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44 题号:334212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杜暹[xiān],濮阳人也。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 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寻而孚迁大理正, 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qì]西覆屯。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guàn]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叶,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瓘等犯状。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失蕃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

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明年,于阗[tián]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夷夏之心。

二十年,为户部尚书。上行幸东都,诏暹为京留守。暹因抽当番卫士,缮修三宫,增峻城隍,躬自巡检,未尝休懈。上闻而嘉之曰:“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自委居守,每事多能,政肃官僚,惠及黎庶。慰朕怀也。”二十八年,病卒,谥曰“贞孝”。

暹在家孝友,爱抚异母弟昱甚厚。常以公清勤俭为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及卒,上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视其丧事,内出绢三百匹以赐之。尚书省及故吏赙赠者,其子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不受。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B.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C.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D.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暹孝顺友爱。自高祖到杜暹,五代同居,他在家里不仅特别恭敬谨慎地侍奉继母,而且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在任给事中时,还因继母去世而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B.杜暹为官清廉。在他进入突骑施营帐查究蕃人与郭虔瓘等人的冲突时,不得已接受了蕃人赠送的黄金,但他把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蕃境以后,才传书让蕃人去收取。
C.杜暹行事果敢有方。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阗得以安定。
D.杜暹勤干多能。他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深得蕃汉人民拥戴;皇上巡幸东都,作为京城留守的杜暹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受到了皇上的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②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李白,字太白,不读非圣之书,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著称,言多讽兴。自三代已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千载独步,唯公一人。卢黄门云: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今古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

天宝中,皇祖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公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又与贺知章、崔宗之等自为八仙之游,谓公谪仙人,朝列赋谪仙之歌,凡数百首,多言公之不得意。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

公遐不弃我,扁舟而相欢。临当挂冠,公又疾殛。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余为序。论《关睢》之义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辞终惭杜预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时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也。

(节选自李阳冰《草堂集序》;有删减)

(2)代宗即位,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论《关睢》之义/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辞终惭/杜预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
B.论《关睢》之义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辞/终惭杜预/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
C.论《关睢》之义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辞终惭/杜预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
D.论《关睢》之义/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辞/终惭杜预/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骚,原义是《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的并称;后用来泛称文学。毛泽东有词句“稍逊风骚”。
B.东山,山名;又名谢安山。本文借指谢安。东晋时谢安辞官隐居会稽东山,后来又出山做了大官。成语有“东山再起”。
C.《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据传由孔子修订而成。后人对《春秋》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如《左传》。
D.左拾遗,官职名。武则天时始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救补人主言行之缺”。杜甫曾任此职,被称为“杜拾遗”。
3.试分别分析文中“帝用疏之”“禁樵采”的原因是什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古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
(2)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2021-03-20更新 | 16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未有所决。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赵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曰: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平原君遂见辛垣衍,辛垣衍曰:吾闻仲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连先生。平原君曰:胜已泄之矣。辛垣衍许诺。

鲁仲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事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畏之也!鲁仲连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耶?辛垣衍曰:然。鲁仲连曰:然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辛垣衍怏然不悦,曰:嘻,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鲁仲连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鄂侯争之急,辩之疾,故鄂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于牖里之库。曷为与人俱称王,卒就脯醢之地也?秦与纣无异也今秦万乘之国若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

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笑曰:民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遂辞平原君去,终身不复见。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


[注]①梁:魏国都城大梁。②醢(hǎi):肉酱。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与纣无异也/今秦万乘之国/若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
B.秦与纣无异也/今秦万乘之国若/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
C.秦与纣无异也/今秦万乘之国/若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
D.秦与纣无异也/今秦万乘之国若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将军,原籍不在该国而在该国为将,故称客将军。
B.平原君即为赵国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公子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也就是史家所谓的“战国四公子”。
C.脯,肉干,这里指一种古代的酷刑,做成肉干。
D.《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鲁仲连是一个热爱祖国、见义能为、有谋略、镇定沉着、不慕名利的辩士。
B.虽然魏安釐王双管齐下,一方面派将军晋鄙领兵前往救赵,一方面又派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但是他不是真心想要帮赵国。
C.鲁仲连用“纣王害三公”的事例,说明面对霸权,是没有理可说的,妥协软弱不能换来安稳,反而更易招祸。
D.鲁仲连通过想象秦王称帝后,对诸侯及其大臣的政策,对辛垣衍晓之以理,激之以情,最后说服了辛垣衍。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鲁仲连曰:“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②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事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
2021-11-11更新 | 9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宝庆二年进士,调新喻主簿,已有能名。移浙西提点刑狱,时暂兼权浙西提举常平。拜户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始至官,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钱二十万缗支犒军民,减租税,养鳏寡孤疾无告之人,招兵置砦,给钱助诸军昏嫁。兴学校,礼贤才,辟召僚属,皆极一时之选。拜端明殿学士、知江陵府,去而建康之民思之不已。帝闻,命以资政殿学士再知建康,士女相庆。光祖益思宽养民力,兴废起坏,知无不为,蠲除前政逋负钱百馀万缗,鱼利税课悉罢减予民,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修饬武备,防拓要害,边赖以安。其为政宽猛适宜,事存大体。公田法行,光祖移书贾似道言公田法非便,乞不以及江东,必欲行之,罢光祖乃可。召赴行在,迁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 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廩,光祖谒王,辞以故。明日往,亦如之,又明日又往,卧客次,王不得已见焉。光祖厉声曰:“天下孰不知大王子为储君,大王不于此时收人心乎?”王以无粟辞;光祖探怀中文书曰:“某庄某仓若干。”王无以辞,得粟活民甚多。再以江东安抚使知建康,郡民为建祠六所。乞致仕,不许。咸淳五年,拜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监察御史曾渊子言罢。给事中卢钺复缴奏新命,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卒,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马光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B.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C.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D.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军需赋税、财政俸禄,长官为尚书、副职为郎中。
B.鳏寡,泛指老弱孤苦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
C.建祠,文中指为表达对造福当地的官员的感激之情而在其生前所立的祠堂,即建生祠。
D.参知政事,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兴祖兴办教育,重视贤才。他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此外他对贤才也以礼相待,所征召的下属官员,都是当时最出色的人选。
B.马兴祖加强边防,以固境安。他在建康任上曾招兵设寨,甚至提供钱财帮助众位士兵娶亲,还曾修整军事装备,防守重要关口,边境得以安定。
C.马光祖广施仁政,深受爱戴。他担任建康知府时,兴修废坏,免除前任拖欠钱款,减免鱼利赋税,以至于离任后建康百姓对他思念不止。
D.马光祖为民请命,不畏权贵。他请求不要在江东实行公田法,但贾似道坚持执行,并要罢免马光祖才肯罢休;任临安知府时,他厉声指责荣王,获得粮食,存活百姓。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
(2)明日往,亦如之,又明日又往,卧客次,王不得已见焉。
2020-06-17更新 | 2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