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4 引用次数:83 题号:261885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彭祖不下殿门,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彭祖时实下门,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
宽饶初拜为司马,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及岁尽交代①,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②犯上意。同列后进或九卿,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太子庶子③王生高宽饶节,而非其如此,予书曰:“明主知君洁白公正,不畏强御,故命君以司察之位,擅君以奉使之权,尊官厚禄已施于君矣。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虽日有益,月有功,犹未足以称职而报恩也。”宽饶不纳其言。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④,以法律为《诗》《书》。”上以宽饶怨谤终不改,下其中书二千石⑤。谏大夫郑昌愍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 (节选自《盖宽饶传》,有删节)
[注]①岁尽交代:汉时每岁末更换卫卒。 ②奸:同“干”。 ③太子庶子:官职。 ④刑余:指宦官,周、召:周公、召公,西周贤臣。 ⑤中书二千石:官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案行士卒庐室案行: 巡视,察看
B.多所称举贬黜称举: 提拔,举荐
C.皆恐惧莫敢犯禁犯禁: 私闯禁地
D.明主知君洁白公正洁白: 廉洁纯贞
2.2.以下六句话全都表现盖宽饶“刚直高节,志在奉公”的一组是
①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
②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
③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
④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
⑤又好言事刺讥,奸犯上意
⑥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
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⑥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宽饶因通晓儒经被选为郡文学,凭孝廉身份做了郎官;升任谏议大夫后,曾向皇帝检举揭发彭祖过殿门不下车及其父卫将军张安世居高位而无补朝政之事。
B.宽饶任司马一职时,善待士卒,年终按例交接更换士卒时,数千人叩头自请,愿意留下再服役一年。宽饶受到宣帝嘉奖,升任为太中大夫,巡察各地风俗。
C.宽饶为司隶后,刺举无所回避,与公卿贵戚结怨甚多;又好借事批评朝政,冒犯皇上意旨,因此他的职位不升反降,被同列及后进超越,对此他很是失意不快。
D.当时皇上正用刑法治国,重用宦官,宽饶却不识时务,仍对此上疏奏事,触怒皇上,虽有郑昌为其求情,也无济于事,最终宽饶引刀自刭。
4.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犯上意。
(2)谏大夫郑昌愍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
2014·陕西西安·一模 查看更多[3]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之初即位也,尝与群臣语及教化,上曰:今承大乱之后,恐斯民未易化也。魏征对曰;不然。久安之民骄佚,骄佚则难教,经乱之民愁苦,愁苦则易化。譬犹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也。上深然之。封德彝非之曰:三代以还,人渐浇讹,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盖欲化而不能,岂能之而不欲邪?魏征书生,未识时务,若信其虚论,必败国家。征曰:五帝、三王不易民而化。昔皇帝征蚩尤颛顼诛九黎汤放桀武王伐纣皆能身致太平岂非丞大乱之后邪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则至于今旦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安得而治之上卒从征言。元年关中饥,米斗直绢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上勤而抚之,民虽东西就食,未尝嗟怨。是岁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上谓长孙无忌曰:贞观之初,上书者皆云:‘人主当独运威权,不可委之臣下。’又云:‘宜震耀威武,征讨四夷。'唯魏征劝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朕用其言。今颉利成擒,其酋长并带刀宿卫,部落皆袭衣冠,征之力也,但恨不使封德彝见之耳。征再拜谢曰:突厥破灭,海内康宁,皆陛下威德,臣何力焉。上曰:朕能任公,公能称所任,则其功岂独在朕乎?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阙。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黄帝征蚩尤/颛顼诛九黎/汤放桀/武王伐纣/皆能身致太平/岂非承大乱之后邪/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安得而治之/
