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94 引用次数:114 题号:4496913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高允,字伯恭,勃海人也。司徒崔浩以《国史》之被收也,敕允为诏,自浩已下百二十八人皆夷五族。允持疑不为,频诏催切。允乞更一见,然后为诏。诏引前,允曰:“浩之所坐,若更有余衅,非臣敢知。直以犯触,罪不至死。”世祖曰:“无此人忿朕,当有数千口死矣。”浩竟族灭,余皆身死。
高宗践祚,司徒等皆受重赏,允既不蒙褒异,又终身不言。其忠而不伐,皆此类也。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礼敬甚重,晨入暮出,或积日居中。
有上事陈得失者,高宗省而谓群臣曰:“朕有是非,允常正言面论,至朕所不乐闻者,皆侃侃言说,无所避就。朕闻其过,而天下不知其谏,岂不忠乎!汝等在侧,曾不闻一正言,不自愧乎?”遂拜允中书令。有司曰:“允虽蒙宠待,而家贫布衣,妻子不立。”高宗怒曰:“盍先言?今见用,方言其贫。”是日允第,惟草屋数间,布被缊袍,厨中盐菜而已。
高宗重允,常不名之,恒呼为“令公”。“令公”之号,播于四远矣。高宗崩,显祖居谅暗①,乙浑专擅朝命,谋危社稷。太后诛之,引允禁中,参决大政。允曰:“臣闻经纶大业,必以教养为先。请制郡国庠序。立博士取博关经典、世履忠清、堪为人师者,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显祖从之。郡国立学,自此始也。允秋月巡境,问民疾苦。至邵县,见邵公庙废毁不立,乃曰:“邵公之德,阙而不礼,为善者何望。”乃表闻修葺之。劝民学业,风化颇行。后允以老疾,频表乞骸骨,诏不许。卒,年九十八,谥“文”。 (选自《魏书•高允传》,有删改)
【注】“谅暗”,指帝王居丧时所住的房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
B.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
C.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
D.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本文中的“有司”与《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及《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一样,均指专职官吏。
B.封建时代皇帝亲临某处,叫“幸”;受皇帝宠爱,也叫“幸”。本文“是日幸允第”的“幸”与《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都含有这两个意思。
C.“庠序”,指古代乡学,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后泛指学校,如《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庠序”就是指学校。
D.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称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本文的“乞骸骨”和《张衡传》“上书乞骸骨”中的“乞骸骨”意思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为人正直,敢于直谏。司徒崔浩因《国史》案被判灭族,高允进谏,认为崔浩对朝廷虽有触犯,但判罪过重,宜轻判。世祖最终听从了高允的建议。
B.高允尽职忠君,受帝礼敬。高允忠诚而不自我夸耀,很多情形都如此,并且得到皇帝高级别礼遇和尊敬,有时早晨进宫晚上出来,有时几日居住在宫中。
C.高允一心为公,清贫廉洁。高允身为高官,可家里贫穷得如同百姓一样,妻儿都无以为生,家中只有几间草屋、粗布被子和破旧棉袍,厨房中只有咸菜。
D.高允重视教育,劝民学业。高允认为治国大业必须以教育和培养为先导,建议在郡府设立学校;他巡视邵县时鼓励百姓学习问业,使风俗教化盛行起来。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有是非,允常正言面论,至朕所不乐闻者,皆侃侃言说,无所避就。
(2)乃曰:“邵公之德,阙而不礼,为善者何望。”乃表闻修葺之。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容易 (0.9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送王圣纪赴扶风主簿序
欧阳修
前年五月,大霖雨杀麦,河溢东畿浸下田。已而不雨,至于八月,菽粟死高田。三司有言:“前时溢博州,民冒河为言,得免租者盖万计。今岁秋当租,惧民幸水旱因缘得妄免,以亏兵食.慎敕有司谨之。”朝廷因举田令,约束州县吏。吏无远近,皆望风恶民言水旱,一以农田敕限.甚者笞而绝之。
畿之民诉其县,不听;则诉于开封,又不听;则相与聚立宣德门外,诉于宰相。于是遣吏四出视诸县。视者还,而或言灾,或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最后视者还,言民实灾,而吏徒畏约束以苟自免尔。天子闻之恻然,尽蠲畿民之租。
余尝窃叹曰:民生幸而为畿民,有缓急,近而易知也。雨降于天,河溢于地,与赤日之出,是三者,物之易见也。前二三岁,旱蝗相连,朝廷岁岁随其灾之厚薄,蠲其赋之多少,至兵食不足,则岁籴或入粟以爵而充之。是在上者之爱人,而仁人之心易恻也。以易知之近,言易见之事,告易恻之仁,然吏一壅之,几不得达。况四海之大,几万里而远,事之难知,不若霖潦赤日之易见者何数!使上有恻之之心不得达于下,下有思告之苦不得通于上者,吏居其间而壅之尔,可胜叹哉!
