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4 引用次数:61 题号:363963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人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不能其意之所欲至矣致:达到
B.不肖而不能去也贱:地位低下
C.故江海者托于船绝:横渡
D.怨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雠:同“仇”,仇恨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登高望,太息而叹秦人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B.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亡何也?孰能讥之乎?
C.遂出见之,授以为相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D.水广鱼大,君明则臣忠故木受绳直,金就砺则利
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B.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C.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D.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4.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5.5.把文言文阅读中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②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孔父嘉为司马,华父督为大宰,故因民之不堪命,先宣言曰:司马则然。已杀孔父而殇公,召庄公于郑而立之,以亲郑。以郜大鼎赂桓公,齐、陈、郑皆有赂,故遂相宋公。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非礼也。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周内史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

初,晋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条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师服曰:异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易则生乱。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今君命大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

惠之二十四年,晋始乱,故封桓叔于曲沃,靖侯之孙栾宾傅之。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

惠之三十年,晋潘父弑昭侯而立桓叔,不克。晋人立孝侯。

(节选自《左传·桓公二年》,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
B.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
C.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
D.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弑,含有以下犯上之意,古代称臣杀死君主、子女杀死父母。
B.戊申,在文中是干支纪年。中国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45年称“戊申年”。
C.大庙,指太庙。夏朝称为“世室”,殷商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
D.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周代统治者把国人中的下层称为庶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父督诡计多端,阴险狡猾。宋殇公即位后多次发生战争,百姓不能忍受,华父督先宣传都是司马造成的;不久杀了孔父和殇公,立庄公为国君。
B.桓公反听内视,谏鼓谤木。四月桓公从宋国取来了郜国的大鼎,安放在太庙里,这不符合礼制;臧哀伯进行了劝阻,桓公虚心接受了他的劝阻。
C.师服认为根本大而枝节小,国家才能够牢固。如今的晋,作为天子郊外的诸侯,却另外建国,违反礼制,产生混乱,不可能会长久。
D.天子建立国家,诸侯建立家庭,卿大夫设置侧室,大夫有两支宗族,读书人有隶子弟,庶人、工匠、商人各有亲属。各有等级,才能使下面的人遵守秩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
(2)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5.师服为什么认为太子仇恐怕要被废黜?
2023-03-19更新 | 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淮阴侯死,淮南王布已心恐。及彭越诛,醢其肉以赐诸侯。使者至淮南,布方猎,见醢,因大恐,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布所幸姬病,就医,医家与中大夫贲赫对门,赫乃厚馈遗,从姬饮医家。王疑其与乱,欲捕赫。赫乘传诣长安,言布谋反有端,可先未发诛也。相国曰:布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诬之。请系赫,使人验淮南王。布见赫以罪亡,上变,固已疑其言国阴事;汉使又来,颇有所验。遂族赫家,发兵反。

上召诸将问计,皆曰:发兵击之,坑竖子耳,何能为乎!汝阴侯滕公召故楚令尹薛公问之,令尹曰: 是固当反。滕公曰:上裂地而封之,疏爵而王之,其反何也?令尹曰: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滕公言之上,上乃召见,问薛公。薛公对曰:布反不足怪也。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上曰:何谓上计?对曰:东取吴,西取楚,并齐取鲁,传檄燕、赵,固守其所,山东非汉之有也。”“何谓中计?”“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口,胜败之数未可知也。”“何谓下计?”“东取吴,西取下蔡,归重于越,身归长沙,陛下安枕而卧,汉无事矣。上曰: 是计将安出?对曰: 出下计。上曰: 何谓废上、中计而出下计?对曰:布,故丽山之徒也,自致万乘之主,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故曰出下计。

是时,上有疾,欲使太子往击黥布,太子客说建成侯吕释之曰: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无功则从此受祸矣。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此属,无异使羊将狼,莫肯为用,且使布闻之则鼓行而西耳。上虽病,强载辎车,卧而护之,诸将不敢不尽力。上虽苦,为妻子自强。’于是吕释之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太子客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于是上自将兵而东,群臣居守,皆送至霸上。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吕释之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太子客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B.于是吕释之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太子客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C.于是吕释之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太子客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D.于是吕释之立夜见吕后/吕后承间为上泣涕而言/如太子客意/上曰/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黥,即用刀刺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常用来惩治犯有轻罪的人。文中的黥布,就是因为受过黥刑而叫黥布。
B.微,“请系赫,使人微验淮南王”中的“微”与《卖油翁》中“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中的“微”意思不相同。
C.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明清时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文中的令尹与《促织》中的“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意思相同。
D.辎车,古代的交通工具有斧车、轺车、轩车、軿车、辎车、栈车等,文中的“辎车”是一种既可载物又可作卧车的有帷盖的大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淮南王黥布宠幸的姬妾生病了,去医生家看病。医生的邻居贲赫,带着丰厚的礼物陪同黥布的姬妾在医生家饮酒。
B.当滕公问黥布为什么要谋反时,薛公说,皇上先杀了彭越,后又杀了韩信,黥布认为他们是同一类人,怀疑自己也将遭遇不测。
C.薛公认为黥布早晚都会反叛,但如果黥布采用上计或中计,原本不一定会失败,但是他的身份决定他最后必然会采用下计,自取灭亡。
D.太子宾客不认同让太子领兵出征黥布,原因之一是出征的众多将领原来都是与汉高祖平起平坐、地位相同的人,他们都不会听从太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赫乘传诣长安,言布谋反有端,可先未发诛也。
(2)布,故丽山之徒也,自致万乘之主,此皆为身,不顾后、为百姓万世虑者也。
5.黥布的灭亡有其自身原因,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2-11-13更新 | 15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杲卿,琅邪临沂人。以受官。性刚直,有吏干。天宝十四载,常山太守。时安禄山为河北、河东采访使,常山在其部内。禄山举范阳之兵诣阙,陷东都。杲卿忠诚感发,惧贼遂寇潼关,即危险宗社。时从弟真卿为平原太守,初闻禄山逆谋,阴养死士,招怀豪右,为拒贼之计。至是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解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杲卿乃与长史袁履谦等谋开土门以背之。

