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92 题号:384898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武传(节选)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相当。且鞮侯单于初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遗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等百余人俱。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怒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蛮夷,何以女为见?”
1.下列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胜曰 候:拜见
C.而系张胜收:逮捕
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定罪,治罪
2.2.下名句中画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汉亦留之相当垣墙周庭当南日
B.收系张胜余扃牖
C.尚可得?胡为来哉?
D.为降虏蛮夷其制稍异
3.3.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候,本不该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里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体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
4.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犯,乃死,重负国。
译: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译:
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义季,幼而夷简,无鄙近之累。太祖为荆州,高祖使随往江陵,由是特为太祖所爱。元嘉元年,封衡阳王,食邑五千户。五年,为征虏将军,领石头戍事。十六年,代临川王义庆都督八州诸军事。先是义庆在任值巴蜀乱扰师旅应接府库空虚义季躬行节俭畜财省用数年间还复充实。队主续丰母老家贫,无以充养,连断不食肉。义季哀其志,给丰母月白米二斛,钱一千,并制丰啖肉。二十年,加散骑常侍,进号征西大将军,领南蛮校尉。义季素嗜酒,自彭城王义康废后,遂为长夜之饮,略少醒日。太祖累加诘责,义季引愆陈谢。上诏报之曰:“谁能无过,改之为贵耳。此非唯伤事业,亦自损性命。晋元帝人主,尚能感王导之谏,终身不复饮酒。汝既有美尚,加以吾意殷勤,何至不能慨然深自勉厉。”义季虽奉此旨,酣纵如初。二十一年,为都督南充、徐、青、冀、幽、并六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持节、常侍如故。登舟之日,帷帐器服,诸应随刺史者,悉留之,荆楚以为美谈。二十二年,迁徐州刺史,持节、常侍、都督如故。明年,索虏侵逼,北境扰动,义季惩义康祸难,不欲以功勤自业。太祖又诏之曰:“彼为元统,连被意旨,犹复逡巡。岂唯大乖应赴之宜。实辜百姓之望。贼初起逸,未知指趋,故且装束,兼存观察耳。少日势渐可见,便应大有经略,何合安然,遂不敢动。遣军政欲乘际会,拯危急,以申威援,本无驱驰平原方幅争锋理。又山路易凭,何以畏首尾迥弱。”二十四年,义季病笃,上遣中书令徐湛之省疾,召还京师。未及发,于彭城,时年三十三。

(节选自《宋书•刘义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义庆在任值/巴蜀乱扰师旅/应接府库空虚/义季躬行节俭/畜财省用数年/间还复充实
B.先是/义庆在任/值巴蜀乱扰/师旅应接/府库空虚/义季躬行节俭/畜财省用数年/间还复充实
C.先是/义庆在任/值巴蜀乱扰/师旅应接/府库空虚/义季躬行节俭/畜财省用/数年间/还复充实
D.先是义庆在任值/巴蜀乱扰师旅/应接府库空虚/义季躬行节俭/畜财省用/数年间/还复充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又称采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因其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B.石头,指石头城,是京口的别称。石头城代表着南朝文化,和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中心”。
C.三司,即三公,东汉指太尉(大司马)、司空、司徒。仪同三司,是指无职守的散官,享得三司仪制。
D.薨,指诸侯死,后世也指有封爵的高官死。春秋战国时期,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义季平易质朴,仕途顺畅。他在年少时就不浅陋庸俗,随太祖前往江陵,备受喜爱,此后多次升迁,权倾一时。
B.刘义季嗜酒成性,放纵不羁。刘义季一贯喜欢饮酒,皇帝多次诘责后,他虽然承认过错,但依然纵情酣饮,不肯改变。
C.刘义季淡泊名利,不讲排场。刘义季上船赴任时,将物品留下来,一时传为美谈。后迁徐州刺史时,持节、常侍、都督如故。
D.刘义季韬光养晦,审时度势。北魏进逼时,刘义季有戒于刘义康的祸难,不想以功劳彰显自己,却被皇帝说成畏首畏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季哀其志,给丰母月白米二斛,钱一千,并制丰啖肉。
(2)彼为元统,连被意旨,犹复逡巡。岂唯大乖应赴之宜,实辜百姓之望。
2020-02-05更新 | 9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临川靖惠王宏,字宣达,文帝第六子也。长八尺,美须眉,容止可观。仕齐为北中郎桂阳王功曹史。宣武之难,兄弟皆被收。道人释惠思藏宏。及武帝师下,宏至新林奉迎。建康平,为中护军,领石头戍事。天监元年,封临川郡王,位扬州刺史,加都督。

