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4 引用次数:44 题号:41343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苏州知府,有政声。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遂为定制。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转左侍郎,还理部事。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遂下齐诏狱。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①阿阶意,罗织不辜。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宜如毛恺例复官。”诏以故官致仕。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明年卒,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注:①恺,即毛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B.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C.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D.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2.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C.“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D.“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王廷揭发张齐的罪行,说他曾接受盐商杨四和几千两银子,还借攻击徐阶的机会来掩饰自己罪行,使得张齐锒铛入狱。
B.王廷考取进士之后,先后担任重要职务,其中在担任苏州知府的时候,取得良好的政绩,赢得美好的声誉,后被升任。
C.当淮安闹饥荒时,王廷和朱纲向皇帝写奏章,请求留下商税做军饷,却遭严厉批评,严讷为他们辩护,才使他们幸免于难。
D.巡查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向朝廷进谏,评价王廷这个人耿直有气节,坚守节操,建议恢复他的官职。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2)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阿阶意,罗织不辜。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吕光,世明,略阳人,其先自沛迁略阳,因家焉。光以赵建武中生于枋头,夜有神光之异,故名焉。年十岁,与诸童兒游戏邑里,为战阵之法,俦类咸推为主。而身长八尺四寸,目重瞳子,左肘有肉印,毅凝沈重,宽简有大量。人莫之知,唯王猛异之,曰:“此非常人。”言之苻坚举贤良除美阳令民夷惮爱邻境肃清迁鹰扬将军以功赐爵关内侯建元十九年,以光为使持节、都督西讨诸军事,率步骑七万讨西城。十二月至龟兹,龟兹王帛纯捍命不降。光军其城南,五里为一营,深渠高垒,广设疑兵,为木人,被甲罗之垒上,以为持久之计。二十年五月,帛纯乃倾国财宝,请救于狯胡。光迁营相接阵,为勾锁之法,精骑为游军弥缝其阙。秋七月,战于城西,大败之,帛纯逃奔,王侯降者三十余国。光入其城,城有三重,广轮与长安城等。城中塔庙千数,帛纯宫室壮丽,焕若神居,胡人奢侈,富于生养,家有蒲桃酒至千斛,经十年不败。士卒沦没酒藏者相继。诸国惮光威名,贡款属路,立帛纯弟震为王以安之。龙飞元年,群臣劝光称号,六月,僭即天王位于南郊,大赦改年,备置群司,立世子绍为太子。四年九月,光寝疾。十二月,疾甚,立太子绍为天王,光自号太上皇帝,以子纂为太尉,弘为司徒。诏曰:“吾疾病不济,吾终之后,使纂统六军,弘管朝政,汝恭已无为,委重二兄,庶可以济。今外有强寇,民心未宁,汝兄弟辑睦,贻厥万世,若内相图,则祸不旋踵。”纂、弘泣曰:“不敢有二心。”,葬高陵。谥武皇帝,庙号太祖。

(节选自《十六国春秋别本·后凉录》)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言之苻坚/举贤良/除美阳/令民夷惮爱/邻境肃清/迁鹰扬将军以功/赐爵关内侯/
B.言之苻坚/举贤良/除美阳令/民夷惮爱/邻境肃清/迁鹰扬将军/以功赐爵关内侯/
C.言之/苻坚举贤良/除美阳/令/民夷惮爱/邻境肃清/迁鹰扬将军以功/赐爵关内侯/
D.言之/苻坚举贤良/除美阳令/民夷惮爱/邻境肃清/迁鹰扬将军/以功赐爵关内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往往是对“名”的解释和补遗,又叫表字。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
B.建元,即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君主发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C.持节,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
D.薨,指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称卒。古人对“死”的称呼有严格规定。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光出生时夜里有神光照耀的异象,目有双瞳,肘带肉印。当时的人没有不了解吕光的,王猛也认为他异于常人。
B.吕光奉命讨伐西域,龟兹王抗命不降,并向绘胡求救;他巧妙陈兵布阵,大败多国联军,攻占龟兹王城,平定了西域。
C.吕光受群臣劝谏,僭越称“天王”,建立了后凉政权;他改换年号,大赦天下,并设立各个部门,立世子吕绍为太子。
D.吕光自知病重难愈,于是传位太子,并对其他儿子做好了职位安排;临终前他忧虑国家前途,叮嘱儿子们切莫内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年十岁,与诸儿童游戏邑里,为战阵之法,童儿咸推为主。
②胡人奢侈,富于生养,家有蒲桃酒至千斛,经十年不败。
2022-08-13更新 | 7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武灵王立。五国相王,赵独否,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令国人谓己曰“君”。召楼缓谋曰:“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是亡社稷,奈何?吾欲胡服。”楼缓曰:“善。”群臣皆不欲。于是肥义侍,王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奈何?”肥义曰:“臣闻疑事无功,疑行无名。王既定负遗俗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愚者暗成事,智者睹未形,则王何疑焉。”于是遂胡服矣。武灵王初以长子章为太子,二十七年五月戊申,大朝于东宫,废太子章,传国,立王子何以为王,自号为主父。其后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欲从云中及九原直南袭秦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 秦昭王不知,已而怪其状甚伟,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驰已脱关矣。审问之,乃主父也。秦人大惊。主父所以入秦者,欲自略地形,因观秦王之为人也。三年,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还归,行赏,大救,置酒酺五日,封长子章为代安阳君。章素侈,心不服其弟所立。四年,朝群臣,安阳君亦来朝。主父令王听朝,而自从旁观窥群臣宗室之礼。见其长子章貌修伟,反北面为臣,诎于其弟,心怜之,于是乃欲分赵而王章于代,计未决而辍。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即以其徒作乱。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难,杀公子章,灭其党贼而定王室。公子章之败,往走主父,主父开之,成、兑因围主父宫。公子章死,公子成、李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主父。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三月余而饿死沙丘宫,为天下笑。

