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51 题号:351306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为弓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日治道尽在是矣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曰:“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曰:“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悼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B.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C.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D.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枢文才突出,学识渊博。他少年时努力学习,周必大等人看好他的前程;他考词赋第一名,喜爱《资治通鉴》,并改编了这部著作,且著述丰富。
B.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御史冷世光违法乱纪,袁枢弹劾他,认为冷是个危险人物,最终冷被罢免。
C.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他负责修国史,章悖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饰自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宰相赵雄知道后赞赏了袁枢。
D.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他在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遭殃;他建房子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
(2)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注】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以悦刘夫人,优名谓之“李天下”。诸伶出入宫掖,侮弄搢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亦有反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藩镇争以货赂结之。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以耳目。进每奏事,常屏左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慝,干豫政事。

三年,帝以义武节度使王都将入朝,欲辟毬场。张宪曰:“比以行宫阙廷为毬场,前年陛下即位于此,其坛不可毁,请辟毬场于宫西。”数日未成,帝命毁即位坛。宪谓郭崇韬曰:“此坛,主上所以礼上帝,始受命之地也,若之何毁之!”崇韬从容言于帝,帝立命两虞候毁之。宪私于崇韬曰:“忘天背本,不祥莫大焉。”

夏六月,帝苦溽暑,于禁中择高凉之所,皆不称旨。宦者因言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观以百数今日宅家曾无避暑之所宫殿之盛曾不及当时公卿第舍耳帝乃命宫苑使王允平别建一楼以清暑。宦者曰:“郭崇韬常不伸眉,为孔谦论用度不足,恐陛下虽欲营缮,终不可得。”帝曰:“吾自用内府钱,无关经费。”然犹虑崇韬谏,遣中使语之曰:“今岁盛暑异常,朕昔在河上,与梁人相拒,行营卑湿,被甲乘马,亲当矢石,犹无此暑。今居深宫之中而暑不可度,奈何?”对曰:“陛下昔在河上,勍敌未灭,深念仇耻,虽有盛暑,不介圣怀。今外患已除,海内宾服,故虽珍台闲馆,犹觉郁蒸也。陛下傥不忘艰难之时,则暑气自消矣。”帝默然。宦者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宜其不知至尊之热也。”帝卒命允平营楼,日役万人,所费巨万。崇韬谏曰:“今两河水、旱,军食不充,愿且息役,以俟丰年。”帝不听。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邺都之变》)


