,就这么讲究。纳好以后,不管横看、竖看、斜看,针脚都是一条线。龚师傅出神入化的技艺,把小鬼子给看呆了。

顺子拿出一摞纳好的鞋底,先用清水闷湿,使麻线吸足了水,然后再用锤子反复锤打。麻线经过浸湿和锤打后,逐渐变成了一个坚实的麻钉,这样的千层底磨损后也不易脱裂。顺子把锤好的鞋底依次放到窗口的阴凉通风处。经过两个时辰的阴干后,一双舒适耐穿的千层底布鞋就算做成了。或许是带着气,顺子这天锤打起鞋底来格外卖力,“乒乒乓乓”的声响响彻整个店铺。山田听出其中“送客”的意味,只好悻悻地走了。

一般来说,这些锤底的力气活儿都是顺子分内的工作。只有在极个别的情况下,比如像昨天下午老钟叔来,师傅才会亲自上手。老钟叔是走街串户的货郎,也是师傅在这里为数不多的老乡,又是同村,两人自然走得更近些。老钟叔每次路过德盛合鞋店,总会进来歇歇脚,讨口水喝。他这人很讲究,不是带包茶,就是扔下一盒烟,反正从不空手来。只要不忙,师傅总要陪他喝喝茶,抽根烟。有意思的是,这老哥儿俩虽关系近,但都是“闷葫芦”,经常是二人默坐,不交一语。烟一根一根抽,茶一口一口喝,直到客人起身告辞,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话。不过临走时,师傅总要把老钟叔脚下穿的千层底布鞋脱下来,亲自上手,锤锤底,有时还要补两针,这才显出他们之间与众不同的浓浓乡情。每逢这时,顺子便识趣地躲在一边,或忙自己手中的活儿,或帮着端茶递烟。

顺子其实并不知道,德盛合鞋店就是当年地下党设在县城的秘密情报站,寓意“得胜·和平”。八十多年后,我在翻阅县志资料时,见到一段文字,印证了这段史实。龚师傅他们当年传递情报的玄机,就在老钟叔的那双千层底圆口布鞋的鞋底上,也就是龚师傅亲手锤打过的地方……

今年清明,我在县党史办同志的陪同下,专程去探访德盛合鞋店旧址。如今那里早已开发成了一家很大的菜市场,里面菜品丰富,烟火气很浓。当我们颇费周折地寻找到当年鞋店的准确方位时,蓦然发现,在一家合资企业的巨型广告牌下,摆放着两双似曾相识的老式千层底圆口布鞋,旁边还有一瓶开了盖的白酒、两根燃着的香烟……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介绍德盛合鞋店的名气和人手,名气很大,但“就俩人儿”,间接表现出这“俩人儿”的能干。
B.德盛合鞋店在“县城北关”,暗示这里是交通站,因此“城北”山区一带抗联队伍日渐壮大起来。
C.在日军对运输消息的严密管控下,抗联队伍伏击了运输车,这制造了悬念,让故事更加引人人胜。
D.“多一针不可,少一针不行,就这么讲究”,这体现了龚师傅制鞋不仅注重工序,而且干活细致。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介绍龚师傅和老钟叔见面时的情形,为下文交代德盛合鞋店是当年的秘密情报站及其传递情报的方式做了铺垫。
B.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不可小觑,如顺子这个人物形象既凸显了龚师傅作为“手艺人”对手艺的重视,又推动了情节发展。
C.对龚师傅制鞋过程的细节描写,同《荷花淀》里对水生嫂月夜编苇席的场景描写一样,都表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D.本文的抗日故事,同王愿坚在《党费》中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故事一样,都塑造了机智动人的地下党形象。
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9.本文在叙事时注重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向,字子回,亡其世贯,或曰泾州人,托外祖母隐陆浑山。工草隶,能一笔环写百字,若萦发然,世号“连锦书”。强志于学,每卖药,即市阅书,遂通古今。

玄宗开元十年,召入翰林,兼集贤院校理,侍太子及诸王为文章。时帝遣使采择天下姝好,之后宫,号“花鸟使”;向因奏《美人赋》以讽,帝善之,擢左拾遗。天子数校猎渭川,向又献诗规讽,进左补阙。帝自为文,勒石西岳,诏向为镌勒使。

以起居舍人从帝东巡,帝引颉利发及蕃夷酋长入仗内,赐弓矢射禽。向上言:“鸱枭不鸣,未为瑞鸟;豺虎虽伏,弗曰仁兽。况突厥安忍残贼,莫顾君父,陛下震以武义,来以文德势不得不廷故稽颡称臣奔命遣使。陛下引内从官,陪封禅盛礼,使飞镞于前,同获兽之乐,是狎呢太过。或荆卿诡动,何罗窃发,逼严,冒清尘,纵醯单于,污穹庐,何以塞责?”帝顺纳,诏蕃夷出仗。久之,迁主客郎中,专侍皇太子,眷赉良异。

始,向之生,父发客远方不还。少丧母,失墓所在,将葬,巫者求得之,不知父在亡,招魂合诸墓。后有传父犹在者,访索累年不获。它日自朝还,道见一老人,物色问之,果父也。下马抱父足号恸,行人为流涕。帝闻,咨叹,官发朝散大夫,赐锦彩,给内教坊乐工,娱怿其心。