(节选自《史记・赵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欲从云中及九原直南袭秦/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
B.其后/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欲从云中及九原直南袭秦/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
C.其后/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欲从云中及九原直南袭秦/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
D.其后/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欲从云中及九原直南袭秦/于是诈自为/使者入秦/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B.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年的术语,“戊”居地支的第五位。
C.宗室,是指同一祖宗的贵族,本文中特指赵武灵王的宗族。
D.北面,是指古代臣子拜见君主时面朝北方,有臣服于人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武灵王韬光养晦,不露锋芒。他继位之后,认为自己没有称王的实力,让国人称自己为“君”。
B.赵武灵王移风易俗,勇于创新。他认为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国家就要灭亡,因此力推胡服骑射。
C.赵武灵王勇武过人,胆识非凡。他亲自装扮成使者入秦,趁机观察秦国的地形与秦昭王的为人。
D.赵武灵王犹豫迟疑,举棋不定。他最初立少子赵何为赵王,后又反悔,想改立长子赵章为赵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2)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
5.赵武灵王对大儿子赵章的态度前后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0-06-07更新 | 17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自伯升【1】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异独叩头宽譬哀情。光武止之曰:“卿勿妄言。”异复因进说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惠泽。”光武纳之。至邯郸,遣异乘传抚循属县,录囚徒,存鳏寡,亡命自诣者除其罪,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大司徒邓禹不能定,乃遣异代禹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具剑。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皆布威信。异与赤眉遇于华阴,相拒六十余日,战数十合,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余人。

夏,遣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栒邑。未及至,隗嚣乘胜使其将王元、行巡将二万余人下陇,因分遣巡取栒邑。异即驰兵,欲先据之。诸将皆曰:“虏兵盛新乘胜,不可与争,宜止军便地,徐思方略。”异曰:“虏兵临境,忸忕小利,遂欲深入。若得栒邑,三辅动摇,是吾忧也。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潜往闭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异乘其不意,击鼓建旗而出。巡军惊乱奔走,追击数十里,大破之。于是北地诸豪长,悉隗嚣降。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

(取材于《后汉书•冯异传》)

注释:【1】伯升:汉光武帝刘秀的兄长,骁勇善战,更始帝刘玄忌惮其才干,将其杀害。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复因进说曰       间:暗中
B.惠泽       布:陈述
C.每所止       舍:宿营
D.悉隗嚣降       畔:通“叛”,背叛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易充饱       何以汝
B.重赤眉、延岑之酷       申之孝悌之义
C.虏兵盛新乘胜       倚歌和之
D.击鼓建旗而出       惶急不知所为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
天下百姓同受王莽之苦,思念汉室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B.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
你考虑整顿队伍,不要给郡县百姓带来痛苦
C.因分遣巡取栒邑
乘机分派行巡攻取栒邑
D.虏兵临境,忸忕小利,遂欲深入
敌兵压境,习惯于争夺小利,我们就乘势深入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②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
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武帝虽然因兄长之死伤心,但是不敢在人前显露,冯异进言宽解,也被他阻止了。
B.无论是行军还是驻扎,冯异率领的军队都在适当的地点立有标志,表现得十分规矩。
C.赤眉、延岑暴乱,大司徒邓禹不能平定,所以光武帝就起用了冯异前来平定暴乱。
D.在与隗嚣的军队作战时,冯异虚心听取了大家的建议,避开敌军锋芒,抢先攻下栒邑。
6.唐太宗李世民对冯异有过这样的评价:“前史称其高致,昔贤以为美谈。”请根据文章内容具体说明唐太宗做出这样评价的依据。
2018-01-18更新 | 1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