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312263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在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家暴事件最为喧嚣之际,全国妇联公开宣布,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已纳入全国人大今年首批立法立项论证试点项目,立项论证工作已经完成,这看起来像是对李阳(微博)事件最为直接的回应。

这其实只是一个巧合。从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把“家庭暴力”的概念引入中国开始,针对家暴是否应该专门立法,一直是一个社会各方既关注又纠结的问题。

从2004年开始,妇联系统每年接到的家庭暴力投诉一直都在4万到5万件之间,这个数字和2000年相比增加了一倍多,而且一直未有减少的趋势,占妇联信访总量的十分之一。但是,很难从这个数字去判断中国的实际家暴数量,这既可能因为家暴现象的确有愈演愈烈之势,也可能因为妇女维权意识的提高,更多人勇于大声地讲述自己的遭遇。到底有多少“沉默的羔羊”,这可能永远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几乎所有的社会学调查都证明了中国家庭暴力的普遍存在。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理事会的抽样调查显示,家庭暴力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为34.7%。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在2007年至2008年间的阅卷调查发现,涉及家庭暴力的离婚案件占不同基层法院受理全部离婚案件的比例,最低为36%,最高达62%。这表明家庭暴力已经成为离婚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在女性之外,儿童是家庭暴力的另外一个主要受害群体,反家暴网络理事会主席、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陈明侠提供的调查数据则显示,中国超过70%的家庭都存在对儿童施暴的现象。

用这样的词句形容家庭暴力中的女性遭遇:“以沉默隐忍暴力,以分手离开暴力,以暴力消除暴力,以生命结束暴力。”前面两句是说那些不为人知的家暴事件,后面两句话则是在为当前已经不可掩盖的家暴极端化趋势做出注脚。

那种认为农村男人更喜欢打老婆的观念是一种误区,高收入、高学历、高地位的三高人群暴露出来的家庭暴力事件也层出不穷,而且方式常常更为极端恶劣。北京市就有一起轰动的女编辑杀夫案,夫妻双方都是高学历人群,丈夫更是知名企业高管,年薪过百万。在供词中她提到,丈夫威胁她将会“把你的乳房割下来!”

在家暴案例中,名牌大学毕业生、高校老师、媒体高层、各种公司白领都频频出现,因此反对用各种物质化因素去衡量家暴的发生率。需反复强调的是家暴不分人群,普遍存在。如果一定要分类总结,那么婚姻基础薄弱、家庭关系复杂、夫妻沟通不畅以及男权意识强烈的家庭相对容易发生,家暴和学历收入职业这些并没有决定性的关系。

但也承认,城市里的家暴事件更为危险,因为它往往更为隐蔽。城市尤其是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没有多少邻里交往,个人隐私意识又比较强烈,那些受过高等教育有一些社会地位的女性,大部分都会顾忌自己的社会地位,不会选择在第一时间公开遭遇。而有家暴倾向的男性,也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很难让人疑心背后的阴暗面。

( 摘编自李静睿《家暴事件与<反家庭暴力法>》

1.下列对于“中国家庭暴力的普遍存在”的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妇联系统每年接到的家庭暴力投诉一直都在4万到5万件之间,而且一直未有减少的趋势,但很难据此判断中国的实际家暴数量。
B.虽然无法判断中国的实际家暴数量,但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理事会的抽样调查显示,家庭暴力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为34.7%。
C.儿童是家庭暴力的另外一个主要受害群体,研究员陈明侠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超过70%的家庭都存在对儿童施暴的现象。
D.应用法学研究所在2007年至2008年间的阅卷调查发现,涉及家庭暴力的离婚案件占不同基层法院受理全部离婚案件比例的36%到62%。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之所以无法判断中国实际家暴数量,是因为家暴现象之势愈演愈烈和妇女维权意识的提高,尤其是后者勇于大声地讲述自己的遭遇。
B.根据涉及家庭暴力的离婚案件占中国不同基层法院受理全部离婚案件的比例来看,家庭暴力已经成为目前离婚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C.北京市一起女编辑杀夫案中的妻子正是“以暴力消除暴力,以生命结束暴力”,这是当前已经不可掩盖的家暴极端化趋势的表现。
D.由于城市里的邻里交往少,个人隐私意识较强,顾忌社会地位等,有些女性不愿选择在第一时间公开遭遇,使得家暴事件更为隐蔽。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家庭暴力法》纳入法定程序,看似是对李阳家暴事件的回应,其实不然,针对家暴是否专门立法,早就是社会各方关注的问题。
B.反对用各种物质化因素去衡量家暴的发生率的观点,将三高人群排除在家暴行列之外,这与家暴不分人群,普遍存在的观点相背离。
C.家庭暴力,既发生在农村男人身上,也出现在高收入、高学历、高地位的三高人群当中,尤其后者采取的方式常常更为极端恶劣。
D.家庭暴力的发生并非只是与学历收入职业有关,也与婚姻基础薄弱、家庭关系复杂、夫妻沟通不畅以及男权意识强烈等有关。
2015·辽宁大连·二模 查看更多[3]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教育现代化的中国视角之下,我们需要对我国教育现代化作出一些基本判断,依据这些判断聚焦当下或未来需要高度重视或特别关注的基本问题。

