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1 题号:261877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重拾中华之“礼”的当代价值                  彭 林
①东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文明,两者的关键区别究竟何在?梁启超说“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将东西文化归结为“礼”“法”二字。钱穆赞扬此语“深得文化分别之大旨所在”。数十年后,钱穆又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说清礼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对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②在中国文化中,礼是理的同义词。“礼者,理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孟子以礼为尽人皆有的四个善端之一,无礼者谓之非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是渊源有自。
③在中国人看来,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能。人有文化自觉,不可与鸟兽同群,通过礼自别于禽兽,对于中国人而言,礼是人生第一要义。礼也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孔子作《春秋》,欲为万世龟鉴。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者与“非礼”的斗争。而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修身的主要门径。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也都会寓教于礼,通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人生礼仪”进行指导,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
④更为重要的是,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四方发展不平衡,各地风俗更是歧异,对政府而言,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堪想象。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礼超越于方言、风俗之上,彼此说话可以听不懂,年节习俗可以互议,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
⑤如今,举国上下都在谈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愿望很好,但如果对两大文化没有深入的认识,盲目从事,就是不清醒的,甚至是有害的。
⑥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以神为中心,一切都按照上帝的意志行事。按照《圣经》的说法,人有原罪,人性本恶,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的灵魂。而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从周公制礼作乐起,民本主义迅速崛起,天意与民意几乎等同,人的自主意识抬头,人性本善,人的灵魂不仅要由自己来管理,而且能管好。礼是把抽象的道德转换到操作层面的不二法门,惟有经由礼,道德才能落实到人的身上,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⑦在当代中国,传统礼学依然有其生命力。近几十年的社会变革证明,物质与精神,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就会提上议事日程。近年,各地纷纷举办道德大讲堂,反映了社会对道德的呼唤。道德只有体现在人的身上,对人与社会的进步发生作用,道德才是鲜活的、有价值的,礼恰恰是把道德转换为可以操作的规范的完整体系。今天在社会秩序方面出现的种种乱象,包括某些国民出境旅游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归根到底是行为“失范”。
⑧礼仪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标志。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礼仪,甚至远播东亚,推动了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中国文化中的礼,与修身、齐家密切相关,内涵极其丰富。社会在飞速发展,中华礼仪也定能完成现代转型,再度辉煌。
(删改自《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2日05版)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E.西方文化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性本恶,人的灵魂只有上帝能拯救,人类要按照天意与民意管好自己的灵魂。
A.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我们只要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就可解决中国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
B.人生第一要义就是礼,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人要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需要。
C.中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各地方风俗各异,但国家能保持统一的趋势,其深层原因是在礼的层面上彼此认同。
D.要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首先就必须要对东西方文化有一个清醒而深入的认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分)
A.梁启超说:“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因此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自信。
B.诸侯争霸的春秋乱世,证明了孔子关于“礼”的那一套理论在当时根本行不通。
C.因为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所以中国在总体上维持了文明的高水平。
D.独具特色的中华礼仪影响深远,对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3.为什么作者认为“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是渊源有自”?
4.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打破传统道德底线的事件,如“小悦悦”事件等,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应该加强传统礼学的教育,让人们知礼明礼。请依据文意,谈谈你对这种呼吁的理解。(4分)
14-15高三上·广东·期末 查看更多[4]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现代文阅读
博客语文:性情展销会
黄集伟
“博客语文”一般只说私事儿,不说公事儿。
这也就是说,当博客恢复了全国人民写日记的优良传统后,老中少文青、愤青、白领间的交流又有了一个新渠道,而较之被好事者称为“博客元年”的2003,2004年的博客语文已渐次成为集时尚、写作、社会交际、信息分享的一个新舞台。它对一个都市年轻人的影响还不只是一夜之间忽然拥有了无数本公开的日记、公开的情书、公开的私生活细节展销会那么简单。形象地说,一个有博客的人已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语文LOGO”,自此,尽管每天星星还是那天星星,但那个越是上不去越想上、再困再累也要“更新”的夜晚却被完全“刷新”。
一般而言,“博客语文”大致由“正文语文”、“留言语文”、“链接语文”三部分组成。近五六年间,应对“读图时代”、“影像文化”冲击,报人出版人筋疲力尽,有关纯文字信息传播方式必将崩盘的危言耸听也日渐真切,在如此语境中,展示个人文字魅力的无穷高手忽以博客方式风起云涌,也真是一个结结实实的意外。个人博客是一个长于展示私密的空间、一个提供多向互动的平台不错,可其实,它更是一间个人语文写作实验室,一场引发鲜花或臭鸡蛋的语文写作研讨会……在这里,比内容表述更重要的,是博客主人的独唱以及由“留言语文”、“链接语文”所组成的语文大合唱。有一个网友在留言中写:“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发骚”……这句肺腑之言刚好道出了博客语文中独唱、合唱交替混杂、混乱、混沌、混合的真实情景,生动莫名,真切莫名。
“博客语文”说到底最像一个以“语文”为底牌的个人性情展销会——在这个由“留言语文”、“链接语文”组成的合唱背景中,原本孤单的精神得以滋养、鼓励。它所仰仗的除了个人的语文修养及感觉外,语文的试验精神似乎更显重要。甚至哪怕即兴涂鸦、写流水账,也是考验作者语文的想象与天赋———说迷恋酗酒,某博客写:“喝醉睡觉,喝死埋掉”;说减肥失败腰围扩张,某博客写:“对不起,最近我的腰部缺乏表情”;说心情欠佳感慨人生无常,某博客写:“只是生命不能另起一行”;说第一次下厨菜被做得一塌糊涂,某博客写:“蚂蚁都死在路上,树都糊在锅底”(蚂蚁上树)……由此可见,在博客语文中,不仅老经验、新经验一概需要全新创意和表述,就算写吃喝拉撒,也需风情万种——而那种八股十足、俨然十足的博客恐怕连喝倒彩的人也没有。
从本质上说,“博客语文”是一种自恋的语文,炫技的语文,一种较少佩戴面具的语文,一种任性撒娇与率性直陈兼容杂糅的语文。一个自称“颓废”的博客说他已“颓废得露出骨头”,而另外一个博客说她的写小说的用意在于“用文字向文字脱帽”;一个阅读别人博客上瘾的博客说她自己坚持每日花大量时间阅读他人博客,无非是“我在偷看她在不在偷看”,而另一个读完“连载小说”的博客则留言说:“我对你的故事吐痰” ……在如此率性、个性、任性的表述中,海量新鲜的语文几乎每分每秒都在诞生。说实话,博客确是一个自恋集中营。但比这更值得嘉许的,是在这样一个语文实验室里,语文的推陈出新混杂于一派混乱喧嚣之中,它尤其考验我们筛选、甄别的耐心与包容。
1.根据文章,下列对“博客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客语文逐渐成为集时尚、写作、社会交际、信息分享的一个舞台。
B.一般而言,博客语文大致由正文语文、留言语文和链接语文三部分组成。
C.博客语文是一种自恋的语文,炫技的语文,不佩戴面具的语文,一种任性撒娇与率性直陈兼容杂糅的语文。
D.博客语文是一个以语文为底牌的个人性情展销会。
2.2.下列对原文信息的筛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客语文所仰仗的是个人的语文修养、感觉与语文的试验精神。
B.在博客语文中新老经验一概需要全新创意和表述。
C.在博客这样一个语文实验室中,语文的推陈出新混杂于一些混乱喧嚣之中。
D.个人博客仅仅是一个能展示私密的空间,一个提供多向互动的平台。
3.3.根据原文内容和有关想象,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起另两类电子媒体催生的语文来,博客语文更不易显露真性情,有更为完整的互动,语文程度更高。
B.作者像一个观察哨,时刻关注着,用一双“语文眼”,兴致勃勃地阅读、观察,从一些现象中看出和归纳语文发生和传播的“潜规则”。
C.作者关注博客这一种新事物,“性情展销会”,“一般只说私事儿,不说公事儿”,写出“博客语文”之与众不同。
D.作者意在提醒我们,在博客这样一个语文实验室里,语文的推陈出新混杂于一些混乱喧嚣之中,尤其考验我们筛选、甄别的耐心与包容。
2016-11-18更新 | 95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1)博客,即“网络日志”,是一种十分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它让任何人都能够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

