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学常识综合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4 题号:4277911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道难》是乐府古题,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
B.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李白之后,唐朝又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
C.“四书”是宋代的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共称的,成为后世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取材依据。
D.“六艺”其一是指古人所要学习的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其二是指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知识点】 文学常识综合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我国古代史书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历史散文,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史书编排体例分为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历史)、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反映历史)、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记叙历史),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下面对《史记》、《左传》、《战国策》、《汉书》编排体例判断正确的是:( )
A.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B.通史、 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断代史
D.通史、 编年体、国别体、通史
2018-04-16更新 | 128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迨诸父异爨”中的“诸父”是伯父、叔父的统称;“妪,先大母婢也”中的“先大母”指去世的祖母。
B.“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中的“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农历每月十五日又称“望”,如“在丁卯三月之望”,即丁卯年三月十五日。
C.“顷之,持一象笏至”中的“象笏”,即象牙做的手板。笏,是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上面可以记事,后来只有大臣使用。
D.“莫春者,春服既成”中的“莫春”即“暮春”,指阴历三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仲春”。
2020-03-24更新 | 261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威尼斯商人》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德国的契诃夫,英国的莎士比亚。
B.《陋室铭》、《陈涉世家》、《桃花源记》、《马说》中的“铭”“世家”“记”“说”都是表示文体。
C.《童年》是高尔基写的自传体小说,通过叙述“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D.《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在庞大复杂的贾府里,能够左右逢源,处理事务有条不紊,人际交往得体恰当:在她身上,也有见风使舵,阴险狡诈,贪婪自私和居心叵测的一面。
2019-11-05更新 | 2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