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552 题号:2614518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地图!”

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右手持匕首之揕:刺
B.尽失其度:制度
C.皆殿下陈:排列
D.八创被:受
2.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物币:礼品
B.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曰谢:道谢
D.图而匕首见穷:穷尽
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自而起③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
②乃其匕首提秦王④乃引其匕首秦王
A.两个“引”字相同,两个“提”字不同
B.两个“引”字相同,两个“提”字也相同
C.两个“引”字不同,两个“提”字相同
D.两个“引”字不同,两个“提”字也不同
4.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故荆轲逐秦王②而乃手共搏之
③侍医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④遂拔击荆轲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5.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A.秦王刚绕过柱子逃走,士兵们惊慌急追,不知道怎么办。
B.秦王正绕着柱子跑,士兵们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
C.秦王刚绕过柱子逃走,仓促之间,惊慌急追,不知道怎么办。
D.秦王正绕着柱子跑,仓促之间,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
6.下列对“易水诀别”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C.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7.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荆轲形象。
14-15高一上·北京·期末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江谧字令和,济阳考域人也。祖秉之,临海太守,宋世清吏。父徽,尚书都官郎,吴令,为太初所杀。谧系尚方,孝武平京邑,乃得出。解褐奉朝请,辅国行参军,于湖令,强济称职。宋明帝为南豫州,谧倾身奉之,为帝所亲待。即位,以为骠骑参军。谧转尚书度支郎,俄迁右丞,兼比部郎。
泰始四年,江夏王义恭第十五女卒,年十九,未笄。礼官议从成人服,诸王服大功。左丞孙夐奏:“《礼记》女子十五而笄,郑云应年许嫁者也。其未许嫁者,则二十而笄。射慈云十九犹为殇。礼官违越经典,于礼无据。”博士、太常以下皆免赎论;谧坐杖督五十,夺劳百日,谧又奏:“夐先不研辨,混同谬议。准以事例,亦宜及咎。”诏“可”。
出为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政治苛刻。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僧遵裂三衣食之,既尽而死。为有司所奏,征还。明帝崩,遇赦得免。为正员郎,右军将军。太祖领南兖州,谧为镇军长史、广陵太守,入为游击将军。性流俗,善趋势利。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建元三年,为左民尚书。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寻敕曰:“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谧才长刀笔,所在事办。太祖崩,谧称疾不入,众颇疑其怨不豫顾命也。世祖即位,谧又不迁官,以此怨望。时世祖不豫,谧诣豫章王嶷间曰:“至尊崩过疾,东宫又非才,公今欲作何计?”世祖知之,出谧为征虏将军、镇北长史、南东海太守。未发,上使御史中丞沈冲奏谧前后罪,诏赐死,时年五十二。
(《南齐书·列传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B.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 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C.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D.元徽末/朝野咸属意/建平王景素谧深自委结/景素事败/仅得免祸/苍梧王废后/物情尚怀/疑惑谧独竭诚/归事太祖/以本官领尚书左丞/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即脱去官服,解除职务。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 的布衣,也叫“褐”。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C.大功这里指服丧九个月穿的丧服。古代丧服分为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 功、缌麻,为不同的亲属服丧要穿相应的丧服。
D.东宫在古代一般指太子居地,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亦借指太子。《诗经》有“东宫之妹,邢侯之姨”的诗句,说明至少在东周时,东宫就借指太子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谧做辅国行参军和于湖令时,尽职尽责。宋明帝当初担任南豫州刺史时,江谧倾力侍奉, 被明帝当作亲信看待,后明帝即位,让江谧担任骠骑参军。
B.当时左丞孙夐上奏指出礼官提议的错误后,江谧因罪过受到惩罚,便又上奏指出孙夐附和错误议论,当追究其责任,使得孙夐也受到惩罚。
C.江谧秉性鄙俗,善于逢迎。他曾巴结建平王景素,后又归附太祖,诸皇子离开朝廷到自己的封地做藩王时用文武主帅的事,都委派江谧料理。
D.江谧长于文案,办事能力强。太祖驾崩,江谧谎称有病不上朝,大家很怀疑他抱怨未能受太祖临终托付。世祖即位,得知此事,对他心怀不满,下令赐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僧遵道人与谧情款,随谧莅郡,犯小事,饿系郡狱。
(2)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
2016-12-13更新 | 4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景公饮酒数日而乐,释衣冠,自鼓缶,谓左右曰:“仁人亦乐是乎?”梁丘据对曰:“仁人之耳目,亦犹人也,夫奚为独不乐此也?”公曰:“驾迎晏子。”