【注】帝:后唐庄宗李存勖(885—926),五代后唐王朝的建立者,923年至926年在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宦者因言/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观以百数/今日宅家曾无避暑之所/宫殿之盛曾不及当时公卿第舍耳/
B.宦者因言/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观/以百数/今日宅家曾无避暑之所/宫殿之盛/曾不及当时公卿第舍耳/
C.宦者因言/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观以百数/今日宅家曾无避暑之所/宫殿之盛曾不及当时公卿第舍耳/
D.宦者因言/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观以百数/今日宅家曾无避暑之所/宫殿之盛曾不及当时公卿第舍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伶人:也称优伶,优人,古称演戏的人为伶。伶人可为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B.闾阎:此处泛指民间。“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中“闾阎”的含义与此处相同。
C.毬场:即球场。毬,即“球”,古代一种习武用的皮球,革制,中间以毛填实,足踢或杖击为戏。
D.宫苑使:官职名,一为武臣迁转之阶,无实职;一为掌皇宫内苑之事的实职官。此处当为后者。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自幼喜好音律,甚至不顾天子之尊,亲施粉墨,与伶人同台演戏,并且他还有一个“李天下”的艺名。
B.庄宗时,伶人权势熏天,朝臣备受压迫,有的即使被侮,也不敢出一言;有的选择委曲求全,依附伶人。
C.庄宗想毁掉即位时修筑的神坛,来修建毬场。对此,张宪认为,神坛是庄宗承受天命的地方,毁掉不祥。
D.郭崇韬认为,庄宗居住在华丽舒适的台馆中,如果没有忘记曾经的艰难困苦,就不会觉得酷热难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每奏事,常屏左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慝,干豫政事。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2022-04-06更新 | 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琮字宝章。兄珝,娶秦王女兴平郡主。琮幼时,从主入禁中,太宗置膝上,拊其背曰:“曹氏有功我家,此亦佳儿也。”及父彬领镇海军节度使,补衙内都指挥使。彬卒,特迁西头供奉官、勾当骐骥院、群牧估马司,市马课有羡,再迁西上阁门副使。与曹利用连姻利用贬出为河阳兵马都监领内军器库迁东上阁门使荣州刺史仁宗册琮兄女为后礼皆琮主办除卫州团练使琮因奏曰:“陛下方以至公属天下,臣既备后族,不宜冒恩泽,乱朝廷法。族人敢因缘请托,愿致于理。”时论称之。出为环庆路马步军总管,知邠州,迁秦州防御使、秦凤路副都总管兼知秦州。度羡材为仓廪,大积谷古渭、冀城。生羌屡入钞边,琮怀以恩信,击牛酾酒犒之,多请内属。宝元初南郊,召入侍祠。会元昊反,拜同州观察使,复知秦州,上攻、守、御三策。久之,兼同管勾泾原路兵马。刘平、石元孙败,关辅震恐。琮请籍民为义军,以张兵势,于是料简乡弓手数万人。贼寇山外,还天都,劫仪、秦属户。琮发骑士,设伏以待之,贼遂引去。琮欲诱吐蕃犄角图贼,得西川旧贾,使谕意。而沙州镇王子遣使奉书曰:“我本唐甥,天子实吾舅也。自党项破甘、凉,遂与汉隔。今愿率首领为朝廷击贼。”帝善琮策,改陕西副都总管,拜步军副都指挥使。与夏竦屯鄜州,还为马军副都指挥使,以疾卒。帝临奠,后并出临丧,就第成服。赠安化军节度使兼侍中,忠恪。琮小心谨畏,善赞谒,御军整严,死时家无余赀。子佺,皇城使、嘉州防御使。佺子诗,尚鲁国大长公主。 (节选自《宋史·曹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曹利用连姻/利用贬出/为河阳兵马都监/领内军器库/迁东上阁门使/荣州刺史/仁宗册琮兄女/为后礼皆琮主办/除卫州团练使/
B.与曹利用连姻/利用贬/出为河阳兵马都监/领内军器库/迁东上阁门使/荣州刺史/ 仁宗册琮兄女/为后礼皆琮主办/除卫州团练使/
C.与曹利用连姻/利用贬出/为河阳兵马都监/领内军器库/迁东上阁门使/荣州刺史/仁宗册琮兄女为后/礼皆琮主办/除卫州团练使/
D.与曹利用连姻/利用贬/出为河阳兵马都监/领内军器库/迁东上阁门使/荣州刺史/仁宗册琮兄女为后/礼皆琮主办/除卫州团练使/
2.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郊,古代帝王于南郊祭祀天神,是神化王权、加强统治的一种国家宗教仪式。
B.关辅指陕西中部一带,“关”即关中,主要指今陕西;“辅”即畿辅,原指长安京畿地区。
C.“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文、武、康、厉、忠等都是美谥,幽、炀等都是恶谥。
D.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封号或敬称,公主下嫁常称“适”,迎娶公主则称“尚”。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琮为政有方,为人品正廉直。他负责马市,征税有功,获得升迁;他自己严守律法,也不允许家族中人循私情,死时家无余财。
B.曹琮善于治军,很有军事才干。他御军整齐严格,多次担任军事要职,掌管兵马;当贼军侵犯,他以骑兵设伏,迫使贼兵退去。
C.曹琮治边有术,措施富有成效。他首知秦州,建仓储粮,安抚羌民;再知秦州,他加强军备,通过商人联合沙州镇王子击败了贼兵。
D.曹琮出身富贵,深受皇帝垂爱。他出身官宦,且是皇亲国戚;他年幼曾入宫,受到太宗赞誉;他死后,皇帝皇后亲临祭奠。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羌屡入钞边,琮怀以恩信,击牛酾酒犒之,多请内属。
(2)琮请籍民为义军,以张兵势,于是料简乡弓手数万人。
(3)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016-11-18更新 | 5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①;石麒多所平反。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吏,未至,改吏部尚书。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先是,御史刘宗周秉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例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焱乞休。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明年南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僧真实藏之柜中,逾二始殓,颜色如生。仆祖敏、李升从死。闽中唐王立,“忠襄”。
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节选自《南疆逸史》,有删改)
【注】深文:引用法律过于严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B.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C.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D.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2.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启,是明朝皇帝的年号,下文的崇祯也是明朝皇帝的年号。
B.出,指罢黜官职,与“罢、除、夺、左迁”等词一样都是罢免官职的词。
C.旬,是计时间的单位,在这里,一旬是指十天,二旬就是指二十天。在我国古代,一旬还可以指十岁或十二年。
D.谥,也称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任吏部尚书后,徐石麒向皇帝陈奏了有关官吏考核任用的七件事,都被皇帝采纳了。
B.徐石麒死后,真实和尚把他的尸身藏在柜子中,二十天后入殓,面色还和活着一样,很有传奇色彩。
C.马士英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徐石麒坚决反对,认为在这个时候这样做很不合适,因而被马士英怀恨在心。
D.徐石麒博闻强识,明晓典律,爱人荐贤,为官清正刚直,却因奸臣当道,屡遭排挤打击。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
(2)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2016-11-18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