B.昔黄帝征蚩尤颛顼/诛九黎/汤放桀/武王伐纣/皆能身致太平/岂非承大乱之后邪/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安得而治之/
C.昔黄帝征蚩尤/颛顼诛九黎/汤放桀/武王伐纣/皆能身致太平/岂非承大乱之后邪/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安得而治之/
D.昔黄帝征蚩尤颛顼/诛九黎/汤放桀/武王伐纣/皆能身致太平/岂非承大乱之后邪/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安得而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代,也称三朝,是对中国历史上尧、舜、禹三个时代的合称。
B.霸道,“王道”的对称,是国君利用威势,利用刑罚统治人民的方法。
C.朕,自秦始皇起专用作古代皇帝的自称,一直沿用到清。
D.中国,本意为居中之国,在古代指中原一带,也就是黄河中下游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刚即位的时候,对教化百姓的事感到担忧,魏征则认为经过战乱之苦的百姓更容易被教化。
B.唐太宗听取魏征关于教化百姓的建议后,整个国家得到大治。人们外出时,在沿途可以得到食物。
C.贞观之初,有些人上书太宗要靠武力征讨四夷,太宗却听取魏征的建议偃武修文,天下得以安定。
D.唐太宗时期府库里的铠甲兵器远远超过了隋朝,但唐太宗认为只有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士兵才是好士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岁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
(2)甲兵武备,诚不可阙。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
2021-11-22更新 | 7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延进,澶州顿丘人。父晖,周太子太师。延进颇亲学,尝与乱军入民家,少年同行者竞取财贿,延进独持书数十编以归,同辈哂之。
汉末,晖领凤翔节度,未赴镇,王景崇据城反,命晖为都招讨使击之。延进年十八,屡当军锋。景崇平,延进奉捷奏以入,授凤翔牙内指挥使,领贵州刺史。晖徙宋州,亦从为牙职,改领荣州刺史。睢阳有盗数百,各立酋帅,为民患。延进以父命,领牙兵千余悉禽戮之,诏书褒美。
宋初,迁右羽林军将军、濠州都监。会伐蜀,以襄州当川路津要,命为钤辖、同知州务。蜀平,专领郡事。汉江水岁坏堤,害民田,常兴工修护,延进累石为岸,遂绝其患,入为两浙、漳泉国信使。太平兴国中,大军平并州,讨幽蓟,皆为攻城八作壕砦使①。尝诏督造炮具八百,期以半月,延进八日成。太宗亲试之,大悦。
辽人扰边,命延进与崔翰、李继隆将兵八万御之,赐阵图,分为八阵,俾以从事。师次满城,辽骑坌至,延进乘高望之,东西亘野,不见其际。翰等方按图布阵,阵去各百步,士众疑惧,略无斗志。延进谓翰等曰:“今敌众若此,而我师星布,其势悬绝,彼若持我,将何以济!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主上委吾等以边事,盖期于克敌尔。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翰等曰:“万一不捷,则若之何?”延进曰:“倘有丧败,则延进独当其责。”于是改为二阵,前后相副。三战,大破之。以功迁右监门卫大将军、知镇州。
及代,吏民数千守阙借留,诏许留一年。淳化初,飞蝗不入境,诏褒之。还,判右金吾街仗事。至道二年,拜右金吾卫大将军。咸平二年卒,年七十三,赠左武卫上将军。
延进姿状秀整,涉猎经史,拳勇有谋,士流以此多之。延进妻即淑德皇后之妹,故在显德、兴国中,颇任以腹心。子昂,太平兴国二年登进士第,至户部郎中、直昭文馆。
注: ①攻城八作壕砦使:负责后勤的官职名,砦(同“寨”)。
(节选自《宋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晖凤翔节度领:兼任
B.以从事俾:使,让
C.师满城        次:驻扎
D.士流以此之多:多疑
2.下列有关内容都直接表现赵延进拳勇有谋的一项是:
①延进年十八,屡当军锋 ②领牙兵千余悉禽戮之
③延进累石为岸,遂绝其患 ④皆为攻城八作壕砦使
⑤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 ⑥淳化初,飞蝗不入境,诏褒之
A.②③⑥B.①②⑤C.①②④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延进少年有为,作战英勇。王景崇据城造反的时候,赵延进随父亲赵晖讨伐叛逆,多次充作先锋;王景崇被平定,赵延进入朝送捷报,受朝廷赏识而升迁。
B.赵延进应变得法,勇于担责。对辽作战时,他登高望敌,发现了本军布阵死板的弊病,在大家不愿抗上的情况下,敢于独自承担罪责,后合兵进击得以大胜。