晏子朝服而至,受觞,再拜。公曰:“寡人甚乐此乐,欲与夫子共之,请去礼。”晏子对曰:“君言过矣!群臣皆欲去礼以事君,婴恐君之不欲也,今齐国五尺之童子,力皆过婴,又能胜君,然而不敢乱者,畏礼义也。上若无礼,无以使下;下若无礼,无以事其上。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有礼也。婴闻之,人君无礼,无以临邦;大夫无礼,官吏不恭;父子无礼,家必凶;兄弟无礼,不能久同。《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故礼不可去也。”公曰:“寡人不敏,无良左右,淫蛊寡人,以至于此,请杀之。”晏子曰:“左右何罪?君若无礼,则好礼者去,无礼者至;君若好礼,则有礼者至,无礼者去。”公曰:“善。请易衣革冠,更受命。”晏子避走,立乎门外。

公令人粪洒改席,召晏子,衣冠以迎。晏子入门,三让,升阶,用三献礼焉,嗛酒尝膳,再拜,告而出。公下拜,送之门,反,命撤酒去乐,曰:“吾彰晏子之教也。”

景公游于菑,闻晏子死,公乘侈舆服繁驵驱之。自以为迟,下车而趋;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至于国者,四下而趋,行哭往。至,景公操玉加于晏子尸上而哭之,涕沾襟。

章子谏曰:“非礼也。”公曰:“安用礼乎?昔者吾与夫子游于公阜之上,一日而三不听寡人,今其孰能然乎!吾失夫子则亡,何礼有?夫子日夜责寡人,不遗尺寸,寡人犹且淫佚而不收,怨罪重积于百姓。今天降祸于齐,不加于寡人,加于夫子,齐国之社稷危矣,百姓将谁告夫。”而哭,哀尽而去。

(取材于《晏子春秋》,有删改)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驾迎晏子                      趣:赶紧
B.而出                         餍:吃饱
C.至于国者                      比:等到
D.而哭                            免:避免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言过矣                 何礼
B.无以使                 家必凶
C.有礼也                    彰晏子之教也
D.行哭                    加于夫子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人如果不讲礼义,为什么不早点儿死掉
B.寡人不敏,无良左右,淫蛊寡人             我不聪明,身边不良的人,过分地蛊惑我
C.用三献礼焉,嗛酒尝膳                           用献酒三次的礼节,含了一口酒,吃了一口菜
D.寡人犹且淫佚而不收,怨罪重积于百姓   我还是过于放纵却不知收敛,把怨恨深深地积聚在百姓身上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左右何罪?君若无礼,则好礼者去,无礼者至。
②自以为迟,下车而趋;知不若车之速,则又乘。
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让晏子去掉礼数与之同乐,引发了晏子对“礼”的阐述。
B.晏子认为如今人民不敢造反作乱,其原因在于畏惧礼义。
C.景公听取了晏子的建议,立即当面换好服装并重新安排酒席。
D.晏子死后,景公不拘礼制地哭悼,足见晏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6.晏子死后,景公感叹“吾失夫子则亡”,请以文中内容为例分析景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
2018-05-09更新 | 9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 ”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②。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 ”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①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②虫流:尸体腐烂流出虫子。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B.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C.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D.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B.太子洗马:官名。秦朝开始设置。汉时亦作“先马”、“前马”。为太子属官,掌侍从,太子出行时为前导,故名。后为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
C.表:也称为“疏”,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分条陈述意见或措施之意。
D.服阕:指守丧期满,也称“服除”。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必须回家为父母守丧,守丧期一般为三年。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母亲再嫁后,他因过度思念母亲而成疾,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的。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被他的文才打动,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后来也因写诗引起皇帝不满。
C.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才到晋朝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愿望,但他后来因没有得到朝廷重用而产生怨言。
D.到晋朝任职后,被人问起如何评价后主刘禅时,李密作为蜀汉旧臣没有对后主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后主和齐桓公一样都因任用小人而亡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017-12-09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