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94 引用次数:70 题号:3977419
阅读《陈情表》,完成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微至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慈父
A.看见       B.被       C.我       D.理解
蒙国恩
A.不久       B.寻求       C.顺着       D.重温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供养无主因讽谏
B.刘病日笃幸得脱矣
C.臣少仕伪朝适南冥也
D.陋陵见其
3.3.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说法的一组是(        
①慈父见背 ②舅夺母志 ③猥以微贱 ④愿乞终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4.请在画线处填写原文。
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祖母)没有什么近亲
B.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到了晋朝建立,(自己)受到晋朝清明的教化
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皇帝恩遇优厚)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的
D.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的
6.6.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早年多遭不幸,是祖母不顾年迈体弱,抱病将其抚养成人,所以作者要为她养老送终。
B.作者因为深知当政者讲究以孝治国,所以,借为祖母尽孝之由,达到自己辞而不就的目的。
C.作者愿意进朝做太子的侍从官,但苦于祖母无人照料,因此希望太守能为他解决后顾之忧。
D.作者请太守和刺史转告朝廷,在为祖母送终之后,一定接受朝廷的委任去做太子的侍从官。
7.7.“表”是古代一种文体。我们曾经学过《出师表》,请结合这两篇文章的内容,说说“表”的文体特点。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容易 (0.94)
【推荐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以下题目
(一)《耶律屋质》
耶律屋质,字敌辇。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
会同间,太宗崩,诸大臣立世宗,太后闻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击,遇安端、刘哥等于泰德泉,败归。李胡尽执世宗臣僚家属,谓守者曰:“我战不克,先殪此曹!”人皆相谓曰:“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隔岸相拒。
时屋质从太后,世宗以屋质善筹,欲行间,乃设事奉书,以试太后。太后得书,以示屋质。屋质读竟,言曰:“太后佐太祖定天下,故臣愿竭死力。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太后曰:“我若疑卿,安肯以书示汝?”屋质对曰:“李胡、永康王皆太祖子孙,神器非移他族,何不可之有?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太后乃遣屋质授书于帝。
帝遣宣徽使耶律海思复书,辞多不逊。屋质谏曰:“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帝曰“彼众乌合,安能敌我?”屋质曰:“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借曰幸胜,诸臣之族执于李胡者,无噍类①矣。以此计之,惟和为善。”帝然之。
始相见,怨言交,殊无和意。太后谓屋质曰:“汝当为我画之。”屋质进曰;“太后若能释怨,臣乃敢进说。”太后曰:“汝第言之。”太后复谓屋质曰:“议既定,神器竟谁归?”屋质曰:“太后若授永康王,顺天合人,复何疑?万口一辞,愿立永康王,不可也。”乃许立永康。
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谋反下狱,刘哥及其弟盆都结天德等为乱。耶律石刺潜告屋质,屋质遽引入见,白其事。刘哥等不服,事遂。未几,刘哥邀驾观樗蒲②,捧觞上寿,袖刃而进。帝觉,命执之,亲诘其事。刘哥自誓,帝复不问。屋质奏曰:“当使刘哥与石刺对状,不可辄恕。”帝曰:“卿为朕鞫之。”屋质率剑士往讯之,天德等伏罪,诛天德,杖翰,迁刘哥。
保宁五年五月薨,年五十七。帝痛悼,辍朝三日。
(选自《辽史•列传第七》,有删改)
[注]
①噍类: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
②樗蒲:赌博的一种活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相见,怨言交让:责备
B.太后曰“汝言之。”第:只管
C.愿立永康王,不可也夺:强取
D.刘哥等不服,事遂寝:停止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处从容,人莫能测扣弦而歌
B.欲行间,设事奉书,以试太后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顺天合人,复疑?作计不量!
D.捧殇上寿,袖刃而进秦王环柱
3.3.下列句子中,都能反映耶律屋质“善筹”的一组是( )
①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
②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
③臣愿竭死力
④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
⑤当使刘哥与石刺对状
⑥屋质率剑士往讯之
A.①④⑤B.②③⑥
C.②④⑤D.③④⑥
4.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二)与薛寿鱼书①
[清]袁枚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
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
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⑥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⑦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岂不悖哉!岂不惜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注:
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
②若:和,同。
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
④夭札:因病而早死。
⑤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艺,技艺。
⑥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
⑦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
A.太宗驾崩后,太后不同意诸大臣让世宗继承王位的主张,派皇子李胡起兵,骨肉相残的局面险些发生。
B.在矛盾调解的过程中,耶律屋质秉持“惟和为善”的观点,先说服太后接受了和议,后说服世宗放弃了坚持敌对的想法。
C.和解开始时,双方各不相让,最后通过耶律屋质的调解,太后终于答应世宗的要求,同意立永康王。
D.刘哥和他的弟弟勾结耶律天德叛乱,后来因为耶律石刺将计划暗中告诉了耶律屋质,叛乱才没有能发生。
5.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途之人而问之曰执:拉住。
B.而不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意:猜测。
C.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寿:使……长寿。
D.貌之,道艺两失袭:承袭。
6.6.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仆方思辑其梗概永其人令骑将灌婴五千骑追之
B.是即孔子“老安少怀”学也寡人于国也
C.一瓢先生理学乎盖将自变者而观之
D.子不尊先人百无一人之上覆杯水坳堂之上
7.7.作者反对重理学轻技艺,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他这一态度的一句是( )
A.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B.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
C.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D.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
8.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雪留下的奇特病案和有效方剂比理学语录有意义得多。
B.周公、孔子是不朽的,精通某种技艺的人也可以不朽。