C.赵延进深受百姓拥戴,皇帝信任。离任时,几千吏民守着城门口希望他能留下,后皇帝下诏允许他留任一年;他能于军事,又是皇亲,所以被当做心腹任用。
D.赵延进关心百姓,恪尽职守。太平兴国年间在襄州郡任上时,不仅组织治水,杜绝汉江水患,而且在奉命督造八百副炮具时,也提前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少年同行者竞取财贿,延进独持书数十编以归,同辈哂之。
(2) 主上委吾等以边事,盖期于克敌尔。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
2016-11-18更新 | 70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有所幸臣九人之属,欲伤安平君,相与语于王曰燕之伐齐之时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今国已定而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王曰:左右孰可?九人之属曰:貂勃可。貂勃使楚,楚王受而之,数日不反。九人之属相与语于王曰:夫一人身而牵留万乘者,岂不以据势也哉?且安平君之与王也,君臣无礼而上下无别。且其志欲为不善,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外怀戎、翟,天下之贤士,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异日,而王曰:召相单来,田单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五日,而王曰:子无罪于寡人,子为子之臣礼,吾为吾之王礼而已矣。貂勃从楚来,王赐诸前,酒酣,王曰:召相田单而来。貂勃避席稽首曰:王恶得此亡国之言乎?王上者孰与周文王?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下者孰与齐桓公?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然则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而独曰‘单’。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而王曰‘单,单’,恶得此亡国之言乎?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安平君以惴惴之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敝卒七千,禽其司马,而反千里之齐,安平君之功也。今国已定,民已安矣,王乃曰‘单’。且婴儿之计不为此。王不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不然,国危矣!王乃杀九子而逐其家,益封安平君以夜邑万户。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相与语于王曰/燕之伐齐之时/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今国已定/而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
B.相与语于王曰/燕之伐齐之时/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今国已定/而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
C.相与语于王曰/燕之伐齐之时/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今国已定/而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
D.相与语于王曰/燕之伐齐之时/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今国已定/而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也指向人敬酒或自饮,在文中的意思是设宴款待。
B.肉袒意为脱去上衣,露出肢体,在古代常常用这种形式来向对方表示恭敬或谢罪。
C.太公,文中吕尚的称号,即“太公望”。古代常用“太公”称呼老年人,以示尊敬。
D.“五里之郭”的“郭”指乡村,与《登泰山记》中“望晚日照城郭”的“郭”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貂勃奉命出使楚国,被楚王挽留;九个宠臣借此在齐王面前诬陷貂勃,认为貂勃仰仗了田单的势力,并认为田单不尊君臣之礼,且内外笼络人心。
B.有一天,齐王召见田单,使得田单请罪,后来又说田单无罪,要行臣子之礼;齐王在貂勃面前直呼田单的名字,貂勃质疑齐王怎能说这亡国的话。
C.貂勃认为从开天辟地有人类以来,做臣子的人的功劳没有谁能胜过安平君;因为安平君曾凭借薄弱的力量,擒获燕军的司马,收复千里的失地。
D.貂勃认为齐王在国家和百姓都已安定后,对安平君直呼其名,就像小孩一样幼稚,要求齐王果断杀掉九子,向安平君道歉,否则国家就会危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
②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
5.貂勃是怎样一步步劝谏齐王尊安平君的?请简要概括。
2023-01-25更新 | 1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