动力一词,是从机械学借鉴过来,比喻推动工作、事业等前进和发展的力量。教育现代化作为一项社会事业,其前进和发展不可缺少推动力。在全球,先发”“后发新发型现代化国家,或靠自发内生力量,或赖外力催逼驱动,或在外源性压力之下激活内因,无论何种发展形态都离不开动力之源泉。那么我国的教育现代化,从历史走到今天、从今天走向未来,是靠何种力量推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动力,不是来自某个单方面的动力,也不是多方面动力的一种简单加合,而是多种来源相互融合的综合型动力。这种多来源,可以是外力融入内力,如把国际竞争的外在压力转换为自身发展的内需,逐渐形成主导自身发展的内生力;可以是精神融合技术,如以教育传统、五四精神、国家重大前瞻性决策精神等为精神性动力,体现于对教育条件装备、现代技术、智慧平台等物质技术性动力的有效运用;还可以是政策融入实践如借力于制度性、政策性的推动,在理论工作者、社会力量等各方参与之下,转换实践变革成果与经验,形成推动实践深入变革的综合性动因。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面临的情况极为特殊:我国的工业化尚未完成,却又迎来全球性信息化浪潮,即第二次现代化来临,无论是按部就班地先进行工业化,或忽略工业化直接进入信息化,都将陷入困境。唯一明智的选择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一条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也有研究者认为中国应在传统现代化建设中实现生产力的一般发展,同时在新型现代化建设中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选择了跨越式发展。

由于我国在经济领域具备了特定的条件和时机,因而可以选择跨越式发展方式,那么,在教育领域是否同样可以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如果教育领域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和时机,那么我们又该选取何种独特的路径与策略?

总体而言,教育在大概率意义上是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而小概率部分(主要是精神文化层面)难以跨越,这需要加大教育领域中文化现代化的深度和力度来促进人的现代化予以实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宗旨,决定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状态是特色化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的战略任务。因而,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的两个基本方面。中国问题、中国国情、中国历史和中国方向,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上下探索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立足点,所探索凝练出来的路径、策略与经验,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有特色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不仅把坚持中国特色作为基本原则、把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作为战略任务,而且分别提出了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建成一批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促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特色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外国际学校等一系列具体要求。总之,各级各类教育以及各个地区在实施过程中都要在国家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有特色发展的自觉意识和自主行动,鼓励创造,激发活力,方可以形成一地一案,分区推进”“一校一策,生动发展”“一人一境,个个成才的动人局面。

(摘编自杨小微、游韵《教育现代化的中国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传统、“五四”精神、国家重大前瞻性决策精神等精神性动力,体现于对教育条件装备、现代技术、智慧平台等物质技术的有效运用。
B.我国教育现代化在大概率意义上是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但在小概率部分(主要是精神文化层面)难以跨越,只能实行渐进式发展。
C.《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两个基本战略任务。
D.我国教育现代化致力于特色化发展,坚持、发展中国特色,这个特色涵盖了国家特色、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等多层次多方面的特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区别发展动力的几种类型,是为了论论多种来源相互融合的综合型动力才适合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B.文章论及我国经济领域选择跨越式发展方式,有助于论证我国教育现代化同样可以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
C.文章第八段列举《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一系列具体要求,对上段主体论证予以补充,使论证更加生动。
D.文章围绕中国视角之下对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认识的论题,从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和发展状态几方面展开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不属于“先发”、“后发”和“新发”型现代化国家,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动力需是多种来源相互融合的综合型动力。
B.我们需要加大教育领域中文化现代化的深度和力度来促进人的现代化,从而在整体上保障我国教育现代化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C.立足于中国问题、中国国情、中国历史和中国方向,探索凝练出路径、策略与经验,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有特色发展的重要基础。
D.我国教育现代化要想实现特色发展,需要国家总体规划指导,需要实施特色发展的自觉意识和自主行动,需要鼓励创造和激发活力。
2022-04-09更新 | 9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庚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这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扬青春、崇尚奋斗,当代青年才能不负使命担当,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当代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摘自周德睿《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因为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很难说个人的尊严。
B.青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C.“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可以称为一种精神坐标。
D.家国情怀在今天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只要青年担起时代重任,未来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举大禹治水、戚继光抗倭的例子说明家国情怀之中体现着民族大义。
B.文章引用艾青的诗句引出了家国情怀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种质朴的情感。
C.第五段作者论述今天的年轻人应该承担时代责任,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D.文章整体由古代到今天,由民族传统到当代实践,逐层的深入,呈现总分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家国情怀深植于我们的灵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既体现为民族大义,又是继续传承的文化传统。
B.对于个体而言,不是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而是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
C.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当代青年激荡家国情怀,必定能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D.对于每个人来说,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也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更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
2020-05-01更新 | 18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①刷短视频已经成为不少人钟情的一种娱乐方式,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少人一方面拒绝着短视频对时间的吞噬,一方面又无法控制自己在闲暇时刻打开熟悉的短视频App。为了打破这种僵局,有人下载了某类手机应用程序,通过强制锁机的模式让自己放下手机,专注学习进行自我提升。有人直接将手机丢入“手机监狱”——一种带计时的如手机大小的盒子,防止自己对手机的沉迷。这都是借助外界手段摆脱手机对自己的控制,但取得的效果并没有那么显著,重要的还是要找到让我们沉迷于短视频的深层原因。那么,为何我们会如此沉迷短视频呢?

