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咏物言志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7 题号:327518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①郑思肖,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隐居吴下,终身不仕,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后。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寒菊”形象?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知识点】 咏物言志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遥同蔡起居偃松篇

张说

清都众木总荣芬,传道孤松最出群。

名接天庭长景色,气连宫阙借氛氲。

悬池的的停华露,偃盖重重拂瑞云。

不借流膏助仙鼎,愿将桢干捧明君。

莫比冥灵楚南树,朽老江边代不闻。

【注】①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夏,蔡孚为起居舍人,作《偃松篇》。②冥灵,神话中的一种大树,语出《庄子·逍遥游》:“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诗题中的“遥同”可知,本诗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样,是一首唱和之作。
B.诗歌开篇两句点出吟咏对象,以帝王居住的都城中的众多茂盛树木,衬托孤松的卓尔不群。
C.诗的三、四句夸赞孤松,孤松高大能增加天庭的景色,其在都城宫阙气势的加持下显得更为出众。
D.诗的五、六句写晶莹的露珠一滴一滴落入池塘中,松树层层叠叠大如伞盖般的枝叶拂动着祥云。
2.有人评论:“这首诗表面咏的是‘树’,实则是在表明报国之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4-02-04更新 | 14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先总写荷花“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拟人的手法,写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的悲哀。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2-05-02更新 | 11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各题。

梅花落

南北朝·鲍照

中庭多杂树,

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

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

念尔零落逐风飚,

徒有霜华无霜质。”

临江仙·柳絮

清·曹雪芹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作品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将情志分别寄托在“梅花”和“柳絮”这两个意象上。
B.两首诗都写了植物所处的环境,“中庭”“白玉堂”体现了环境的幽静,衬托了物象品格。
C.《梅花落》假托杂树发问,在诗人的回答中表明了对梅花和杂树的不同态度,对比鲜明。
D.《临江仙·柳絮》不落俗套,一改常人对柳絮漂泊无依的评价,与薛宝钗的处事态度暗合。
2.鲍照诗写风中之梅,曹雪芹词绘风中之絮,均为咏物之作。两首诗歌各自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1-08-26更新 | 2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