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体裁 >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94 引用次数:52 题号:4164546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
[双调] 殿前欢·客中
[元] 张可久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
青泥小剑关①,红叶湓江岸②,白草连云栈。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注]①青泥:指青泥岭,坎坷难行。剑关:剑门关,地势险要。②湓江:长江的支流。
1.“功名半纸,风雪千山”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这首元曲中,“望”和“随”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做具体分析。
【知识点】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容易 (0.94)
【推荐1】阅读下面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①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
1.下列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值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每天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
B.颔联是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安逸闲适。
C.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这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独见匠心。
D.尾联引用陶渊明和楚狂接舆的典故,并将自己比作他们两人,生动刻画了诗人狂放的隐者形象,表达与朋友在辋川闲居之乐。

2.下列对诗歌手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转”“日”两字用得巧妙。“转”写出山体颜色渐变的动态,“日”写出太阳照在流动的溪水上泛出粼粼波光的动态。寥寥十字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B.“墟里上孤烟”中的 “上”字,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渡头余落日”,剪取落日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为读者留下广阔空间。
C.首联和颈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描绘辋川附近的深秋暮色。
D.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隐士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 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2016-11-18更新 | 10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容易 (0.94)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 居①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这是作者被贬永州迁居愚溪后的诗作。
②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③夜榜:夜航。
(1)     请结合具体意境,对“夜榜响溪石”进行赏析。     
(2)     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诗人的“怨”与“不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019-01-30更新 | 106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容易 (0.94)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赵鼎(宋)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本文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华胥梦”指的是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的景象。
1.这首词炼字很有特色,请赏析第二句中的“惊”字的妙处。
2.本词运用对比手法,请简析词中是如何进行的对比,并回答对比的作用。
2016-11-18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