(2)2004年,博客已经演变为一种全球性的大众表达方式,但中国博客还悄无声息。在接下来的十几个月中,博客在中国疯狂发展。有数据表明,目前全球中文博客站点数量超过5000万。同时,数以千万计的中国博客在勤奋地敲打着一个新的互联网传奇。《第1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中国1.23亿网民中,2800万经常写博,这个数字是上一年的两倍。

(3)人人可以博客,人人可以创造内容,人人可以展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正是因为加入博客的“零门槛”,它在人们的心中更具诱惑力。不过,博客的意义仍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

(4)首先,博客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人们可以及时记录和发布自己的生活故事、思想历程,发挥个人无限的创造和表达能力,还能以文会友,同别人进行深度的沟通。

(5)其次,自由发表和个性化书写的传播,使博客更大程度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博客将成为公众的武器,人们用它来表达政治见解,对国家的政策走向发出自己的声音,对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6)再次,博客的即时出版,还改变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观念,给出版业带来了新的冲击。它造成人们对传统出版业的怀疑和审视,从而影响到整个出版行业作出新的选择和调整。

(7)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质疑博客浪潮会使网络变成新的信息垃圾场,如揭露他人隐私,恶意攻击他人等。博客的随意性与开放性导致内容泥沙俱下,缺乏公信力。但这些都不妨碍博客的发展,一边探索一边建设,一边表达一边吸收,“人人皆博”的浪潮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

1.概括第(2)段的主要内容。
2.第(3)段中加点的“零门槛”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3.从本文看,博客的意义有哪些?
4.第(7)段提到,博客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遭到了人们的质疑。你是怎样看待博客的呢?请结合本文,简要阐述你的看法。
2021-12-20更新 | 1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拿来主义

鲁迅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冕些,可以称之为“进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⑦所以我们要运用脑,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不敢走进门,是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是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⑨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掉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⑩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以及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自(yǔ)        残羹冷(zhì)        学艺,泛指学术文艺。
B.冕(guàn) 吝(sè)             摩登,意思是现代的,时髦的。
C.脑(suǐ)        如(pì)             玄虚,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D.徘(huái)     头(chàn)           国粹,本意是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糟粕,这里是反语。
2.对选文第③段中心意思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A.讽刺尼采自诩为太阳,反对“送去主义”。
B.揭露“送去主义”自欺欺人的危害及实质。
C.反对“送去主义”,主张“拿来主义”。
D.倡导“拿来主义”,反对不给子孙留点礼品。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从批驳“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到确立“拿来主义”的观点,先破后立,层层深入。
B.第⑩段划线句使用比喻、对比、排比等手法,句式整齐,气势充足,总结了全文的观点。
C.文章以“大宅子”为喻,通过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形象,巧妙地阐释了“拿来主义”。
D.本文集中体现了鲁迅深刻透彻的思想和幽默犀利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022-08-18更新 | 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