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94 引用次数:120 题号:439383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周莹,瀛州景城人。右领军卫上将军景之子也。太宗潜邸时,莹得给事左右。即位,补殿直,领武骑卒巡警泉、福州。卒才数百,捕剧贼千余,迁供奉官。天雄军节度孙永祐、转运使杨缄称荐之,又使绥、银州按边事,还奏称旨,擢鞍辔库副使。
真宗嗣位。会蜀平,部送胁从者数十百人至阙下。西川转运使马亮因入奏,请赦其罪遣还。莹以为当尽诛之。令莹、亮廷议,上是亮议,悉原其罪。
五年,高阳关都部署阙,藩侯无足领之者,宰相请辍宣徽使以居其任。时王继英任北院,上以莹练达军事,乃拜永清军节度,兼领其任,为三路排阵使。莹隶人有钱仁度者,颇有军功,与虎翼小校刘斌相竞,为殿直阎渥所发。以莹故,诏勿问,止徙斌隶他军。契丹入寇,诏步兵赴宁边军为援。莹至,则寇兵已去,即日还屯所。上闻曰:“莹何不持重少留,示以不测。轻于举措,非将帅体也。”
景德初,丁内艰,起复,代王显为天雄军都部署兼知军府事。尝召洺州骑士千五百人赴大名,道与寇直,力战,有死伤者,莹犹谓其玩寇,将悉诛之。诏赐金帛,谕莹勿治其罪。车驾北巡,为驾前东面贝冀路都部署。明年,改知陕州,俄徙永兴军府,又移邠州,兼环庆路都部署。时夏州内属,诏省戍兵还营,以减馈饷之费。仍手诏谕莹,莹遽奏乞留,以张边威。上谓莹庸懦不智,以曹玮代之,徙知澶州。
故事,大礼覃庆,外藩无赐物例。东封岁,莹镇澶渊,车驾所经,故特有袭衣、金带、器帛之赐。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 卒,年六十六,赠侍中。初谥忠穆,后改元惠。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
B.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
C.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
D.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
2.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潜邸”指古代太子继位前所居住的宅第,在本文中则指“未登基即位”。
B.“阙下”即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的宫廷,又借指京城。在古代有时还用其代称“天子”。
C.“手诏”即帝王亲笔写的诏书,它不同于一般的文书,封建后期手诏也常由人代笔。
D.“车驾”指马驾的车,这里特指帝王所乘的车,用为帝王的代称。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莹初有军功,获得赞许。周莹在巡视泉州等地时,以较少的士兵捕捉了数倍于己的大盗而升官,并且得到孙永祐等人的称赞举荐。
B.周莹处事不当,屡被否定。在处理被押的胁从人员一事上,周莹提出的意见被皇上否定;在处理洺州骑兵一事上,他再次被否定。
C.周莹历任多职,偶得偏爱。周莹自太宗即位始任官职,并多次调任;周莹的仆人因事被人揭发,却因为周莹的缘故而没有被追究。
D.周莹缺乏谋略,处事不智。周莹去救援宁边军时看到敌人已退兵,当天便率兵返回驻地,皇上认为他处事轻率,不是将帅之材。
4.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使绥、银州按边事,还奏称旨,擢鞍辔库副使。
(2)道与寇直,力战,有死伤者,莹犹谓其玩寇,将悉诛之。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容易 (0.94)
【推荐1】阅读上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邠与王章、史弘肇等有,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 ),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 ),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周世宗( )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 )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 )有平一天下之志。数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才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 )新城,( )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 ),多其所( )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 ),非特( )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 )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 ),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定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 )视汴口,作斗门,还,故相李谷( ),疾作,仆( )于坐上,( )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 )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
1.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邠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隔阂
B.非当世之务独:只,仅仅
C.数大臣问治道顾:顾虑
D.故相李谷第过:拜访
2.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明敏而多才智”的一组是(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②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③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①②③B.②④⑥
C.③④⑤D.①③④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音律、历法等,还善于搞城市建设,将京师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C.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世宗征伐并州回来后,王朴最终被提拔为枢密副使。
D.王朴视察汴河口,到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访,疾病发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死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
4.4.在括号中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
(2)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
(3)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2016-11-18更新 | 3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 (0.94)
【推荐2】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今书来,言者皆大过。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不远矣。
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
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苟》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
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馀以告焉。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 取其实而去其名,则幸矣。宗元复白。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云欲相师辱:承蒙
B.仆道不,业甚浅近笃:深厚
C.人之在好为人师患:担忧
D.未尝敢以气作之矜:自大
2.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因”字,与“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的“因”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击沛公于坐
C.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相如持璧却立
3.3.下列有关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柳宗元认为,韩愈作《师说》抗颜为师,收召后学,勇气可佳,但也因此招来众人嘲笑辱骂。
B.柳宗元认为韦中立求师之信,言过其实,但认为韦中立言出有因,并非阿谀奉承之徒。
C.就具体文章而言,柳宗元认为写文章在文以载道的基础上要尽量追求文采,而他本人则从小务求文采,年长追求载道。
D.柳宗元以自己的亲自体验告诫韦中立,写文章要用心为之,力求严谨、深奥、明朗、畅达,并要众采各家之长,触类旁通。
4.4.柳宗元婉拒韦中立求师,并提出“取其实而去其名”,原因何在?
5.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2)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
2016-11-18更新 | 4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 (0.94)
【推荐3】课外文言文阅读:
五丁开山
蜀国弱,然道难,秦强收不能得之。秦王诈,责匠凿五牛,日坠金于其后,曰:牛便金。许于蜀。蜀王贪,欲五牛。时蜀有五力士,千斤力,无人敌。王遣五丁开山迎牛。
五牛归蜀,蜀王怒。秦闻道通虽悦,然惧五丁勇,不进。
时三十二,秦悉其好色,故以胭粉惑之:“牛,虽吾过;今有女,数五,绝色国香,愿许之,以谢罪。”蜀王忘旧,闻之,重遣五丁,还到梓潼。有穴见大蛇,为患。五人欲诛之,遂竭五人之力,以手揽之,抴蛇出洞。霎,山崩,即压杀五人及秦女,而山分为五岭。
闻五丁亡,蜀道通,秦无惮,军至,蜀王卒。
1.对下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诈诈:欺骗B.蜀王卒卒:完成
C.有穴见大蛇见:通“现”,出现D.许于蜀许:答应
2.2.下列各组相同的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道难惧五丁勇B.谢罪手揽之
C.愿许五人欲诛D.许蜀朝坠金其后
3.3.下列各句都是省略句,括号中补出的词语是省略的部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蜀王)三十二B.(五丁)还到梓潼
C.(五丁)以手揽之D.(蜀王)闻五丁亡
4.4.翻译上文中的句子。
(1)责匠凿五牛,日坠金于其后
(2)蜀王忘旧,闻之,重遣五丁
2016-11-18更新 | 1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