App的精准推送只是将内容推送到手机程序中,我们完全可以拒绝浏览,但是恰恰相反,不少人抱着手机熬夜刷短视频。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放不下短视频呢?深层原因在于短视频给予我们即时满足的快感。短视频内容的轻松愉悦,对深度的放逐,对用户口味的迎合,使我们当即获得愉悦感。不需要“十年寒窗苦读”的漫长时间积累,也不需要如王羲之般苦练出一个墨池,只需要一个短视频的时间——长则几分钟,短则十几秒——就能使我们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这种“低投资、高回报”让我们放不下短视频。虽然,我们的生活需要轻松愉悦,但一刷就是好几个小时,显然是不可取的。总是能听到身边人或者网友对自己长时间刷短视频行为的自责:闲暇时间都在玩手机中度过,每次都很后悔,但是下次还是如此。那么,我们该如何拒绝短视频的即时满足呢?

③需要明确的是,我们拒绝的是即时满足,并不是短视频。短视频因缺乏良性竞争和长远规划,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其中确实不乏优秀的短视频,制作精良、内容丰富;也有不少传授学习经验、知识,或者生活、工作技巧的实用性短视频;还有不少充满人间温情的短视频,传播正能量。但其短的特质始终使它难有影视作品、书籍等的思想深度与价值追求,依然处于浅层次的娱乐,无法抵达深度的趣味。且从整体上看,稳居播放量榜首的依然是娱乐类的短视频。

④短视频的即时满足表现的是“娱乐至上”的态度,缺乏思想内涵,营造一个过度娱乐的环境,从而使用户丧失集中思考和深度思考的能力。而我们的成长需要的是一种长程且深入的思考。长时间沉溺于短视频,意味着延迟满足能力的丧失。当然,丰富的视频使得用户获得了更多的信息,更加见多识广,但正如学者刘擎所说,“你可能看了很多东西,最后你发现你茫然若失,你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从而导致“在丰富当中变得贫乏了”。

⑤我们应该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为更长远的满足放弃当下的即时满足。闲暇之余,阅读一本书、学习一项技能,不仅时间长,过程还可能枯燥无聊;这远远不如放逐深度、迎合用户趣味的短视频对我们的吸引力大。但刷完短视频的我们除了哈哈大笑,还能收获什么呢?几乎没有。因为“娱乐是以不干预实际生活的方式释放情感的一种方法”。而阅读带给我们的是苏轼所言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作家三毛所说的“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这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是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是一种延迟满足,它带给我们的是进步、充实和成长。延迟满足的培养,让我们从心理到行动来拒绝短视频的即时满足,而不是借助外物强制拒绝。

⑥我们还可以合理利用算法技术。既然算法技术能通过播放、点赞、关注获悉我们的喜好,然后精准推送,何不利用算法技术为我们推送更多优质实用的短视频呢?如有意识观看、点赞、关注实用类、学习类、传播正能量的短视频,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让短视频App推送更多优质视频,从而脱离算法技术的陷阱。

(摘编自王园园《如何正确对待短视频》,《光明日报》2022319日,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不少人喜爱刷短视频这种生活方式,又想要拒绝短视频对闲暇时刻的吞噬。
B.短视频能给人带来即时满足的快感,这是人们沉迷于刷短视频的主要原因。
C.刷短视频使人获得的是一种浅层次的娱乐,没有深度的思想和价值的追求。
D.培养延迟满足感,是借助外物手段防止人沉迷手机,摆脱手机对人的控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于“如何正确对待短视频”这个中心问题,本文从当下现状出发,探究为何沉迷,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本文使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增加了文章内容的丰富性,有力地支撑了论点,论述生动。
C.本文在论述“如何拒绝短视频的即时满足”的具体方法时,采用了递进式的结构,分别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D.文章第五段通过苏轼的诗句和三毛所说的话语,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延迟满足形式之一的阅读对我们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需要娱乐放松,只要把握好观看时间,不影响自我提升,刷短视频也无可厚非。
B.娱乐类短视频居播放量榜首,这说明刷此类短视频的人可能丧失了深度思考的能力。
C.短视频APP能通过播放、点赞等方式推送符合用户喜好的内容,算法技术功不可没。
D.只有在脱离算法技术的陷阱后,我们才能观看到内容丰富、价值正向的优秀短视频。
2022-07-25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