扶风为县,限关之西,讵京师在千里外,民之不幸而事有隐微者何限,其能生死曲直之者,令与主簿、尉三人。而民之志得不壅而闻于州,州不壅而闻于上,县不壅而民志通者,令与主簿、尉达之而已。
王君圣纪主簿于其县。圣纪好学有文,佐是县也,始试其为政焉,故以夫素所叹者告之。
(选自《欧阳修文选读》)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兵食亏:短少
B.皆望风民言水旱恶:凶狠
C.告易之仁恻:同情
D.然吏一之雍:堵塞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朝廷举田令不如而厚遇之
B.得免租盖万计廉颇,赵之良将也
C.是在上者爱人盖当蓼洲周公被逮
D.州不壅闻于上源不深望流之远
3.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视者还,而或言灾或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作者“以夫素所叹着告之”的目的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3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 (0.9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目。
①卫肤敏,字商彦,华亭人。以上舍生登宣和元年进士第,授文林郎、南京宗子博士,寻改教授。
②六年,召对,改宣教郎、秘书省校书郎,命假给事中贺金主生辰。肤敏奏曰:“彼生辰后天宁节五日,金人未闻入贺,而反先之以失国体,万一金使不来,为朝廷羞。请至燕山候之,彼若不来,则以币置境上而已。”帝可其奏。既至燕,金贺使果不至,遂置币而返。
③七年,复假给事中以行,及庆源府,逢许亢宗还,语金国事,曰:“彼且大入,其势不可往。”肤敏至燕,报愈急,众惧不敢进,肤敏叱曰:“吾将君命以行,其可止乎?”即至金国,知其兵已举,殊不为屈。及将还,金人所答国书,欲以押字代玺,肤敏力争曰:“押字岂所以交邻国。”论难往复,卒易以玺。及受书,欲令双跪,肤敏曰:“双跪乃北朝礼,安可令南朝人行之哉!”争辨逾时,卒单跪以受。金人积不说,中道羁留且半年。
④至涿州新城,与斡离不遇,遣人约相见,拒之不可,遂语之曰:“必欲相见,其礼当如何?”曰:“有例。”肤敏笑曰:“例谓趋伏罗拜,此礼焉可用?北朝止一君耳,皇子郎君虽贵,人臣也,一介之使虽贱,亦人臣也。两国之臣相见,而用君臣之礼,是北朝一国有二君也。”金人气折,始曰:“唯所欲。”肤敏长揖而入。既坐,金人出誓书示之,肤敏却不视,曰:“远使久不闻朝廷事,此书真伪不可知。”因论用兵事,又以语折之,几复为所留。
⑤建炎元年,自劾矫制之罪,高宗嘉赏。迁卫尉少卿。建议“两河诸郡宜降蜡书,许以世袭,使各坚守。陕西、山东、淮南诸路,并令增陴浚隍,徙民入城为清野计。命大臣留守汴京,车驾早幸江宁。”帝颇纳之。
⑥迁起居舍人,言:“前日金人凭陵,都邑失守,朝臣欲存赵氏者不过一二人而已,其它皆屈节受辱,不以为耻,甚者为敌人敛金帛,索妃嫔,无所不至。及金人伪立叛臣,僭窃位号,在廷之臣逃避不从及约寇退归位赵氏者,不过一二人而已。其它皆委质求荣,不以为愧,甚者为叛臣称功德,说符命,主推戴之议,草劝进之文,无所不为。今陛下践祚之初,苟无典刑,何以立国?凡前日屈节敌人,委质伪命者,宜差第其罪,大则族次则诛又其次窜殛下则斥之远方终身不齿岂可犹畀祠禄使尘班列哉?”拜右谏议大夫兼侍读。
⑦初,肤敏久疾卧舟中,不能朝,时苗、刘之变,帝未反正,宰相朱胜非言于隆佑太后,以“肤敏称疾坐观成败,无人臣节”。及卒,始明其非伪云。年四十九,特赠大中大夫。
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给事中贺金主生辰假:临时充任
B.则以置境上而已币:钱币
C.其它皆委质求荣,不以为愧委质:呈送礼物
D.宜差第其罪差第:区分等级
2.2.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则族/次则诛/又其次窜/殛下则斥之远方/终身不齿/岂可犹畀祠禄/使尘班列哉
B.大则族/次则诛/又其次窜/殛下则斥之远方/终身不齿/岂可犹畀/祠禄使尘班列哉
C.大则族/次则诛/又其次窜殛/下则斥之/远方终身不齿/岂可犹畀/祠禄使尘班列哉
D.大则族/次则诛/又其次窜殛/下则斥之远方/终身不齿/岂可犹畀祠禄/使尘班列哉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和六年,皇上让卫肤敏前往金国祝贺金主的生日。卫肤敏认为,金主的生日还在天宁节后五日,没有听说金主前来祝贺,如果大宋先祝贺他,会有失国体,万一金国使臣不来祝贺大宋,会使朝廷蒙羞。由此可见,卫肤敏十分捍卫国家的尊严。
B.宣和七年,卫肤敏出使金国,虽然得知金人将大举进攻大宋,但他不顾个人安危,依然前往。后来在金国答复国书的问题上据理力争,不为金人所屈。金国对他积恨太深,就把他羁留了半年。
