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21 题号:304610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德五年五月廷臣九人为知府       简:选拔
B.一意拊循                                        拊循:抚慰安抚
C.人情大                                        扰:扰乱
D.咸获苏息                                        苏息:死而复生
2.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豫择吏的标准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质。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谨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C.赵豫为政和乐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D.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贴然。
(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2015·河北唐山·一模 查看更多[5]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达,字逢辰,开封人。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砦。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走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阁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迁东上阁门使、副都总管,真拜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郭逵招讨安南,为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入辞,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达顿首谢曰:“臣得凭威灵灭贼,虽死何惮!”初度岭,闻前锋遇敌苦战,欲往援,偏校有言当先为家计然后进者,达曰:“彼战已危,讵忍为自全计。”下令敢言安营者斩。乃卷甲趋之,士皆自奋,传呼太尉来,蛮惊溃,即定广源。师次富良江,蛮舣斗船于南岸,欲战不得,达默计曰:“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已而蛮果来,击之,大败,乃请降。师还,拜荣州防御使。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

元丰中,迁金州观察使,加步军都虞候,改马军,超授副都指挥使。以训阅精整,除一子阁门祗候。数被诏奖,进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哲宗立,迁为使,徙节武信。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毅敏。

达起行伍,喜读书,神宗以其忠实可任,每燕见,未尝不从容。尝问:“用兵当何先?”对曰:“莫如爱。”帝曰:“威克厥爱可乎?”达曰:“威非不用,要以爱为先耳。”帝善之。

(选自《宋史·燕达传》)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B.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C.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D.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2.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即京城、国都,后来指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意外的地方则称为“四夷”。
B.“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6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C.顿首指磕头,是古时候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D.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达素喜行伍,英武挺拔。他自幼喜爱军事游戏,即使与同辈玩耍,也将他们编排成军阵行列;长大以后,体格健壮,擅长骑射。
B.燕达英勇善战,作风顽强。西夏人来犯,他率兵出击,多次凯旋;即使后来遭遇伏击,损失颇重,也因奋勇作战,未被神宗怪罪。
C.燕达宅心仁厚,谦逊退让。前锋遇敌苦战,他不顾部下反对,亲自率兵,轻装救援;主帅获罪,他甘愿同受责罚,没有独自接受恩赐。
D.燕达文武兼修,用兵以爱。燕达征战之余,爱好读书;神宗曾经询问他用兵的要领,他主张以爱为先,博得了神宗的赞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017-03-17更新 | 10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①,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四十五》)
[注]①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②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③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舅皆武人,颇宗道易:轻视,看不起
B.袖所著文戚纶谒: 拜见
C.宗道乡丁疏治之发: 派遣
D.宗道为人刚正,恶少容疾:疾患
2.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B.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C.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D.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宗道任濠州定远尉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从此称这条河道为“鲁公浦”。
B.宗道在朝廷上多次进谏从传闻得知的事情,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鲁宗道趁回答皇上问话之机为自己辩解,并主动提出辞职。后来皇上在大殿上写上“鲁直”二字,来表示对宗道的思念。
C.当时有人请求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位。宗道不赞成这么做,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要求太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弃车乘辇。太后就立即改为在皇上的车子之后乘辇前往。
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时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果然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
4.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2)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2016-11-18更新 | 8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少工骑射,有将领才略。高祖以武明皇后姊子,尽器爱之,常置左右,以为心腹。中兴元年,从高祖拒尔朱兆,战于广阿。高祖谓韶曰:“彼众我寡,其若之何?”答曰:“韶闻小能敌大,小道大淫,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尔朱外贼天下,内失善人,知者不为谋,勇者不为斗;不肖失职,贤者取之,复何疑也?”遂与兆战,兆军溃。以军功封下洛县男。武定四年,从征玉壁。时高祖不豫,攻城未下,召集诸将,共论进止之宜。谓大司马斛律金等曰:“吾患势危笃,恐或不虞,欲委孝先以邺下之事,何如?”金等曰:“知臣莫若君,实无出孝先。”即令韶镇邺。河清二年十二月,周武帝遣将率羌夷与突厥合众逼晋阳。时大雪之后,周人以步卒为前锋,从西山而下,去城二里。诸将皆欲逆击之。韶曰:“步入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彼劳我逸,破之必矣。”既而交战,大破之。世祖嘉其功,别封怀州武德郡公,进位太师。武平二年,周又遣将寇边。右丞相斛律光先率师出讨,韶亦请行。七月,韶病在军中,以子城未克,谓兰陵王长恭曰:“此城三面重涧险阻,并无走路,唯恐东南一处耳。贼若突围,必从此出,但简精兵专守,自是成擒。”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韶疾甚,先军还。竟以疾薨,谥曰忠武。韶出总军旅,入参帷幄,功既居高,望倾朝野。又雅性温慎,有宰相之风。然尤啬于财,虽亲戚故旧略无施与。其子深尚公主,并省丞郎在家佐事十余日,事毕辞还,人唯赐一杯酒。

(选自《北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B.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C.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D.长恭乃令壮士千余人设伏于东南涧口/其夜果如所策/贼遂出城/伏兵击之/大溃/尽获其众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天”,旧时常与“后土”并用,合称天地,李密《陈情表》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即是此意。
B.“县男”是爵名,“正五品日县子,从五品日县男”,唐代开始设置,明代废止。
C.“薨”是指古代称诸侯或有职位的大官死去。古代表示死亡的词语很多,例如“失恃”指死了父亲,“失怙”指死了母亲。
D.“忠武”是谥号。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诸葛亮被谥曰“忠武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韶颇有战略眼光。与尔朱兆大战时,在敌众我寡的局势中,他坚信有道义者天助之,最终大败尔朱兆。
B.段韶深得高祖信任。高祖征讨玉壁,攻城久不下,高祖犹豫不决,于是召集诸将商讨,最终还是委任段韶镇守邺城。
C.段韶确能料敌如神。面对内城还未攻下的现状,他献计兰陵王,认为只要挑选精兵把守东南口,就会取得成功。
D.段韶十分吝啬钱财。儿子段深迎娶公主时,丞、郎来家理事十多天,婚礼结束,段韶只赏赐每人一杯酒。
4.把文段一、文段二、文段三、文段四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段一
(1)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
文段二
(2)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
文段三
(3)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上章不已。
文段四
(4)步入气势自有限,今积雪既厚,逆战非便,不如阵以待之。
2017-11-06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