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40 题号:331985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原涉,字巨先。祖父武帝时以豪桀自阳翟徙茂陵。涉父哀帝时为南阳太守。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列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时又少行三年丧者。及涉父死,让还南阳赙①送,行丧冢庐三年,由是显名京师.为大司徒史丹举能治剧,为谷口令,时年二十余.谷口闻其名,不言而治。

专以振施贫穷赴人之急为务。人尝置酒请涉,涉入里门,客有道涉所知母病避疾在里宅者,涉即往候。叩门,家哭,涉因入吊,问以丧事.家无所有,涉曰:“但洁扫沐浴,待涉。”还至主人,对宾客叹息曰:“人亲卧地不收,涉何心此!愿撤去酒食。”宾客争问所当得,涉乃侧席而坐,削牍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②皆会.涉亲阅视已,谓主人:“愿受赐矣.”既共饮食,涉独不饱,乃载棺物,从宾客往至丧家,为棺敛劳俫③毕葬。其急待人如此。

遣奴至市买肉,奴乘涉气与屠争言,斫伤屠者,亡。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知涉名豪,欲以示众俗,遣两吏胁守涉。至日中,奴不出,吏欲便杀涉去。涉迫窘不知所为.会涉所与期上冢者车数十乘到,皆诸豪也,共说尹公,尹公不听,诸豪则曰:“原巨先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缚,诣廷门谢罪,于君威已足矣。”尹公许之。涉如言谢,复服遣去。更始西屏将军申徒建请涉与相见,大重之.故茂陵令尹公坏涉冢舍者为建主簿,涉本不怨也。涉从建所出,尹公故遮拜涉,谓曰:“易世矣,宜勿复相怨!”涉曰:“尹君,何一鱼肉涉也!”涉用是怒,使客刺杀主簿。涉欲亡去,申徒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宾客通言,令涉自系狱谢,建许之。宾客车数十乘共送涉至狱.建遣兵道徼取涉于车上,送车分散驰,遂斩涉,悬之长安市。

(节选自《汉书•原涉传》)


【注】①赙(fù):送财物助人办丧事.②昳(dié):太阳偏西.③劳俫:劝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洁扫沐浴          除:台阶.
B.涉何心             乡:面对.
C.其急待人如此       周:周济.
D.欲以示众          厉:勉励.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列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B.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列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C.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列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D.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列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涉重视传统,恪守孝道.他父亲去世,他拒绝了南阳郡人送的丧葬费用,依古礼为父亲守丧服孝三年,当时少有守丧三年的,因此在京师有了名气。
B.原涉有同情心,能急人之难.他听说朋友母亲生病,当即前去看望,得知病人已去世,家贫无法安葬,便让人置办丧葬用品,使丧事妥善办理。
C.原涉因家奴惹祸,招来麻烦.他的家奴买肉时与屠夫发生争吵,砍伤屠夫,致其死亡,茂陵守令尹公因此大为气愤,要拿他治罪,使他处境窘迫。
D.原涉因旧怨杀人,终遭杀身之祸.他与申徒建的主簿尹公有旧怨,一怒之下让人杀了尹公,申徒建用欺骗手段同意他自首,却派兵将他逮捕并杀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
(2)申徒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之将军 遇:遇到、碰到
B.进兵北地 略:掠夺、夺取
C.臣愿得之 谒:拜会、前往
D.而燕国见之耻除矣 陵:侵犯、欺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封之
A.烛之武退秦师B.范增数项王
C.吾得事之D.今太子

3.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今行而无信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