向终丧,再迁中书舍人,改工部侍郎。卒,赠华阴太守。尝以李善释《文选》为繁酿,与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等更为诂解,时号《五臣注》。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何罗,莽何罗,西汉人,曾谋刺武帝。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来以文A德B势C不得D不廷E故F稽颡G称臣H奔命遣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表示时间,作状语,与《烛之武退秦师》“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朝”用法相同。
B.内,是通假字,通“纳”,与《鸿门宴》“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的“内”用法相同。
C.跸,指的是古代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也用来泛指跟帝王行止有关的事情。
D.远方,与《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学者”都是古今同义词。
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向家世不详,擅长草书、隶书,记忆力强,通晓古今;曾经认为李善注释的《文选》太繁杂,和吕延济等人重新作了注解。
B.玄宗器重吕向:让他陪侍太子及诸王撰写文章,让他担任镌刻使将玄宗自己写的文章刻在西岳的大石上,让他跟随东巡。
C.皇帝下诏命蕃夷从仪仗内撤出去后,过了很久,升任吕向为主客郎中,让他专门陪侍太子,以此来彰显他受到的特殊重视和赏赐。
D.吕向曾多年寻找他的父亲但是没有找到,一天从朝中返回的路上偶遇了父亲,他们父子相认的情景让路上的行人为之落泪。
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因奏《美人赋》以讽,帝善之,擢左拾遗。
(2)使飞镞于前,同获兽之乐,是狎昵太过。
14.吕向三次上言规劝皇帝的具体目的分别是什么?
2024-05-2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二十一日东园桃李未开有感二首(其一)

张耒

日惨东风正怒号,小园寂寂闭蓬蒿。

可能春色如人事,独发玄都观里桃

后殿牡丹未开

王安石

红祺未开知婉娩,紫囊犹结想芳菲。

此花似欲留人住,山鸟无端劝我归。

【注】①玄都观里桃:指新贵和趋炎附势之徒。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诗写春天已经到来,却日色惨淡、东风怒号,小园里一片岑寂,环境萧条。
B.张诗题目写诗人发现东园桃李未开,诗歌第二句的“小园寂寂”对此应是照应。
C.王诗“红褀未开”“紫囊犹结”写牡丹花苞外形,“婉娩”“芳菲”只能想象。
D.两首诗第三句“春色如人事”“似欲留人住”都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生动。
16.两首诗关注的都是未开之花,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2024-05-27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幅抒情主人公怅惘地站在路边,向故乡的方向深情凝望的场景。

(2)秦观《鹊桥仙》中“____________”两句与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用稳固树木根本,开浚泉流源头的系列比喻,引出了中心论点“____________”。

2024-05-24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分,是一年中昼夜长的两天之一。所谓“分”,指昼夜平分。《春秋繁露》:“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之前,夜长于昼;春分之后,昼长于夜。时入春分,昼日渐长,阳气渐盛,宣示着大地彻底告别了___A___的严冬,洋溢着温暖与活泼的___B___的春天则正式来临。对于以农耕为事的中国古人来说,春分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节点。

)在民间,万象盎然的春分,正是忙春耕的好时节。()春回大地,万物阜盛,()农人们也到了忙碌的时候。中国南北各地多有春分当天送春牛图的习俗。()所谓春牛图,是一种绘有黄牛耕田图样的日历,将春牛图贴在家中后,人们___ C ___,准备用春日的耕耘开启一年的收获。吃春菜、喝春汤也是春分的常见活动,新鲜可爱的当春菜蔬,带来浓郁的春意,引箸举杯之间,恰是春光洋溢。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下列句子中的“等”与文中加点的“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他正襟危坐等着客人的到来。
B.饮鸩止渴的近义词有饥不择食等。
C.商场不应把名牌与普通产品等量齐观。
D.用人时应完全打破等级、门户之见。
20.“民歌里也唱道:‘二月惊蛰并春分,耕田种作乱纷纷。’”这句话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024-05-24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聚集的鸟群喜欢“排兵布阵”,比如迁徙的大雁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降低鸟群飞行的能量成本,研究表明,大雁在“人”字飞行时可以比它们单独飞行时节省12%~20%的能量,有助于鸟群进行更长时间的飞行。另外,保持队形还能使每只鸟都能看到同伴的位置,避免鸟类之间相互碰撞,毕竟个体多起来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不过,对于一些大型宽翅猛禽来说,______,因为它们大多会孤身上路,独自完成迁徙。______,因为白天太阳加热空气带来的热气流可以支撑它们远距离翱翔。

鸟类的迁徙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随着人类越来越多地介入自然,鸟类在迁徙过程中很容易与人造物体发生碰撞,比如与建筑物的玻璃窗和栏杆、电线和信号塔、车辆等的碰撞。毫不夸张地说,候鸟的每一次迁徙都是一场勇气的赞歌,为此希望人类______,给予它们更好的迁徙环境。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请简述第一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0个字。
2024-05-24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络之上,新闻新片新鲜事,总会招来各种雪片般的跟帖,或怒赞,或痛贬;微博微信客户端,总有大量匠心独运的原创,或让人捧腹,或让人流泪。又有很多时候,发布信息变成了造谣惑众,讨论交流变成了站队骂架,观点碰撞变成了语言暴力。“有话好好说”,成为塑造“新集体生活”最重要也最急需的一种规则。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5-2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6-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欧阳修(1007-1072)  《新唐书》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王安石(1021-1086)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一般词语  语句复位  熟语(含成语)  词义选择+表达
21-220.65情境补写  概括要点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生活体验  引语式材料  媒介素养  规则 秩序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