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4 引用次数:149 题号:394350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③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时期的蜀汉,终于汉怀帝刘禅。蜀国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刘禅却乐而忘本,乐不思蜀。
B.李密的上疏《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言辞慷慨,表达感情直接坦率。
C.文中所提皋陶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文书。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周门人方之游夏” “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D.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顷之,家居数岁。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1.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匈奴必以我为大军        ②大军不知广所
B.①未到匈奴陈二里               ②大军不知广之,故弗从
C.①杀二人,生得一人            ②李广乃归大军
D.①必射雕者也                       时会暮
2.下列划线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B.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C.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D.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作战经验丰富,判断准确。他根据投奔他的受伤的太监的描述,准确地判断出射伤太监的人是“射雕者”。
B.李广善于射箭,臂力惊人。有一次,他外出打猎,看到草中风动,以为有老虎,慌忙中他一箭射过去,结果发现箭头居然没入了石头里。
C.李广遇事冷静,机智退敌。当他率领的百余骑偶遇敌军的数千骑时,他没有慌忙逃跑,而是要求士兵下马解鞍,使对方以为自己有伏兵,最终成功吓退了敌军。
D.李广善于作战,战术丰富。当他发现了射伤中贵人的三个敌人后,果断采取了包抄围剿的战术,成功地射杀了三个敌人,替中贵人报了仇。
2021-04-22更新 | 3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绰,河东人也,性质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陛下行尧舜之道,多存宽宥。况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忻然纳之,因谓绰曰:“若更有闻见,宜数陈之也。”迁大理少卿。故陈将萧摩诃,其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所逼耳。”因赦摩诃。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上曰:“大理寺为朕特赦摩诃也。”因命左右释之。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裤,俗云利于官,上以为厌蛊[注],将斩之。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绰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熲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辛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而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侯执以闻,上令悉斩之。绰进谏曰:“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感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耶?”绰拜而益前,诃之不肯退。上遂入。治书侍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前后赏赐万计。

(选自《隋书•赵绰传》,有删改)


[注]厌蛊:用巫术致灾祸于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命左仆射高颍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
B.命左仆射高颍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
C.命左仆射高颍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
D.命左仆射高颍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指的是古代王朝更迭,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B.大理,即大理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一个官署名,专门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
C.尧舜,中国古史传说中的两位圣明的君主,是我国远古部落联盟的两位首领。
D.刑部,我国隋朝以后官制中的一个司法部门,主管刑罚,其最高长官为侍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绰品性正直,性格刚毅。在担任北周天官府史时,他恭敬勤恳,因此被提拔,担任夏官府下士。
B.赵绰直谏君王,主张多存宽宥。因为盗贼猖獗,皇上想施以重刑,赵绰认为君王应推行尧、舜之治道,多存宽容饶恕的仁爱之心。
C.赵绰坚守法律,秉持公正办事。辛亶因曾经穿红裤子要被皇帝处死,赵绰反对此事,虽被抓起来,但第二天就被释放并得到赏赐。
D.赵绰忠诚正直,得到君王赏识。皇上认为赵绰忠诚正直,时常让他进入阁中评论朝政得失,前前后后赏赐他的财物数以万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
(2)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
5.文末皇帝用“撼树”和“喝汤”打比方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2021-10-22更新 | 15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

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魏公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

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征见帝,顿首曰:“愿陛下俾臣为良臣,毋俾臣为忠臣。”帝曰:“忠、良异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龙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傅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只取空名。此其异也。”帝曰:“善。”

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不肯。征恳请,数却愈牢。乃拜特进,知门下省事,诏朝章国典,参议得失。

十七年,疾甚。征亡,帝思不已,登凌烟阁观画像,赋诗悼痛。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
B.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
C.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
D.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B.贞观,唐太宗年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C.“隐太子”指李建成,他是被弑废太子,“隐”为其谥号,这谥号是由其亲友或故吏商议所加。
D.县男,唐朝设置的爵位名称,参照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中的“公、侯、伯、子、男”爵位封号。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幼年丧亲,胸怀大志,满腹学问。他跟随过李密,献策于李密,未被采纳。
B.窦建德攻陷黎阳,抓获魏征,授予伪职为起居舍人。建德失败后,魏征被隐太子举荐为太子洗马。
C.魏征为人磊落,敢做敢当。他曾警告太子当心功高的秦王,后来太子失败,秦王责问此事,他并不隐瞒。
D.魏征逝世后,太宗思念不已,登上凌烟阁为功臣画像时,还赋诗痛悼魏征。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2)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5.魏征为什么只愿太宗让其做“良臣”而不是“忠臣”?
2021-07-12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