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2 题号:43507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小题。
吾 衍 传
宋 濂
吾衍,字子行,杭人也。意气简傲,不为公侯屈色,尝自比郭忠恕。居生花坊一小楼,客至,僮辄止之,通姓名,使其登登。廉访使徐琰一日来见,衍从楼上呼曰:“此楼何敢当贵人登耶!愿明日谒谢使节。”琰素重衍,笑去。生徒从衍游者,常数十百人。衍坐童子地上,使冠者分番下授之。时出小青凉伞,教之低昂作舞势。或对宾游谈大噱,解发酒中为戏。群童皆肃容莫敢动。衍左目眇,又跛右足,一俯一仰,妩媚可观,宛有晋、宋间风致。畜两铁如意,日持弄之。或倚楼吹洞箫数曲,超然如忘世者。性好讥侮,文学士独推服仇远及胡之纯、长孺兄弟,谓百年间所无有。
初,衍四十未娶,买酒家女为妾。至大三年秋,或讼女尝为己妻,官逮女母。母死,复逮母后夫。夫来衍家。会其伪券事觉,连及衍。衍固弗知也。逻卒辱衍,南出数百步,录事张景亮知之,叱曰:“是不知情,何也!”即遣归。或有诉衍丞相府,事得下杭府治。腊月未尽,二日甲子,衍持诗别仇远,竟去不知所之。明年三月辛酉,卫天隐六壬筮之,曰:“是骨朽渊泥久矣。”多宝院僧故从衍学为诗,闻其死,哭甚哀,招衍魂葬之西湖上。
衍通声音律吕之学,善效李贺诗。工隶书,尤精于小篆。其志不止秦、唐二李间。宛邱赵期颐以书名世,得之衍者为多。其所著书颇丰,世多传。
为说者曰:衍之才高矣,使其能自贬以入绳墨,则其所进孰敢抗之哉?今所学仅若是,固可也,亦可悲也。虽然,衍亦奇士也夫。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发酒中为戏濡:浸渍
B.夫来衍家主:寄住
C.是不知情,何也摄:恐惧
D.今所学仅若是,固可也尚:推崇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通姓名,使其登登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B.琰素重衍,笑去秦以城求璧赵不许,曲在赵
C.官逮女母吾属今之虏矣
D.卫天隐六壬筮之乱易整,不武
3.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此楼何敢当贵人登耶!愿明日谒谢使节。
(2) 或有诉衍丞相府,事得下杭府治。
(3) 衍之才高矣,使其能自贬以入绳墨,则其所进孰敢抗之哉?
4.吾衍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衅社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爽曰:“我之所以弗避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宁淮夷东上,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七年三月,周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如畏然。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毋逸》,以诫成王。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节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有删节)


注:①箕子,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地。②匔匔,恭敬的样子。③毕,地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B.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C.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D.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衅社,是指杀牲取血以祭社神,“社”在古代常指五谷神。
B.襁褓,本义是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可指婴幼儿时期。
C.践阼,本义是走上庙寝堂前主阶,后来引申为帝王登基、即位。
D.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见群臣皆面南而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才华横溢。建典章制度。作《大诰》为兴师东伐作战前动员,恐成王淫佚,作《多士》《毋逸》以诫成王。
B.周公尊贤重士。在洗头时,多次捉起头发,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急忙起来礼待贤士,怕失去了天下的贤人。
C.周公高瞻远瞩。虽然天下安定了,但周朝的官吏制度还未安排得当,于是他厘定了官吏职责,天下的百姓为此很高兴。
D.周公心怀天下。武王去世后,成王年幼,周公担忧周朝天下不稳,代成王执政,待成王长大后又还政成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之所以弗避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2)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5.汉代贾谊评价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请结合文段,概括周公有哪些“大功”。
2021-03-09更新 | 86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宝字子严,颍川鄢陵人也。以明经为郡吏。御史大夫张忠辟宝为属,上书荐宝经明质直,宜备近臣.为议郎,迁谏大夫,,鸿嘉中,广汉群盗起,选为益州刺史。广汉太守扈商者,软弱不任职。宝到部,亲入山谷,谕告群盗,非本造意,渠率皆得悔过自出,遣归田里,、自劾矫制,奏商为乱首,《春秋》之义,诛首恶而已。