四年,武帝诏宏都督诸军侵魏。宏以帝之介弟,所领皆器械精新,军容甚盛,北人以为百数十年所未之有九月洛口军溃宏弃众走其夜暴风雨军惊宏与数骑逃亡诸将求宏不得众散而归。弃甲投戈,填满水陆,捐弃病者,强壮仅得脱身。宏乘小船济江,夜至白石垒,款城门求入。临汝侯登城谓曰:“百万之师,一朝奔溃,国之存亡,未可知也。恐奸人乘间为变,城门不可夜开。”宏无辞以对,乃缒食馈之。

宏妾弟吴法寿性粗狡,恃宏无所畏忌,辄杀人。死家诉,有救严讨。法寿在宏府内,无如之何。武帝制宏出之,即日偿辜。南司奏免宏司徒、骠骑、扬州刺史。武帝注曰:“爱宏者兄弟私亲,免宏者王者正法,所奏可。”宏自洛口之败,常怀愧愤,都下每有窃发,辄以宏为名,屡为有司所奏,帝每贳之。十七年,帝将幸光宅寺,有士伏于骡骑航待帝夜出。帝将行,心动,乃于朱雀航过。事发,称为宏所使。帝泣谓宏曰:“我人才胜汝百倍,当此犹恐颠坠,汝何为者。我非不能为周公、汉文,念汝愚故。”宏顿首曰:“无是,无是。”于是以罪免。而纵恣不悛,奢侈过度,修第拟于帝宫,后庭数百千人,皆极天下之选。所幸江无畏服玩伴于齐东昏潘妃,宝直千万。好食鲫鱼头,常日进三百,其它珍膳盈溢,后房食之不尽,弃诸道路。普通元年,迁太尉、扬州刺史,侍中如故。七年四月,自疾至薨,舆驾七出临视。及薨,诏赠侍中、大将军、扬州牧,曰靖惠。

(节选自《南史·卷五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人以为百数十年所未之有/九月/洛口军溃/宏弃众走/其夜暴风雨/军惊宏/与数骑逃亡/诸将求宏不得/众散而归
B.北人以为百数十年所未之有/九月/洛口军溃/宏弃众走/其夜暴风雨/军惊/宏与数骑逃亡/诸将求宏不得众/散而归
C.北人以为百数十年所未之有/九月/洛口军溃/宏弃众走/其夜暴风雨/军惊宏/与数骑逃亡/诸将求宏不得众/散而归
D.北人以为百数十年所未之有/九月/洛口军溃/宏弃众走/其夜暴风雨/军惊/宏与数骑逃亡/诸将求宏不得/众散而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年,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如隐公元年,贞观元年。
B.有司,古代官吏都各有专司,因此,凡专司其事的各级各部门官吏都可称“有司”。
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表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一般人死则称为“卒”。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宏出身高贵,却历经磨难,哥哥被害,兄弟们都被逮捕,他却在别人的帮助下躲过了一劫,后又重新得势。
B.武帝重用萧宏,派他攻打魏,尽管装备精良,结果却是全军溃逃,大败而归,萧宏逃到白石垒,才得以入城进食。
C.萧宏纵亲作恶,官府无可奈何,在皇帝的亲自干预下,恶人才得以受到惩治,萧宏也因此被免去了司徒等职务。
D.萧宏恣意妄为,生活放纵无度,却荣华富贵不断,甚至他病后,皇帝多次亲自去探视,死后还被赠职赐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家诉,有敕严讨。法寿在宏府内,无如之何。
(2)我人才胜汝百倍,当此犹恐颠坠,汝何为者。
2022-01-04更新 | 6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差,同“瘥”,病愈。②头风:头痛病。③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B.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C.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D.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监察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官职,始制于战国,是郡的行政长官,一般是掌管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C.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不是帝王而被后人追授的。文中为曹操的庙号。
D.斛,是中国旧量器名,方形,口小,底大;也是容量单位,一斛容量本为五斗,后来改为十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通晓经典,悔于从医。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掌握了多种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常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善于养生,医术高超。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善用方法。他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就离开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华佗医者仁心。华佗在狱中遭受拷打,临死前还是交出救人的方法,只不过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便将书烧掉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2)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5.曹操最后为什么要杀华佗?请简要说明原因。
2021-09-09更新 | 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