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体裁 >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95 题号:4228858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得张正字诗①
【宋】陈与义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
一觞犹有味,万事已无机。
岁暮塔孤立,风生鸦乱飞。
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
【注】①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冬,诗人因对朝廷竭力“主和”心生失望,引疾辞要职,闲居江州。
1.这首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怎样描写的?请简要分析。
2.请结合全诗首尾两联内容,简要分析该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知识点】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夜寻僧不遇

于武陵

数歇度烟水,渐非尘俗间。

泉声入秋寺,月色遍寒山。

石路几回雪,竹房犹闭关。

不知双树客,何处与云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题目即点明了时间、事件及其结果,写作者夜里到寺院中寻访僧人却寻而不得。
B.首联写去寻僧的路上多次歇息,走过烟雾迷蒙的溪河后,周遭的景色渐渐不同寻常。
C.颈联表明作者来回几趟寻访寺僧;却都只见其居所房门紧闭,唯门前石径雪落无声。
D.本诗最后作者因未遇而生发感叹,与贾岛《寻隐者不遇》“云深不知处”异曲同工。
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该联。
2021-02-09更新 | 14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侠篇

(唐)崔颢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

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

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

腰间带两绶,转眄生光辉。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


【注】错落:甲上环锁已损坏不齐。蒙茸:(貂裘)又乱又旧。③建威:军国主将的代称。
1.这首叙事诗前八句叙写少年游侠_____________的场景,后八句叙写_____________的场景,展现了古代游侠的形象。
2.全诗运用多重衬托手法塑造了一个游侠形象,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解读。
2020-04-02更新 | 9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咏贫士

【晋】陶渊明

万族各有托①,孤云独无依。暧暧②空中灭,何时见余晖?

朝霞开宿雾③,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④。未夕复来归⑤。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注】①万族,自然界众多的事物。②暧暧:目光昏暗的样子。③宿雾:夜间的雾气。④翮(hé)鸟的翅膀,代指孤鸟,喻作为贫士的诗人。⑤未夕:比喻年龄未老。陶渊明归隐时只四十一岁。
1.这首诗的体裁是(       )。
A.五言律诗B.五言绝句C.五言古诗D.近体诗
2.对本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二句以“孤云”自喻,与各有所托的“万族”形成对比。
B.中间四句用独鸟比况,表示与逐队群飞的“众鸟”的区别。
C.由“未夕复来归”可推知本诗当作于《归去来兮辞》之前。
D.量力而行,遵守大道,宁愿忍受饥寒,可见诗人志趣高洁。
3.关于末句“已矣何所悲”有以下两种说法,请评析之。
【甲】世无“知音”,与前文“万”“众”“孤”的对比呼应。“何所悲”说明寓愤于中,悲不自胜。
【乙】举世皆依乘风云,而己独无攀援飞翻之志。宁忍饥寒以守志节,纵无知此意者,亦不足悲。
2019-10-12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