商亦奏宝所纵或有渠率当坐者。商征下狱,宝坐失死罪免。,益州吏民多陈宝功效,言为车骑将军所排。上复拜宝为冀州刺史,迁丞相司直。时帝舅红阳侯王立使客因南郡太守李尚占垦草田数百顷。宝闻之,遣丞相史按验,发其奸,劾奏立、尚怀奸罔上,狡猾不道。尚下狱死。立虽不坐,后兄大司马卫将军商薨,次当代商,上度立而用其弟曲阳侯根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会益州蛮夷犯法,巴蜀颇不安,上以宝著名西州,拜为广汉太守,秩中二千石,赐黄金三十斤,、蛮夷安辑,吏民称之。征为京兆尹。故吏侯文以刚直不苟合,常称疾不肯仕,宝以恩礼请文,欲为布衣友,日设酒食,妻子相对。文求受署为掾,进见如宾礼。数月,以立秋日署文东部督邮。哀帝即位,征宝为谏大夫,迁司隶。平帝立,宝为大司农。会越隽郡上黄龙游江中,太师孔光、大司徒马宫等成称莽功德比周公,宜告祠宗庙。宝曰:“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今风雨未时,百姓不足,每有一事,群臣同声,得无非其美者。”时大臣皆失色,侍中奉车都尉甄邯即时承制罢议者二会宝遣吏迎母,母道病,留弟家,独遣妻子i司直陈崇以奏宝事下三公即讯宝对曰年七十悖眊恩衰共养营妻子如章宝坐免终于家。

(节选自《汉书·孙宝传》)

1.下列对文巾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司直陈崇以奏宝/事下三公/即讯宝对曰/年七十悖眊/恩衰共养/营妻子/如章/宝坐免/终于家
B.司直陈崇以奏宝/事下三公/即讯宝对曰/年七十/悖眊恩衰/共养营妻子/如章/宝坐免/终于家
C.司直陈崇以奏宝/事下三公即讯/宝对曰/年七十悖眊/恩衰共养/营妻子/如章/宝坐免/终于家
D.司直陈崇以奏宝/事下i公即讯/宝对日/年七十/悖眊恩衰/共养营妻子/如章/宝坐免/终于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代察举中的“明经”科,是最重要的特科之一,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B.《春秋》,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后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为释。
C.二干石,汉官秩中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故可为郡守(太守)的通称。
D.周公,西周王朝周武王,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流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宝平乱有方,深受爱戴。为平定叛乱,孙宝劝说匪首悔过投降,放归乡里;益州蛮夷触犯法律,孙宝到任,蛮夷安居,官吏百姓都称颂他。
B.孙宝担责被贬,因功复用。出任益州刺史时,孙宝弹劾自己放走死罪犯人而被免官;益州官吏百姓感念他的功劳,后拜冀州刺史。
C.孙宝正直敢言,无惧权贵。红阳侯王立强占垦荒田数百顷,孙宝派人查询证实,揭露其罪行;太师孔光等都称赞说王莽功德无量,只有孙宝直陈见解,不予赞同。
D.孙宝对友亲厚,礼遇贤者。侯文为人刚直却称病不肯做官,孙宝用恩惠和礼节邀请侯文,并每天设置酒宴,最终打动了他,使侯文任东部督邮。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2020-01-11更新 | 9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瑗,雍州三原人也。祖绍,隋太仆少卿。父仲良,武德初为大理少卿,受诏与郎楚之等掌定律令。仲良言于高祖曰:“周代之律,其属三千,秦法已来,约为五百。若远依周制,繁紊更多。且官吏至公,自当奉法,苟若徇己,岂顾刑名?请崇宽简,以允惟新之望。”高祖然之。