时禄山遣蒋钦凑、高邈率众五千守土门。钦凑军隶常山郡,高邈往幽州未还,杲卿遣吏召钦凑至郡计事。钦凑至,舍之于传舍。会饮既醉,令袁履谦与参军冯虔等杀钦凑。履谦以钦凑首见杲卿,相与垂泣,喜事交济也。是夜,稿城尉崔安石报高邈还至蒲城,即令冯虔与安石往图之。诘朝,高邈之骑从数人至稿城驿,安石皆杀之。俄而邈至,安石给之曰:“太守备酒乐于传舍。”邈方据厅之下马,冯虔等擒而絷之。是日,贼将何千年自东都来赵郡,冯虔又擒之。即日缚二贼将还郡。杲卿遣子安平尉泉明等,函钦凑之首,械二贼,送于京师。

十五年正月,思明攻常山郡。域中兵少,众寡不敌,御备皆竭。城陷,杲卿、履谦为贼所执,送于东都。禄山见杲卿,面责之曰:“汝昨自范阳户曹,我奏为判官,遂得光禄、太常二丞,便用汝摄常山太守,负汝何事而背我耶?”杲卿填目而报曰:“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纵受汝奏署,复合从汝反乎!且汝本营州一牧羊羯奴耳,叨窍恩宠,致身及此,天子负汝何事而汝反耶?”禄山怒甚,令缚于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柱,节解之,比至气绝,大骂不息。

乾元元年五月,诏曰:“颜杲卿任彼专城,忘枭狂虏,艰难之际,忠义在心。愤群凶而慷慨,临大节而奋发,遂擒元恶,成此茂勋。属胡虏凭陵,流毒方炽,孤城力屈,见陷寇仇,身殁名存,实彰忠烈。夫仁者有勇,验之于临难;臣之报国,义存于捐躯。嘉其死节之诚,可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是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解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杲卿乃与长史袁履谦等/谋开土门以背之/
B.至是/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解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杲卿/乃与长史袁履谦等/谋开土门以背之/
C.至是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解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杲卿/乃与长史袁履谦等/谋开土门以背之/
D.至是/遣使告杲卿相与/起义兵掎解断贼归路/以纾西寇之势/杲卿乃与长史袁履谦等/谋开土门以背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祖有功劳或有官职而得到封赏或者免罪。文中颜杲卿就是因此得以授官。
B.摄,指代理官职,与“摄”词义相似的词语还有“假”“权”“守”“署”等。文中即指此意。
C.传舍,原为战国时贵族供门下食客食宿的地方。后泛指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旅馆别称之一。
D.东都,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商朝指商丘,东汉指洛阳,隋唐指汴京,即今河南开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杲卿忠诚报国,不从叛贼。他在常山时是安禄山的属下,安禄山发动叛乱后,颜杲卿怕叛军侵犯,将危及宗社,就暗中养死士,招豪强来对付安禄山。
B.颜杲卿精于谋划,擒杀叛将。他与属下用计策杀死蒋钦凑,并活捉了高邈、何千年两名叛军将领,然后让儿子颜泉明将钦凑之首和高、何二贼押送京城。
C.颜杲卿大义凛然,誓死不屈。他抵御叛军,因寡不敌众且装备竭尽而落入贼手,面对安禄山的责备,他慷慨陈词,触怒安禄山而遭肢解酷刑,为国捐躯。
D.颜杲卿身后荣光,优诏褒奖。天子下诏评价他,在局势艰难的时候,胸怀忠义之心。愤群凶而慷慨,临大节而奋发,于是捉住叛贼首领,终成就丰功伟绩。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夜,稿城尉崔安石报高邈还至蒲城,即令冯虔与安石往图之。
(2)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纵受汝奏署,复合从汝反乎!
2021-05-27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