C.医术也是仁术,薛雪通过行医实践了孔子的仁学,体现出他的价值。
D.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
9.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耶律屋质》
(1)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隔岸相拒。
(2)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
(3)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
(4)借曰幸胜,诸臣之族执于李胡者无噍类矣。
10.《与薛寿鱼书》
(1)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2)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
(3)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4)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
2016-11-18更新 | 4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 (0.9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上余青州书
苏洵
洵闻之,楚人高令尹子文①之行,曰:“三以为令尹而不喜,三夺其今尹而不怒。”其为令尹也,楚人为之喜:而其去令尹也,楚人为之怒。己不期为令尹,而令尹自至。夫今尹子文岂独恶夫富贵哉?知其不可以求得,而安其自得,是以喜怒不及其心,而人为之嚣嚣。嗟夫!岂亦不足以见己大而人小邪?脱然为弃于人,而不知弃之为悲:纷然为取于人,而不知取之为乐。
昔者,明公②之初自奋于南海之滨,而为天下之名卿。当其盛时,激昂慷慨,论得失,定可否,左摩西羌,右揣契丹,奉使千里,弹压强悍不屈之虏,其辩如决河流而东注诸海,名声四溢于中原而磅礴于戎狄之国,可谓至盛矣!及至中废而为海滨之匹夫,盖其间十有余年,明公无求于人,而人亦无求于明公者。其后.适会南蛮纵横放肆,而莫之或救。明公乃起于民伍之中,折尺篝而笞之,不旋踵而南方义安。夫明公岂有求而为之哉?适会事变以成大功,功成而爵禄至。明公之于进退之事,盖亦绰绰乎有余裕矣。
悲夫!世俗之人纷纷于富贵之间.而不知自止!达者安于逸乐,而习为高岸之节,硕视四海饥寒穷困之士,莫不颦蹙呕哕而不乐。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此二人者,皆不可与语于轻富贵而安贫贱。何者?彼不知贫富贵贱之正味也。惟天下之习于富贵之荣而狃于贫贱之辱者,而后可与语此。
洵,西蜀之匹夫,尝有志于当世,因循不遇,遂至于老。然其尝所欲见者,天下之士,盖有五六人。五六人者.已略见矣:而独明公之未尝见.每以为恨。今明公来朝,而洵适在此,是以不得不见。
伏惟加察,幸甚!
(选自苏洵《嘉佑集》,有删改)
【注】①令尹子文:令尹,春秋时期楚国官名,位同国相。子文,姓斗,名谷於菟,字子文。楚国内乱,子文自毁其家,以纾国难。三次被免去相位,毫无愠色。②明公:对于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的尊称,此处指余靖,时仃青州知州。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人令尹子文之行高:高尚。
B.明公之初自于南海之滨奋:振作。
C.不旋踵而南方安义:安定。
D.惟天下之习于富贵之荣丽于贫贱之辱者狃:习惯。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为之嚣嚣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脱然为弃人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
C.明公起于民伍之中今其智反不能及
D.然其尝所欲见者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
B.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
C.穷者黎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
D.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
4.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先写古代贤士令尹子文在令尹职位上三起三落,楚人为他喜悦,替他愤怒,而他本人却心态平和,意在引出下文对余靖的赞颂。
B.苏洵写出了余靖出使戎狄之国时的慷慨无畏和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时的机智勇武,也借此讽刺了当政者的软弱无能,表现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C.苏洵刻画了世俗之人骄于富贵、耻于贫贱的丑陋之态,与余靖面对功成名就和失意落魄时的淡然心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余靖的高尚人格。
D.苏洵在文中表达了对余靖胸襟豁达、宠辱不惊的君子之风的推崇之情和拜谒对方的急迫心情,同时也含蓄透露了自己的心志。
5.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后,适会南蛮纵横放肆,而莫之或救。   
②悲夫!世俗之人纷纷于富贵之间,而不知自止!
③五六人者,已略见矣:而独明公之未尝见,每以为恨。
2016-11-18更新 | 7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 (0.9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岁再赦,善人喑哑。’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昔‘文王作罚,刑兹无赦。’又蜀先主尝谓诸葛亮曰:‘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每见启告理乱之道备矣,曾不语赦。’故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以来,绝不放赦。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引轻条,若欲入罪即引重条。数变法者,实不益道理,宜令审细,毋使互文。”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侍臣曰:“诏令格式,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周易》称‘涣汗其大号’,言发号施令,若汗出于体,一出而不复也。《书》曰:‘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为反。’且汉祖日不暇给,萧何起于小吏,制法之后,犹称画一。今宜详思此义,不可轻出诏令,必须审定,以为永式。”
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祐。”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常恐为理体之弊。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周旋:应付
B.变法者,实不益道理数:屡次
C.医药尽,今尊体不瘳备:齐备
D.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异方:外国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每见启告理乱道备矣师道不传也久矣
B.若不常定,人心多惑夫夷以近,游者众
C.若汗出体,一出而不复也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D.死生有命,非人力加或因寄托,放浪形骸之外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反对赦免冒犯法律的愚蠢人。他引用古语证明滥用赦免只会惠及奸人而伤害良民,拿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中大化,与梁武帝一年数赦而国家倾覆作对比。
B.唐太宗主张法令的制定要力求简约。他认为法令条款过多不利官员记忆,容易滋生奸诈事端,原因是为人开罪可援引从轻处罚条款,为人加罪可援引从重处罚条款。
C.唐太宗主张朝廷诏令要有固定格式。他认为诏令格式不固定就会让人有机可趁,在引用经典话语阐明诏令的严肃性后,表明自己对刘邦和萧何制定法令的不屑态度。
D.长孙皇后是一位贤德有见识的皇后。她断然拒绝太子用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方法来为她祛病求福,在她看来生死有命非人力所可为,国家法令不能因自己而被扰乱。
4.4.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
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引轻条
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
(2)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
2016-11-18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