瑗少有节操,博学有吏才。贞观中,累至兵部侍郎,袭父颍川公。永徽三年,拜黄门侍郎。四年,与中书侍郎来济皆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五年,加银青光禄大夫。六年,迁侍中,其年兼太子宾客。时高宗欲废王皇后,瑗涕泣谏曰:“皇后是陛下在藩府时先帝所娶今无愆过欲行废黜四海之士谁不惕然且国家屡有废立非长久之术愿陛下为社稷大计,无以臣愚,不垂采察。”帝不纳。明日,瑗又谏,悲泣不能自胜。帝大怒,促令引出。

寻而尚书左仆射褚遂良以忤旨左授潭州都督,瑗复上疏曰:“古之圣王,立谏鼓,设谤木,冀欲闻逆耳之言,发扬太化,垂令誉于将来。遂良趋侍陛下,不闻涓滴之愆,常睹勤劳之效。今无闻罪状,斥去朝廷,内外氓黎,咸嗟举措。可以痛志士之心,损陛下之明也。而遂良被,已经寒暑,违忤陛下,其罚塞焉。伏愿稍宽非罪,以顺人情。”

疏奏,帝谓瑗曰:“遂良之情,朕亦知之矣。然其悖戾犯上,以此责之,朕岂有过,卿言何若是之深也!”瑗对曰:“昔微子去之而殷国以亡,张华不死而纲纪不乱,国之欲谢,善人其衰。今陛下富有四海,八纮清泰,忽驱逐旧臣,而不垂省察乎!”帝竟不纳。

瑗以言不见用,忧愤上表,请归田里,诏不许。显庆二年,许敬宗、李义府诬奏瑗与褚遂良潜谋不轨,于是贬遂良为爱州刺史,左授瑗振州刺史。四年,卒官,年五十四。明年,长孙无忌死,敬宗等又奏瑗与无忌通谋,遣使杀之。及使至,瑗已死,更发棺验尸而还,籍没其家。神龙元年,则天遗制令复其官爵。


【注】①张华,西晋名臣。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皇后是陛下在藩府时/先帝所娶/今无愆过/欲行废黠/四海之士/谁不惕/然且国家屡有废立/非长久之术/
B.皇后是陛下在藩府时/先帝所娶/今无愆过/欲行废黜/四海之士/谁不惕然/且国家屡有废/立非长久之术/
C.皇后是陛下在藩府时先帝所娶/今无愆过/欲行废黜/四海之士/谁不惕然/且国家屡有废立/非长久之术/
D.皇后是陛下在藩府时先帝所娶/今无愆过/欲行废黜/四海之士/谁不惕然/且国家屡有废/立非长久之术/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少卿,官职名,是专门负责刑狱案件审理的法律机构大理寺的次官,北齐开始设置。
B.社稷中的“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用“社稷”代表国家。
C.迁,调动官职。可指平调、升职或降职。左迁指贬官,例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D.神龙,是武则天和唐中宗李显的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一个皇帝可以使用多个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瑗认为官员奉公守法与法律繁峻没有太大关系,他主张国家法律要宽缓简易,高祖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
B.韩瑗博学多才,多次受到升迁,后来因为唐高宗欲废王皇后之事,屡次进谏,悲不自胜,这充分体现了韩瑗的节操。
C.韩瑗借微子去而商朝亡、张华死而西晋乱的典故,告诫唐高宗不应驱逐褚遂良,这样才能避免重蹈前朝的覆辙。
D.韩瑗晚年因为受到许敬宗、李义府等人的诬陷,遭受贬谪,最终死在官任之上,武则天遗诏命令恢复他的官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冀欲闻逆耳之言,发扬大化,垂令誉于将来。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5.韩瑗为什么反对唐高宗贬谪褚遂良?请简要说明。
2021-02-15更新 | 1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