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体裁 >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4 引用次数:106 题号:387764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小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 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下片“尘随马去,月逐舟行”一直为后人所称道,请从手法角度进行赏析。
【知识点】 解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彭浪矶①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①本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1.“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2.作者的“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020-04-03更新 | 6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芳草渡

【宋】贺铸

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撚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促,此夜为谁排。

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注】①“雁”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与先写别前思绪纷乱,再写别时依依不舍,最后写别后相思难诉不同,这首词主要写临别时的场面,笔墨集中,匠心独运。
B.“撚青梅”的“撚”字是用手指搓转的意思,与前文的“羞”字相应和,非常形象地刻画出女子欲说还羞,低首撚梅的形象。
C.下片“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几句,借女子幽怨的口吻,写丈夫远去之后,把诸多烦恼都留给自己。
D.这首词语言浅近自然,朴实无华,不事雕琢;细节处,从容写来,有条不紊,读来似与人对面而语,让人耳目一新。
E.这首词写妻子与丈夫依依惜别时的情景,在表达方式上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写出了夫妻离别时难分难舍之情。
2.这首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18-04-16更新 | 10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行船

欧阳修

忆昔西都欢纵。自别后、有谁能共。伊川山水洛川花,细寻思、旧游如梦。

今日相逢情愈重。愁闻唱、画楼钟动。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尊、殢谁相送。


【注】①本词是欧阳修赴任途中与友人梅尧臣相遇时所作。②殢():滞留,沉溺于,此指醉酒。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表现了词人对当年在洛阳与友人欢聚的追忆,同时也饱含着词人对洛中故友的深切缅怀。
B.“伊川山水洛川花”采用互文手法,旨在表达词人对记忆中的洛阳自然山川景象的赞美之情。
C.“白发”句是说词人和友人都为仕途漂泊在外,又都已年纪渐老,重逢又匆匆分别,不由得唏嘘感伤。
D.本同上片追忆往昔,感叹旧日时光只能在梦中寻觅;下片感叹当前,与友人重逢而马上又要分离,感慨万千。
2.请从情感的角度赏析“愁闻唱、画楼钟动”一句。
2020-03-19更新 | 2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