C.在涿州新城时,肤敏与金国太子斡离不相遇,于是派人约见他,斡离不却拒绝与他见面,因为双方在见面的礼节上意见分歧太大。
D.在起居舍人任上,卫肤敏向皇上痛斥奴颜婢膝者的丑行,建议皇上把刑法作为立国之本,对屈节伪命的大臣加以重罚,从而匡本正源。
4.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论用兵事,又以语折之,几复为所留。
(2)前日金人凭陵,都邑失守,朝臣欲存赵氏者不过一二人而已,其它皆屈节受辱,不以为耻。
2016-11-18更新 | 8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容易 (0.9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家贫无产业,嗜酒尚气,不可绳检。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郡调兵捍御,世忠在遣中。至银州,夏人城自固,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既而以重兵蒿平岭,世忠率精锐鏖战,解去。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问俘者曰监军驸马兀移也。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钦宗即位,从梁方平屯浚州。金人压境,方平备不严,金人迫而遁,王师数万皆溃。世忠陷重围中,挥戈力战,突围出,焚桥而还。钦宗闻,召对便殿,询方平失律状,条奏甚悉。转武节大夫。诏诸路勤王兵领所部入卫,会金人退,河北总管司辟选锋军统制。
建炎二年,金人再攻河南,翟进合世忠兵夜袭悟室营,不克,反为所败。会丁进失期,陈思恭先遁,世忠被矢如棘,力战得免。还汴,诘一军之先退者皆斩,左右惧。进由是与世忠有隙,寻以叛诛。
兀术将入侵,帝召诸将问移跸之地,张俊、辛企宗劝自鄂、岳长沙,世忠曰:“国家已失河北、山东,若又弃江、淮,更有何地?”于是以世忠为浙西制置使,守镇江。既而兀术分道渡江,诸屯皆败,世忠亦自镇江退保江阴。兀术遣使通问,约日大战,许之。战将十合,梁夫人亲执桴鼓,金兵终不得渡。是役也,兀术兵号十万,世忠仅八千余人。帝六赐札,褒奖甚宠。拜检校少保、武成感德军节度使,神武左军都统制。
绍兴二十一年八月薨,进拜太师,追封通义郡王。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人城自固婴:围绕
B.以重兵蒿平岭次:驻扎
C.张俊、辛企宗劝自鄂、岳长沙幸:希望
D.帝六赐札凡:总共
2.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问俘者/曰/监军驸马兀移
B.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问俘者/曰/监军驸马兀移
C.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问俘者/曰/监军驸马兀移
D.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问俘者/曰/监军驸马兀移
3.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世忠在疆场上勇武善战的一组是
①嗜酒尚气,不可绳检                 ②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
③挥戈力战,突围出,焚桥而还   ④世忠被矢如棘,力战得免
⑤世忠亦自镇江退保江阴             ⑥战将十合,梁夫人亲执桴鼓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②③⑤D.③④⑥
4.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世忠青年时便显现出勇武善战的能力,十八岁入伍,勇冠三军。后来,在西夏银州城作战时,力斩西夏监军驸马兀移,击溃敌军。
B.韩世忠跟从梁方平镇守浚州,但因梁方平防守不严密而兵败。韩世忠奋勇突围后,见到皇帝,历数梁方平过失。
C.金兵统帅兀术南侵,皇帝召集诸将商议逃跑路线。韩世忠劝谏皇帝不要放弃江、淮继续逃跑,于是皇帝任命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镇守镇江。
D.在江阴,韩世忠率领八千多士兵阻击了兀术号称十万的大军,夫人梁红玉亲擂战鼓助威,金兵最终没能渡过长江。
5.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钦宗闻,召对便殿,询方平失律状,条奏甚悉。
(2)还汴,诘一军之先退者皆斩,左右惧。进由是与世忠有隙,寻以叛诛。
2016-11-18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