4.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B.大王来何操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D.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译文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译文:                                 
2016-12-13更新 | 20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燕太子丹尝质于赵,与王善。王即位丹为质于秦王不礼焉丹怒亡归燕太子丹怨王欲报之以问其傅鞠武鞠武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媾匈奴以图秦。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令人心惛然,恐不能须也。顷之,将军樊於期得罪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太子曰: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更虑之。鞠武曰:夫行危以求安,造祸以为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太子不听。于是使荆轲刺秦王,事不成。王于是大怒,遂体解荆轲以徇。益发兵诣赵,就王翦以伐燕,与燕师、代师战于易水之西,大破之。二十一年冬十月,王翦拔蓟,燕王及太子率其精兵东保辽东,李信急追之。代王嘉遗燕王书,令杀太子丹以献。丹匿衍水中,燕王使使斩丹欲以献王,王复进兵攻之。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攻辽东,虏燕王喜。臣光曰:夫为国家者,任官以才,立政以礼,怀民以仁,交邻以信;是以官得其人,政得其节,百姓怀其德,四邻亲其义。夫如是,则国家安如磐石,炽如焱火,触之者碎,犯之者焦,虽有强暴之国,尚何足畏哉!丹释此不为,顾以万乘之国,决匹夫之怒,逞盗贼之谋,功隳身僇,社稷为墟,不亦悲哉!荆轲怀其豢养之私,不顾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强燕而弱秦,不亦思乎?故扬子曰:荆轲,君子盗诸。善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即位/丹为质于秦王/不礼焉/丹怒/亡归/燕太子丹怨王/欲报之/以问其傅鞠武/
B.王即位/丹为质于秦/王不礼焉/丹怒/亡归/燕太子丹怨王/欲报之/以问其傅鞠武/
C.王即位/丹为质/于秦王不礼焉/丹怒/亡归/燕太子丹怨/王欲报之/以问其傅鞠武/
D.王即位/丹为质于秦王/不礼焉/丹怒/亡归/燕太子丹怨/王欲报之/以问其傅鞠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由春秋时晋国分裂而成,世称此三国为三晋。
B.太傅,周代始置,辅弼天子治理天下。秦废,汉复置,历代沿置,但多为虚官。
C.万乘,即一万辆战车。战国时,小的诸侯国称“千乘之国”,大的称“万乘之国”。
D.社稷,土地神和谷神。在农耕社会,两者被历代所重视。“社稷”多用来借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丹想要报复秦国,鞠武建议他向西约定三晋,南面联合齐国与楚国,北面与匈奴讲和,共同谋划对付秦国。太子丹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B.樊於期得罪秦王,逃到燕国,太子丹收留了他,鞠武认为这是给秦燕关系火上浇油,会促使秦国进攻燕国,请太子将樊於期送到匈奴。
C.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惹怒秦王,导致秦王发兵攻燕,自己也被燕王溺死在衍水中,但太子丹被杀,并没有阻止秦王灭燕。
D.司马光否定太子丹和荆轲的行为,认为治理国家的人应该选贤任能,以礼治国,爱护百姓,交好邻邦,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安全稳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2)欲以尺八匕首强燕而弱秦,不亦愚乎?
5.太子丹是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2022-01-08更新 | 14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祖吕皇后,父吕公,单父人也,好相人。高祖微时,吕公见而异之,乃以女妻高祖,生惠帝、鲁元公主。后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太子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己,常欲废之而立如意。戚姬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益疏如意且立为赵王留长安几代太子者数赖公卿大臣争之,及叔孙通谏,用留侯之策,得无易。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帝定天下,兄二人皆为列将,从征伐。

高祖崩,惠帝立,吕后为皇太后,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髡钳衣赭衣,令舂。乃召赵王诛之。使者三反,赵相周昌不遣。太后召赵相,相征至长安。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入宫,挟与起居饮食。数月,帝晨出,赵王不能蚤起,太后伺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迟帝还,赵王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喑药,使居鞠域中,名曰“人彘”。居数月,乃召惠帝视“人彘”。帝视而问,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复治天下!”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七年而崩。

太后发丧,哭而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强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陈平曰:“太后独有帝,今哭而不悲,君知其解未?”陈平曰:“何解?”辟强曰:“帝无壮子,太后畏君等。今请拜吕台、吕产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军,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脱祸矣!”丞相如辟强计请之,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乃立孝惠后宫子为帝,太后临朝称制

太后持天下八年,病犬祸而崩。病困,以赵王禄为上将军居北军,梁王产为相国居南军,戒产、禄曰:“高祖与大臣约,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大臣不平。我即崩,恐其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为人所制。”太后崩,太尉周勃、丞相陈平、朱虚侯刘章等共诛产、禄、悉捕诸吕男女,无少长皆斩之。而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

(节选自《汉书·外戚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益疏如意/且立为赵王/留长安/几代太子者/数赖公卿大臣争之
B.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益疏如意/且立为赵王/留长安/几代太子者数/赖公卿大臣争之
C.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益疏/如意且立为赵王/留长安/几代太子者数/赖公卿大臣争之
D.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益疏/如意且立为赵王/留长安/几代太子者/数赖公卿大臣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髡钳是古代刑罚的一种,即剃去罪犯头发,用铁圈束颈。
B.射是古代六艺的一种,其他的五种分别是:礼、乐、御、书、数。
C.用事指古代统治者执掌政权,与此同义的还有视事。
D.临朝称制指封建社金特殊时期,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治者代理皇帝行使权力的现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太后是汉高贫贱时候的妻子,曾朝佐高祖平定天下,她的两个哥哥也跟随高祖作战,立下汗马功。
B.吕太后为人残忍,高祖驾崩之后,她将戚夫人囚禁在水巷,又断其手足,将其变成既聋又哑又盲的“人彘”,后来又毒死戚夫人之子赵王。
C.惠帝得知吕太后欲加害赵王,和赵王同吃同住,却无力保护赵王;在得知吕太后将戚夫人变成“人彘”后,惠帝大哭,从此不理朝政,纵酒纵欲面死。
D.惠帝驾所后,吕太后把持朝政,吕氏家族管军政大权,权倾一时;吕太后死后,诸吕遭到高祖旧臣清洗,吕氏被灭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召赵王诛之,使者三反,赵相周昌不遣。
(2)我即崩,恐其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为人所制。
2020-01-23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